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李斯、吕不韦都是现在的河南人,为什么要为秦出力呢?他们为秦朝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商鞅、李斯、吕不韦都是现在的河南人,为什么要为秦出力呢?他们为秦朝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16 更新时间:2024/1/21 14:22:32

商鞅

战国时法家人物,因前属卫国,又称卫鞅。后立功,封邑于商地,故号商君、商鞅。法家当然是推行法治,因是法家人物第一次领导执政,所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极其有名,秦国通过法治,变得空前强大。商鞅大刀阔斧的对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分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等改革并立法定刑。

由于商鞅在战国时代,只有秦国能让他一展抱负,所以辗转之下,商鞅登上了秦国的舞台,尽施才华,让秦国从此傲立诸国之上。可惜,因为改革,触发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一死,旧贵族趁机发难,致商鞅死而车裂。

李斯

李斯,秦国丞相。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原为小吏,后师从荀子,学成入秦。客卿吕不韦府。因屡上书秦王,被赏识封廷尉。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上书尊秦王政为皇帝,寓意功盖三皇五帝。因此被封为丞相。上任后,制定了文化统一,车同轨,书同文,并统一度量衡。使秦帝国成为后世模板。

国宝至尊的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精雕细琢而成,由李斯书刻“受命于天,既受永昌”。而留名青史。

李斯的贡献极其大,除了排挤韩非子外,他为秦国制定了如模板般的大一统封建皇朝。使华夏文化一统,即使后世国家崩裂,依然为华夏文化的统一精神而奋斗,去一统。他为秦国,亦为自己,辉煌了大秦。可惜,死于赵高陷害,并被诛三族。

吕不韦

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早年经商,因以秦质子异人为奇货可居。后果然投资正确异人即位,自己获官至丞相。大肆招揽食客,客卿,奇人异士。李斯也入其门下。一时权倾朝野。因著吕氏春秋,有一字千金之典故。吕氏春秋糅合诸子百家精髓。后称杂家,是杂家代表人物。

吕不韦作为最成功的商人投资未来君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亦是著名的杂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也是权相代表。可惜的是,他遇到了千古一帝嬴政,被秦王政逼死。

结语:此三人皆名留青史,贡献卓著。不管他们是哪里人,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人物,自然尽心尽力,为了自己心中的真理学说而努力去接近各个执政者。只有秦,能让他们尽展心中抱负。壮哉!诸子百家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思想大碰撞时代。

商鞅、李斯、吕不韦为秦出力,那是因为他们在秦国能有所发展,秦国能给满足他们的需求,能给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与环境!

例如商鞅,他最开始也本想在魏国出力,可是魏王并不认为他一个小小中庶子能有什么才能,不过是一个有些独到见解的门客而已,虽有公叔痤的极力推荐,也不得不到信任,而秦孝公一心想要秦国发展壮大,需要人才,下《求贤令》向天下招揽贤才,最后还大力支持,推进商鞅提出的变法运动。

李斯在秦国也得到秦始皇的充分信任与重用,与他共定“灭诸侯、成帝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战略方针,并重用李斯来事实这一目标。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人才其实都是爱国爱家的,但是人才更希望能愚见伯乐,识得他们的才能,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得机会与环境,他们希望得到尊重与信任!

而这几位,秦就刚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些条件,所以他们愿意为秦出力。

以上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11301200),也称“朱子”,他集学者和思想家于一身,他学识渊博,为《四书》作注,是为了不起的大学者。他思想精深,是一流的哲学家,理学系统在朱熹这里达到顶峰,此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之所以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吸收总结了前人理学的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1“

  • 历史上有哪些励精图治却惨遭失败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革家,当属秦朝商鞅变法“,农业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粮仓满了国就强了;地方实行郡县制,一改世袭和土豪割据;军队实行军功制“,取消世袭,按军功行赏封将赐爵,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将士进取心。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一跃而为强国。但同时也触犯了保守集团和既得利益世家集团的

  • 关于古代深厚友谊故事150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春秋时,齐国有两个人,一个叫管仲,字夷吾;一个叫鲍叔,字宣子。两人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就举荐管仲为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

  • 有关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

  • 为什么汉武帝穷兵黩武就是“千古一帝”,隋炀帝就落得国灭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与隋炀帝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所不同的是汉武帝登位时己经历过文景之治,国力雄厚,有他折腾的资本。由于长期以来北方边境遭受匈奴人搔扰,连秦始皇只能修长城抵御,自汉朝建立以来也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来缓解,国家颜面受损。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为了驱去匈奴,练兵买马,成功地驱去了匈奴,安定了边境。也算他有运气,

  • 司马迁内心中对于”理想国家“和”理想君臣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的作者,这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必然有其他史书独特的特质,书写人物,在司马迁看来,是尤其潜在含义,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显现得尤为明显。文章以对《史记》隐含读者作为分析视角,希望从中窥伺司马迁内心中对于”理想国家“和”理想君臣关系“的模板。一、隐含读者与

  • 信阳楚王的历史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信阳有楚王城,也称作楚城,在《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根据书中记录,楚王城的具体位置在汝南和信阳之间,具体位置更近于信阳。楚王城早先叫做“城阳”,是楚武王打败申国时修建,一座军事重镇。到了魏晋朝,改名为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楚王城。关于楚武王,全名王熊通,湖北宜昌,他在位时间很长,具

  • 出将入相,范仲淹如何从草根成为千秋颂扬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诗人梅尧臣写过一首《啄木》诗,以及一篇《灵乌赋》,写的是两种鸟类:啄木鸟和乌鸦。写完了,他把这两首(篇)奇怪的诗文寄给了范仲淹。此时大约是宋仁宗景三年(1036),范仲淹刚刚被贬谪,从帝都开封贬到了鄱阳湖畔的饶州。境遇十分凄苦,据说一路经过十几个州,都没人出来接待他。梅尧臣的诗文,是出于朋友的叮

  • 为什么说《滕王阁序》传递的是正能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滕王阁序》述志言情,语简意丰,在刻意铺叙高阁美景之后,以跌宕起伏的妙笔,由逸游的豪兴引出仕途坎坷的感慨,抒写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原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难并”的场景所感染而“逸兴遄飞”,接着由宴会美景的易散而生发感慨“识盈虚之有数”,“觉宇宙之无穷”,感到人生无常,个体渺小,联系自身的怀

  • 朱元璋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祝他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历史功绩我认为不在唐宗宋祖之下,他之所以成功有以下优点:1、出身贫苦,深知民间疾苦。元朝的残暴统治使老百姓民不聊生,朱元璋这样的领袖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2、精力旺盛,历史上朱元璋一朝没有宰相,重大朝政亲自处理,每天处理400多件大事,精力不可为不旺盛,直到明成祖朱棣时期,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