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农村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说的是啥意思呢?

农村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说的是啥意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4/1/8 16:44:46

“拜三不拜四”,这个拜,是一种礼仪。

1、拜早先的时候,拜虽然要跪,但仅仅是两拱合,低头与手平行,头不着地,大概可以想象成跪着的拱手礼,最早的拜又叫拜手。

后来,对拜礼进行了非严格复杂的规定,基本动作是仙跪下,然后弯腰,最后以头着地,这叫稽首,也叫扣首,就是咱们常说的磕头。

一般来说,这种拜是男专用的,女子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但俗话又说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你不能随随便便磕头,所以在什么情况下才拜、拜几拜就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了。

2、再拜一而再,再拜就是拜两次。

这是一般情况下示尊重的礼节,比如你朋友久未见面,突然逢,再或者你要送朋友出远门,或者在非正式场合遇到身份尊贵的人,就用再拜礼。

同时,在书信末尾,再拜也可作敬词,相当于今天写信的此致敬礼。

3、三拜三拜比再拜更隆重,如对父母辈,如夫妻拜天地,又如人宴请宾客,不可能一一磕头,这时候就需要行三拜礼,表示都拜过了。

三拜最初是来自佛教的礼仪,我们说顶礼膜拜,其实就是对佛陀的尊重,佛家的三拜比较负载,分大展、同展两种拜法,如果你要表示无的敬重,那就行3次三拜礼,称九拜。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三百礼仪,是中国佛家特有的礼仪,印度等地并没有这种礼法。

4、四拜三拜就已经是顶天的礼仪了,四拜虽然说在仪式上更为隆重,但这并不是常礼,三拜上加这一拜,实际上是谢罪。

到了明白,四拜没有了谢罪的意思,逐渐成为民间最隆重的礼仪,主要对父母和师长才行此礼。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看到这里你大概就明白了,为什么不拜四,因为四拜一开始就不是的寓意。当然了,真相不止这么简单。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避讳,四这个数就被中国人视为不利,因为四谐音“死”,再者,古人讲阴阳,阳为吉阴为凶,一三五七九是为阳数,二四六八则为阴。

你看,一会儿谐音死,一会儿又阴,而拜礼又是非常隆重的礼仪,你在隆重上加点不吉利的因素,这不就是自找没趣吗?

在过去的农村讲究还是颇多的,这样那样的说法和讲究,很多都是闻所未闻之事,你要是不信,还真的别说,能给你说出个道道来,也有很多都是违心的说法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也有的确实是有一些道理,是很值得流传下去的,像对于礼节之中的很多老话,也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对于现代生活也是颇有意义,那么这里说的这句老话有什么寓意和含义呢?

对于这句老话有两种版本,都是说的拜三不拜四,但意思却是大相径庭,描述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其中一个是我们最为常见和做的跪拜礼节,像祭祀时候,过年拜年的期间,老人过寿,以及夫妻对拜,都是讲究拜三下,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拜九叩,这也是一种传统的礼节,对于拜礼,很忌讳是拜四下的,其中含义很简单,我们对于数字谐音是很敏感的,所以这个四拜是决计不能出现的,这个跟我们的传统礼节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也是一种传承历史的一种礼节,这种说法还是很靠谱的。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则就比较无厘头,这里说的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指过生日,在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要好好的操办一下自己的生日,也是作为三十而立的一种好的寓意,也就是说三十岁的生日可以过,而四十岁的时候要避开,可以说成三十九,也可以说成四十一,但唯独是不能说四十,也是一种对于数字的违心做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是对于美好生活一种期盼的说法,能够让自己平安无事的顺顺利利的一种期盼,也并非是什么坏事。

其实在农村还有一句老话叫做:男不三,女不四,这里反而说的是男人是不能过三十岁生日,女人呢则是不能过四十岁生日,也是一种比较离奇的说法,认为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也是奋斗的年纪,这个阶段的男人是有很大的压力的,是不宜在这个年龄段过生日,也是要避开,女人呢在过去的四十岁就要步入衰老的阶段,而这个数字也是很不好,也是要在四十岁避开不过生日,现在貌似这种说法没有那么讲究,三十岁的男人很多还在学校,而且为了事业没有成家的也不在少数,女人四十也正值一朵花的年纪,对于这些老话其实是没有什么讲究的。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始皇做到“书同文”,“车同轨”,却不做到“语同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统一规范的文字是治理国家的需要。而要求发音相同在那个时代对治国理政的意义就小得多了。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

