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秦始皇做到“书同文”,“车同轨”,却不做到“语同音”?

为什么秦始皇做到“书同文”,“车同轨”,却不做到“语同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66 更新时间:2023/12/19 9:57:53

统一规范的文字是治理国家的需要。而要求发音相同在那个时代对治国理政的意义就小得多了。

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很重要的贡献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在秦统一之前,列国的文字很不统一,即使使用了一样的文字,但是写法五花八门。尽管有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器、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器物中有大量民间文字,这些文字差异很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文字的乱象严重阻碍了政策法令的推行,影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字改革势在必行、不改不行。于是,他下令李斯等人从事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收其它地方文字简洁的笔画,创造出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文字,人们称之为“秦篆”“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和统一文字不同,秦始皇统一语音的现实意义不大。那时候,各地方的语音系统已经相对成熟,粤语、吴语、湘语、齐楚语音等等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有了统一的文字,发音不同并不重要,秦始皇没有必要用北方语音作为统一文字后的发音基础。

“十里乡俗各不同,十里乡音各相异”,广东人听不懂陕西口音,黑龙江人听不懂客家软语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普通话,也有“百里不同音”的情况。

追求华厦之树同青。

《思美人》里面楚为什么要称自己为“不谷”,而不是“孤”或者“寡人”呢?

《思美人》开播,观众已经被剧中美艳的景色所吸引,不过对楚怀王的自称还是很疑惑的,楚怀王为什么自称不谷呢?是什么意思?听到不谷不谷的这样叫着,还是很搞笑的,这里面有什么历史意思?

由马可、乔振宇、张馨予、易烊千玺、梁田、刘芸、李子锋、斓曦等众多大咖领衔主演的传奇大戏《思美人》将于今晚在湖南卫视上线与观众见面了,该剧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战国风云年代,以楚国贵族屈原一生为时间视角,讲述了六国之中楚国和秦国之间的尔我诈的斗争故事。看剧的朋友们知道乔振宇饰演的楚国国君“楚怀王”自称为“不谷”,不少人都疑惑。

电视剧思美人剧情介绍中的“不谷”有两种意思:

解释一:不谷,又作“不”。《说文禾部》谷,续也,百谷之总名。“不谷”的本意是不结果实。水稻不灌浆就不会有稻米产生,这个叫“不谷”、“不谷”。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叫“不”、“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解释二:“不谷”,应为“不”。“谷”,善,美。“不谷”,不善,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

盘点古代君王所有的自称:

一、朕:“我”的意思。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屈原有词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二、寡人: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之意,又有无上的权力而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所以自称寡人。

三、孤:与寡人同义。

四、予:上有太上皇时,有时自称为予。

五、不谷:应为“不”。“谷”,善,美。“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王谦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崇祯测字”的故事,比较好玩。民间传说大概是这样的,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皇帝束手无策,满朝文武也毫无办法。于是,心情郁闷的崇祯换上便服,到宫外闲逛散心。走着走着,就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崇祯心想,来都来了,要不算一卦吧。于是,他就随便说了一个“友”。算命先生一听,赶紧说:这个字非常不好啊,“

  • 古代日、韩都使用汉字,近年来韩国已废除,日本却没有,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日文使用的是片假字,日本最早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后来借鉴他国文字来对应日语发音,形成了现在的文字。主要借鉴中文,所以形成现在的情况,小底蕴,怕人家说曾是大的臣属吧!奇葩历史,曾有朝国人说古代他们统治过长江以北。越南人说他们也曾统治过长江以南。中人呢!只能在长江里游泳了!日本人还算实在一点,承认了

  • 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为什么把老虎称作“大虫”?当然是为了壮胆。老虎对应的是“吃人”,大虫或小虫都是虫,对应的是“危害作物”。两害相权取其轻。叫老虎容易把人、把自己,吓傻吓着。叫大虫就好受多了,轻松多了,好自由想法子,去规避,或去捕猎。不象现在,老虎成了“濒危动物”,几近绝迹,须要人类去保护才能繁衍生息。动物园里的老

  • 清朝康熙时为避讳玄烨之名,唐玄宗改称唐明皇。后代帝王这改前朝帝王庙号,合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帝只是为了避讳,擅自将唐玄宗的庙号改为唐明皇,这种作法肯定是不合理的。岂止只是不合理,而且是有些太霸道了。这种事,也只有古代的帝王,权臣们才能做到,一般人没有这个胆量也肯定是做不到的。从此事笔者不由想起了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秦二世时,宰相赵高为了纂权,辩别其它大臣们的态度,便着一只鹿献给秦二

  • 为什么明朝皇帝登基以后,同辈兄弟没有改名字避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的亲兄弟避讳皇帝名讳这个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他的三弟赵匡义出于避讳,改名为赵光义。当然,最惨的是四弟赵匡美,二哥称帝时改名赵光美,结果二哥死后继位的是三哥,不得不再次改名赵廷美。由此可见,即便是皇帝的兄弟那也得先尊臣礼,避皇帝讳。那么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兄弟就不讲究这个

  • 谁知道帽樱被折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关羽奉诸葛亮之命率兵进攻长沙,太守韩玄令杨龄应战,死于马下。老将黄忠出战,与关羽交锋,黄马失前蹄,关爱黄勇武,释之。次日,黄忠再战,诈败诱关,回马箭射之。故意仅中其盔缨,以报关不杀之义。韩玄疑黄通敌,欲斩,魏延杀韩玄,率长沙军民出降,黄忠虽欲拦阻,已不及。关羽入城安抚,黄托病不出。时刘备、诸

  • 求曹魏历代皇帝嫔妃及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嫡妻任氏。皇后郭女王嫔妃夫人甄氏,上蔡县令甄逸女,初为袁熙妇,后被曹丕所纳,生曹、东乡公主。黄初二年被赐死。其子曹继位追谥文昭皇后。献帝二女,汉献帝刘协两女,黄初元年入宫为妃。李贵人,生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柴贵人潘淑媛,生子曹蕤。朱淑媛,生子曹鉴。仇昭仪,生子曹霖。徐姬,生子曹礼

  • 古代皇帝有哪些名称避讳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案例非常的多,因为什么东西,只要皇帝用了,基本上其他人就都别想了,名字也是一样。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1.明代王爷的名字,之前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明代的王室和元素周期表那么像?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老朱家的孩子,名字必须得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取。但是好取的字都得紧着皇家,所以就没办法,只能自己

  • 明朝不让吃猪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好解释:当时主政者“朱”姓,“朱”与“猪”谐音。“朱”者“猪”也!这就和民国时期袁世凯主政一样,硬生生的就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袁消”,改成“汤圆”了!明朝不让吃猪肉的原因是,提问的人在扯犊子。明朝并没有不准吃猪肉的规矩,恰恰相反,国人真正将猪肉作为主要肉食,就是从明朝的时候开始的,在此之前,国

  • 明朝姓高的如何避明仁宗朱高炽的名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问者想多了,明朝姓高的人不需要避明仁宗朱高炽帝讳中的“高”字!不仅姓不要避,连名字中出现“高”字也不用避。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大气的,《大明律》明文规定:名字中与帝讳同音不同字的不需要避帝讳,只使用了一个字的也不需要避帝讳,除非您叫“X高炽”或者“高炽X”之类,否则不需要改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