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于成龙在古代能叫"成龙"呢?

为什么于成龙在古代能叫"成龙"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4/1/26 5:17:33

其实,历史上没有一个帝王曾经自称“真龙天子”,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这么尊贵。

(康熙)

于成龙,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康熙非常重视的大臣。在有些演义小说当中,康熙危难之中还经常需要于成龙出来搭救,可见其地位很高。但是他名字中为什么可以有“龙”这个字呢?还“成龙”,你想谋反吗?在清朝那个文字狱盛行的时期,这种名字竟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匪夷所思吧。

所以,只能有一个解释:皇帝们从没有认为自己是龙。

“真龙天子”这个名词的出现,最早不会超过晚清,而且主要是在演义小说和民间故事中出现。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龙”在古代相当于一种“文化商标”,是非常普遍的东西。

秦汉之前,关于龙的记载非常少。就连著名辞书之祖的《尔雅》,都完全没有提到龙,可见当时龙的地位了。而《春秋》和《左传》当中关于龙的记载,也仅仅是关于豢龙氏如何养龙的故事这里的龙,似乎仅仅是珍惜动物。

龙地位的飞升,是在秦汉时期准确的说是在刘邦身上。

(影视剧中的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记录刘邦的出生,大概说刘邦他妈在河边睡觉,忽然有一条龙伏在她身上,然后她就怀上了刘邦。而刘邦他爹看到了全过程,知道了刘邦不简单。

可以肯定的说,这事儿是瞎编的。但是我们要明白,刘邦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表明自己是“天选之子”,必须找到足够的理由,所以和龙扯上关系了。其实秦汉时期的龙,大多都被认为是贤明君主身边的神兽,如果没有黄帝那样的德行,龙是不会归附你的。

极有可能,编这个故事的时候,刘邦想的并非自己是“龙子”,应该是“天子”或者“神之子”,有龙出现是证明自己有德行……但是那场面描述实在是太诡异,闹得后世都以为刘邦真和龙有啥血缘关系,想证明自己统治权威的,纷纷表示自己也有龙颜。

但是,历代皇帝也不晕,他们知道龙的地位没这么高。

(龙椅)

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首先是祭祀。中国自古就重祭祀,从皇家到百姓,高规格的祭祀极其重要,任何人不能马虎。都知道皇帝要祭祀天地祖先,有谁听说过皇帝祭祀“龙”?真把自己当“龙子”的话,为什么不祭祀自己的祖宗?

其次是“龙”的装饰。我们知道,故宫当中有很多龙的形象,龙椅石雕,屏风龙袍。当然,在皇宫里各处都能找到龙的形象,碗筷灯具、笔墨纸砚上,都有迹可循这意味着什么?谁会把自己“祖宗”的形象印到装米饭的碗上?谁会天天坐在“祖宗”身上?

所以,皇宫中到处都有龙的象形,代表着在皇家眼中,龙依然是“德行”的代表,是某种意义上的“座驾”:因为我是有德行的皇帝,所以龙归附我,任我驱使。

这样就大致明白了吧,皇帝并不忌讳别人的名字里有龙,就算你真的叫“成龙”,那不还是归附于我,帮我办事儿嘛!

这个问题问的好!那诸葛亮还号称“卧龙”呢!赵云还叫赵子龙,还有双枪将陆文龙,余化龙。

古代人的名字,没有说不让取“龙”。而是不能取与皇帝的名字同字,同音。比如,于成龙是清顺治年间的人。顺治皇帝叫“福临”,那老百姓取名就要避讳了,不能取这两个字,或是同音字。

再比如:秦始皇名“正”,不光是取名不能有正字,同音也不行。而且“正月”就不叫正月了,叫“端月”。清康熙皇帝叫“玄烨”,老百姓的名字不能取同字同音的字。据说有的家里“玄”字正好是族谱里的辈分,那也只能把这个“玄”字辈改成“元”字。

《红楼梦》里,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叫林红玉,因冲了贾宝玉名讳,只好改名小红。

