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秦国的阴谋,是齐秦争霸过程中的一个片段,秦国在给齐国挖坑设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强弱兼并,经过一百多年的较量,到了战国中后期,七雄当中最强大的莫过于秦齐两国,秦在西边,打败了韩赵魏楚,蚕食了四国很多领土,自然有点飘了,齐在东边,联合韩赵魏楚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宋国,瓜分了宋国土地,更是飘飘然了,这两国都想称霸,齐闵王与秦昭王一个称东帝,一个称西帝,毕竟两巨头只有一方称帝,当然会不好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在战国初期各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天下共主周天子尚在,虽然只是个摆设,大家名义上还得对周天子有所顾忌,毕竟天下舆论会影响人心向背,所以经常有诸侯国搬出周天子这块招牌来攻击打压其他诸侯国,以争取天下人的支持,从而占据政治的主动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称帝,也就是称天子了,竟敢与周天子平起平坐,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帝是高于诸侯王的,各国肯定心里不爽,谁称帝,谁就会与诸侯树敌,就会招来各国的联合讨伐,毕竟这两个强国谁也没有能力独自招架其他六国的群殴,在这时候,有大臣就劝秦昭王不称帝,让齐闵王一个人称帝,这样秦国就可以联合各国对付齐国,所以秦昭王才向齐王表态,愿立齐齐闵王为帝,其实是让齐闵王得虚名而受实祸。后来齐闵王也觉察到了秦国的阴谋,也就取消了帝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中期齐国与秦国是两个巨无霸,一东一西打算瓜分华夏,他们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都实力相当。当时各国都僭越称王了,七大战国都是王国,就连第八战国的宋国也称王了!齐国与秦国觉得他们两国的实力远在其它国家之上,但是却跟其它国家的国君一样称王,很没有面子,所以齐秦两国相互称帝,彼此承认对方是帝国而王国。
其一、经济上看齐国GDP是战国第一。齐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发展经济,数百年下来商业十分发达,国家生产总值远远超过其它各国。齐国还在平定燕国内乱时,从燕国抢了不少财富回来,所以齐国的经济实力是战国第一。
其二、军事上看齐国当时军队总数战国第一。齐宣王时代,齐国有常备军60万人,而且战斗力还十分的强。秦国当时有50万军队、魏国30万军队,赵国40万军队,韩国15万军队,燕国20万军队,楚国60万军队。从军队数量上讲,齐楚相当,但是齐军强于楚军,那时楚国太子还在齐国为人质。齐军击败了横行天下的魏军,救了赵韩两国,又击败了燕军,平定了燕国内乱。
其三、政治上看,齐国平分秋色。齐宣王、齐闵王时代,齐国的小伙伴有燕国、楚国、鲁国等,这些国家以齐国马首是瞻。秦国则控制着三晋,但是控制力度远远弱于齐国对燕楚两国的控制力度。当时齐国是最有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一个诸侯国。
齐秦互帝表明的一个政治意图就是齐秦将华夏一分为二,各自占领东西两部分,然后齐秦再来一场大PK,决定谁来统一华夏。当然当时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其余四国的实力虽受损,但是实力还是很强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齐秦附属国。齐秦互帝这事很快就成为历史,主流还是六国伐秦,秦国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