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高高在上,却真真是一个“孤家寡人”。
亲人,是最大的威胁。从秦始皇开始,凡是皇帝的子孙,理论上都有当皇帝的资格。大汉王朝,叛乱的都是自家人同姓王。多少朝代,宗室父子相残,兄弟相凌的故事,不绝于书。在这样的制度下,只要是皇帝的骨血,就有继承地位的合法性,因此自家兄弟子侄,也就成了对皇帝权位的最大威胁。
外戚与近臣,严加防范。一个王莽,就让后世所有皇帝胆寒。
臣子更不能信,连自家人都信不过,凭什么信外人?
宦官,竟也能专权。自己的家奴,很可能还是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尤其还没有关键的身体部件,按理是最能让人放心得。但东汉的宦官专权,却让整合王朝遭难。
枕边人,细思极恐。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后宫有那么多女人,但大多香火不旺,甚至还有很多都是一直独苗?看过那么多宫斗剧,就不赘述了,细思极恐。
亲人、伙伴、枕边人……一个都不能信。谁也不能相信,皇帝只能靠权术平衡,居中控制,才能稍微安心一点。那些君臣之间的佳话,大都是后世史学家编的故事。
皇帝看起来权力最大,但他们却时时刻刻担心自己大好的头颅,被身边的人割去。一边是骄奢淫逸,一边是提心吊胆;一边是众星捧月,一边是孤家寡人。真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一,皇帝是孤家寡人不是说他就没有家人啊,那老婆、子女还有兄弟姊妹,数不清的庶母,叔侄…但是这些人在他面前,都是臣属奴婢。君臣父子,君在前。天地君亲师,除开天地就是君。
二,皇宫里人多口杂,并且个个都想上位,个个都在争宠,个个都在尔虞我诈,导致了皇帝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情感。
三,为了国家的利益,皇帝不得不的放弃自己的情感,比如政治联姻,和亲,还有为了日后铲除自己的障碍,有时候不得不弃车保帅,抛弃自己的女人或者朋友。
四,皇帝要君临天下,不能让人琢磨透他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所以他也不可能有朋友,有爱情。
五,伴君如伴虎就是对皇帝状况的真实写照,所以也就没有人敢跟皇帝交心,所以皇帝是孤独的。
六,皇帝没有亲情友情爱情,在权利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有了情就有了软肋,不易掌权。所以不是没有,而是对于帝王来说,心狠手辣才得长久,这样才可称为圣明天子。
七,皇帝看起来权力最大,但他们却时时刻刻担心自己大好的头颅,被身边的人割去。一边是骄奢淫逸,一边是提心吊胆;一边是众星捧月,一边是孤家寡人。真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说句题外话,今天的人虽然不是皇帝,但也是孤家寡人,没有友情、亲情与爱情。
古代孙膑的爱情故事
《孙膑兵法》简本共16篇。第一至第四篇记孙子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确定是孙膑所写。第十六篇《强兵》篇也记述了孙子与齐威王的问答,但可能汉朝人不能确定这篇是否是孙膑本人所写的,所以暂时附在了书末。第五至第十五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但其文体、风格与《孙子兵法》及其佚篇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这些篇中的“孙子”可能是代指孙膑,也可以定为孙膑所写。通过《孙膑兵法》,人们还可以证实《史记.孙武吴起列传》有关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被发掘出来,使这个长期存在的疑问得到了解决。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因此历史学家研究认定,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据考证,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两者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还合了“孙氏之道”。孙膑在继承孙武思想的基础上,在战略、战术、治军和军事哲学方面都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