所以,于成龙的名字,是天下每个父母都一样望子成龙的期望,与顺治的名字没有什么忌讳。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农村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说的是啥意思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拜三不拜四”,这个拜,是一种礼仪。1、拜早先的时候,拜虽然要跪着,但仅仅是两拱合,低头与手平行,头不着地,大概可以想象成跪着的拱手礼,最早的拜又叫拜手。后来,对拜礼进行了非常严格复杂的规定,基本动作是仙跪下,然后弯腰,最后以头着地,这叫稽首,也叫扣首,就是咱们常说的磕头。一般来说,这种拜是男子专用

  • 为什么秦始皇做到“书同文”,“车同轨”,却不做到“语同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统一规范的文字是治理国家的需要。而要求发音相同在那个时代对治国理政的意义就小得多了。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

  • 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崇祯测字”的故事,比较好玩。民间传说大概是这样的,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皇帝束手无策,满朝文武也毫无办法。于是,心情郁闷的崇祯换上便服,到宫外闲逛散心。走着走着,就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崇祯心想,来都来了,要不算一卦吧。于是,他就随便说了一个“友”。算命先生一听,赶紧说:这个字非常不好啊,“

  • 古代日、韩都使用汉字,近年来韩国已废除,日本却没有,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日文使用的是片假字,日本最早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后来借鉴他国文字来对应日语发音,形成了现在的文字。主要借鉴中文,所以形成现在的情况,小底蕴,怕人家说曾是大的臣属吧!奇葩历史,曾有朝国人说古代他们统治过长江以北。越南人说他们也曾统治过长江以南。中人呢!只能在长江里游泳了!日本人还算实在一点,承认了

  •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为什么把老虎称作“大虫”?当然是为了壮胆。老虎对应的是“吃人”,大虫或小虫都是虫,对应的是“危害作物”。两害相权取其轻。叫老虎容易把人、把自己,吓傻吓着。叫大虫就好受多了,轻松多了,好自由想法子,去规避,或去捕猎。不象现在,老虎成了“濒危动物”,几近绝迹,须要人类去保护才能繁衍生息。动物园里的老

  • 清朝康熙时为避讳玄烨之名,唐玄宗改称唐明皇。后代帝王这改前朝帝王庙号,合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帝只是为了避讳,擅自将唐玄宗的庙号改为唐明皇,这种作法肯定是不合理的。岂止只是不合理,而且是有些太霸道了。这种事,也只有古代的帝王,权臣们才能做到,一般人没有这个胆量也肯定是做不到的。从此事笔者不由想起了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秦二世时,宰相赵高为了纂权,辩别其它大臣们的态度,便着一只鹿献给秦二

  • 为什么明朝皇帝登基以后,同辈兄弟没有改名字避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的亲兄弟避讳皇帝名讳这个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他的三弟赵匡义出于避讳,改名为赵光义。当然,最惨的是四弟赵匡美,二哥称帝时改名赵光美,结果二哥死后继位的是三哥,不得不再次改名赵廷美。由此可见,即便是皇帝的兄弟那也得先尊臣礼,避皇帝讳。那么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兄弟就不讲究这个

  • 谁知道帽樱被折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关羽奉诸葛亮之命率兵进攻长沙,太守韩玄令杨龄应战,死于马下。老将黄忠出战,与关羽交锋,黄马失前蹄,关爱黄勇武,释之。次日,黄忠再战,诈败诱关,回马箭射之。故意仅中其盔缨,以报关不杀之义。韩玄疑黄通敌,欲斩,魏延杀韩玄,率长沙军民出降,黄忠虽欲拦阻,已不及。关羽入城安抚,黄托病不出。时刘备、诸

  • 求曹魏历代皇帝嫔妃及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嫡妻任氏。皇后郭女王嫔妃夫人甄氏,上蔡县令甄逸女,初为袁熙妇,后被曹丕所纳,生曹、东乡公主。黄初二年被赐死。其子曹继位追谥文昭皇后。献帝二女,汉献帝刘协两女,黄初元年入宫为妃。李贵人,生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柴贵人潘淑媛,生子曹蕤。朱淑媛,生子曹鉴。仇昭仪,生子曹霖。徐姬,生子曹礼

  • 古代皇帝有哪些名称避讳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案例非常的多,因为什么东西,只要皇帝用了,基本上其他人就都别想了,名字也是一样。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1.明代王爷的名字,之前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明代的王室和元素周期表那么像?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老朱家的孩子,名字必须得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取。但是好取的字都得紧着皇家,所以就没办法,只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