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规范的文字是治理国家的需要。而要求发音相同在那个时代对治国理政的意义就小得多了。
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很重要的贡献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在秦统一之前,列国的文字很不统一,即使使用了一样的文字,但是写法五花八门。尽管有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器、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器物中有大量民间文字,这些文字差异很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文字的乱象严重阻碍了政策法令的推行,影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字改革势在必行、不改不行。于是,他下令李斯等人从事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收其它地方文字简洁的笔画,创造出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文字,人们称之为“秦篆”“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和统一文字不同,秦始皇统一语音的现实意义不大。那时候,各地方的语音系统已经相对成熟,粤语、吴语、湘语、齐楚语音等等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有了统一的文字,发音不同并不重要,秦始皇没有必要用北方语音作为统一文字后的发音基础。
“十里乡俗各不同,十里乡音各相异”,广东人听不懂陕西口音,黑龙江人听不懂客家软语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普通话,也有“百里不同音”的情况。
追求华厦之树同青。
《思美人》里面楚王为什么要称自己为“不谷”,而不是“孤”或者“寡人”呢?
《思美人》开播,观众已经被剧中美艳的景色所吸引,不过对楚怀王的自称还是很疑惑的,楚怀王为什么自称不谷呢?是什么意思?听到不谷不谷的这样叫着,还是很搞笑的,这里面有什么历史意思?
由马可、乔振宇、张馨予、易烊千玺、梁田、刘芸、李子锋、斓曦等众多大咖领衔主演的传奇大戏《思美人》将于今晚在湖南卫视上线与观众见面了,该剧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战国风云年代,以楚国贵族屈原一生为时间视角,讲述了六国之中楚国和秦国之间的尔虞我诈的斗争故事。看剧的朋友们知道乔振宇饰演的楚国国君“楚怀王”自称为“不谷”,不少人都疑惑。
电视剧思美人剧情介绍中的“不谷”有两种意思:
解释一:不谷,又作“不”。《说文禾部》谷,续也,百谷之总名。“不谷”的本意是不结果实。水稻不灌浆就不会有稻米产生,这个叫“不谷”、“不谷”。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叫“不”、“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解释二:“不谷”,应为“不”。“谷”,善,美。“不谷”,不善,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
盘点古代君王所有的自称:
一、朕:“我”的意思。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屈原有词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二、寡人: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之意,又有无上的权力而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所以自称寡人。
三、孤:与寡人同义。
四、予:上有太上皇时,有时自称为予。
五、不谷:应为“不”。“谷”,善,美。“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王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