  • 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崇祯测字”的故事,比较好玩。民间传说大概是这样的,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皇帝束手无策,满朝文武也毫无办法。于是,心情郁闷的崇祯换上便服,到宫外闲逛散心。走着走着,就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崇祯心想,来都来了,要不算一卦吧。于是,他就随便说了一个“友”。算命先生一听,赶紧说:这个字非常不好啊,“

  • 古代日、韩都使用汉字,近年来韩国已废除,日本却没有,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日文使用的是片假字,日本最早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后来借鉴他国文字来对应日语发音,形成了现在的文字。主要借鉴中文,所以形成现在的情况,小底蕴,怕人家说曾是大的臣属吧!奇葩历史,曾有朝国人说古代他们统治过长江以北。越南人说他们也曾统治过长江以南。中人呢!只能在长江里游泳了!日本人还算实在一点,承认了

  •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为什么把老虎称作“大虫”?当然是为了壮胆。老虎对应的是“吃人”,大虫或小虫都是虫,对应的是“危害作物”。两害相权取其轻。叫老虎容易把人、把自己,吓傻吓着。叫大虫就好受多了,轻松多了,好自由想法子,去规避,或去捕猎。不象现在,老虎成了“濒危动物”,几近绝迹,须要人类去保护才能繁衍生息。动物园里的老

  • 清朝康熙时为避讳玄烨之名,唐玄宗改称唐明皇。后代帝王这改前朝帝王庙号,合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帝只是为了避讳,擅自将唐玄宗的庙号改为唐明皇,这种作法肯定是不合理的。岂止只是不合理,而且是有些太霸道了。这种事,也只有古代的帝王,权臣们才能做到,一般人没有这个胆量也肯定是做不到的。从此事笔者不由想起了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秦二世时,宰相赵高为了纂权,辩别其它大臣们的态度,便着一只鹿献给秦二

  • 为什么明朝皇帝登基以后,同辈兄弟没有改名字避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的亲兄弟避讳皇帝名讳这个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他的三弟赵匡义出于避讳,改名为赵光义。当然,最惨的是四弟赵匡美,二哥称帝时改名赵光美,结果二哥死后继位的是三哥,不得不再次改名赵廷美。由此可见,即便是皇帝的兄弟那也得先尊臣礼,避皇帝讳。那么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兄弟就不讲究这个

  • 谁知道帽樱被折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关羽奉诸葛亮之命率兵进攻长沙,太守韩玄令杨龄应战,死于马下。老将黄忠出战,与关羽交锋,黄马失前蹄,关爱黄勇武,释之。次日,黄忠再战,诈败诱关,回马箭射之。故意仅中其盔缨,以报关不杀之义。韩玄疑黄通敌,欲斩,魏延杀韩玄,率长沙军民出降,黄忠虽欲拦阻,已不及。关羽入城安抚,黄托病不出。时刘备、诸

  • 求曹魏历代皇帝嫔妃及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嫡妻任氏。皇后郭女王嫔妃夫人甄氏,上蔡县令甄逸女,初为袁熙妇,后被曹丕所纳,生曹、东乡公主。黄初二年被赐死。其子曹继位追谥文昭皇后。献帝二女,汉献帝刘协两女,黄初元年入宫为妃。李贵人,生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柴贵人潘淑媛,生子曹蕤。朱淑媛,生子曹鉴。仇昭仪,生子曹霖。徐姬,生子曹礼

  • 古代皇帝有哪些名称避讳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案例非常的多,因为什么东西,只要皇帝用了,基本上其他人就都别想了,名字也是一样。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1.明代王爷的名字,之前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明代的王室和元素周期表那么像?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老朱家的孩子,名字必须得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取。但是好取的字都得紧着皇家,所以就没办法,只能自己

  • 明朝不让吃猪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好解释:当时主政者“朱”姓,“朱”与“猪”谐音。“朱”者“猪”也!这就和民国时期袁世凯主政一样,硬生生的就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袁消”,改成“汤圆”了!明朝不让吃猪肉的原因是,提问的人在扯犊子。明朝并没有不准吃猪肉的规矩,恰恰相反,国人真正将猪肉作为主要肉食,就是从明朝的时候开始的,在此之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