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中期为什么秦昭襄王拥立齐王为东帝,齐国凭什么与秦国双雄并立,号称东西二帝?

战国中期为什么秦昭襄王拥立齐王为东帝,齐国凭什么与秦国双雄并立,号称东西二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61 更新时间:2023/12/9 23:46:14

这是秦国的阴谋,是齐秦争霸过程中的一个片段,秦国在给齐国挖坑设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强弱兼并,经过一百多年的较量,到了战国中后期,七雄当中最强大的莫过于秦齐两国,秦在西边,打败了韩赵魏楚,蚕食了四国很多领土,自然有点飘了,齐在东边,联合韩赵魏楚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国,瓜分了宋国土地,更是飘飘然了,这两国都想称霸,齐闵与秦昭王一个称东帝,一个称西帝,毕竟两巨头只有一方称帝,当然会不好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在战国初期各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天下共主周天子尚在,虽然只是个摆设,大家名义上还得对周天子有所顾忌,毕竟天下舆论会影响人心背,所以经有诸侯国搬出周天子这块招牌来攻击打压其他诸侯国,以争取天下人的支持,从而占据政治的主动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称帝,也就是称天子了,竟敢与周天子平起平坐,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帝是高于诸侯王的,各国肯定心里不爽,谁称帝,谁就会与诸侯树敌,就会招来各国的联合讨伐,毕竟这两个强国谁也没有能力独自招架其他六国的群殴,在这时候,有大臣就劝秦昭王不称帝,让齐闵王一个人称帝,这样秦国就可以联合各国对付齐国,所以秦昭王才向齐王表态,愿立齐齐闵王为帝,其实是让齐闵王得虚名而受实祸。后来齐闵王也觉察到了秦国的阴谋,也就取消了帝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中期齐国与秦国是两个巨无霸,一东一西打算瓜分华夏,他们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都实力相当。当时各国都僭越称王了,七大战国都是王国,就连第八战国的宋国也称王了!齐国与秦国觉得他们两国的实力远在其它国家之上,但是却跟其它国家的国君一样称王,很没有面子,所以齐秦两国相互称帝,彼此承认对方是帝国而王国。

其一、经济上看齐国GDP是战国第一。齐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发展经济,数百年下来商业十分发达,国家生产总值远远超过其它各国。齐国还在平定燕国内乱时,从燕国抢了不少财富回来,所以齐国的经济实力是战国第一。

其二、军事上看齐国当时军队总数战国第一。齐宣王时代,齐国有常备军60万人,而且战斗力还十分的强。秦国当时有50万军队、魏国30万军队,赵国40万军队,韩国15万军队,燕国20万军队,楚国60万军队。从军队数量上讲,齐楚相当,但是齐军强于楚军,那时楚国太子还在齐国为人质。齐军击败了横行天下的魏军,救了赵韩两国,又击败了燕军,平定了燕国内乱。

其三、政治上看,齐国平分秋色。齐宣王、齐闵王时代,齐国的小伙伴有燕国、楚国、鲁国等,这些国家以齐国马首是瞻。秦国则控制着三晋,但是控制力度远远弱于齐国对燕楚两国的控制力度。当时齐国是最有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一个诸侯国。

齐秦互帝表明的一个政治意图就是齐秦将华夏一分为二,各自占领东西两部分,然后齐秦再来一场大PK,决定谁来统一华夏。当然当时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其四国的实力虽受损,但是实力还是很强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齐秦附属国。齐秦互帝这事很快就成为历史,主流还是六国伐秦,秦国连横!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真的有舍才有得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非也,舍后不能得的,很多。舍后能得的,太少了,几乎就是奇迹。比如,要拆迁了。为了多分套房子,两口子搞了个假离婚。结果,没能拆迁,老婆(或老公)跟人跑了。TA们,舍了婚姻,得到什么了?得到的,一般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捂脸][捂脸]一亲戚找你借了钱,金额不大,你便发了慈悲之

  • 武后乱政,安史之乱,是不是由于唐朝皇帝不作为出现的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我并不认同所谓的“报应”一说。历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事情,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先说说武后乱政一方面,武后乱政本质上是由于唐高宗李治性格上的懦弱所造成的,与其是不是乱伦并无太大关系。就算李治没有遇到武则天,他只要遇到另外一个比较强势的女人,李治也同样掌控不了局面!

  •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一些皇帝想做神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长生不老多好,做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妃子,那个年纪大了就不行了,天天看着吃不到,那谁不郁闷啊?所以想不老(不倒),所以事实证明道士什么的炼的也是无敌大补丸啊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

  • 《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强秦,为何秦惠文王还要用商鞅之头正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商鞅,和大秦帝国中的商鞅,是两种做法一种结局。我们先说一说历史上的真实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明确说明商鞅是因秦惠王想杀他,他就逃出了秦国。逃到了魏国,但魏国不接受他。没办法,他又回去了请我,然后再商议和他的部下出兵出击郑国,准备打下一片自己的天空。然后秦军发兵,把商鞅给抓了。车裂商鞅,并灭族

  • 光绪皇帝不能亲政的原因是什么,被软禁后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887年光绪帝亲政,两年后慈禧太后归政,但说是归政,大权依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无权处理国家大事。在军机处的归政条款中有这样的规定:每日外省折报朱批发下后,查照醇亲王条奏由臣等摘录事由及所奉批旨另缮清单恭呈皇太后慈览。也就是说光绪批阅过的奏折,还需要呈给慈禧太后浏览。这就有说头了,如果慈禧觉

  • 爱妃如何叫古代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叫梓童,在公共场合里才叫皇后古代君王为什么称皇后是梓童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

  • 中国神话里谁是最强神?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神话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神话集,比方《山海经》、《搜神记》《拾遗记》等。2、道教。3、著名神话小说,比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各个来源都有自身范畴的最高神明,然又有一个共通点:即最高的神明都是先天大神,是天地(宇宙)的缔造者。一、著名神话集我国一本集合了大量上古神话的地理百科《山海经》。

  • 为什么韩信在刘邦那是经过萧何才得以最终获得任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韩信出身贫贱,家里穷到要靠别人接济或者到别人家“蹭饭”吃。为了出人头地,韩信就秦末反秦起义的东风,加入了项羽的阵营,但是一直担任治粟都尉,并没有进入项羽的核心机构,得不到重用。鸿门宴后,一气之下走了。后加入刘邦阵营,开始也没得到重用,但经过萧何的引荐,终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为什么韩信得不到重

  • 同意刘备幼稚,意气用事的举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诸候纷争,为夺天下战事不断,最终成了三足鼎立势。刘备是个贫穷出身,卖草为生,然而能坐上三国之中的一国主。一个幼雅,意气用的人能走上蜀国皇帝吗?以曹操的气度在青梅煮酒的桌上,会承认刘备是英雄吗?其实不管你读史还是道听途说,看不清刘其人才是幼稚,意气用事之辈。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当时的刘备既无

  • 古代的明君圣主有没有害怕的东西?有的话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许多明君圣主,诸如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隋文芾、唐太宗、唐高宗、唐宪宗、宋孝宗、明仁帝、明孝宗、清圣祖...。这些明君在历史上都建树了许多不朽的功迹,这些功迹已成了千古后人传颂的口卑。这些明君在执政期间均有一些害怕的东些,而反言之,所害怕的怯怯正是他们需要改革完善而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