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传国玉玺上写的是什么?

传国玉玺上写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1/15 17:59:43

传国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这个“传说”不是说传国玺在历史上不存在,而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但是到现在已经没有了,见不到了,成了传说。

据说传国玺是秦始皇时所造,传承至两汉、魏晋、隋唐一直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皇帝李从珂时,这个传国玺就再也没有了记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但凡朝代更替,传国玺的继承就成了开国皇帝们渴望得到的“神器”,因此也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

传国玺上面写的是什么字我列出两汉魏晋时期的记载:

《吴书》、《玉玺谱》、李贤注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劭,皇甫谧: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晋阳秋》载冉魏大将军蒋送给东晋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徐广、《宋书志第八》: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综上,传国玺上的文字一共有4个版本,文字均有出入。

【此印是用鱼鸟篆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下面我来回顾一下传国玺的传承细节《玉玺谱》: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这段文字是出自《后汉书》李贤注文,李贤是唐朝人,史称章怀太子,这本《玉玺谱》的作者按照《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来推测,应该是僧约贞。

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段记载是唐朝人总结的“秦至东汉时期传国玺传承情况”。如今影视作品中对传国玺的解读,也大都依据这段记载。

【电视剧《新三国》中关于传国玺的剧情】

《玉玺谱》对传国玺文字的描述应该是继承于《吴书》的。

《吴书》:(孙)坚入雒,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裴松之对这段记载有过自己的见解。

应氏《汉官》、皇甫《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汉宫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且康”“永昌”,二字为错,未知两家何者为得。

应氏就是东汉末年人应劭,皇甫则是西晋名士皇甫谧,裴松之说,这两位记载的文字和《吴书》的内容不同,不知道“且康”和“永昌”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其实,仔细想想,应该就是《吴书》的记载为正。

道理很简单,应劭和皇甫谧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传国玺啊!他们记载很可能是听来的。

特别是皇甫谧,他一辈子都没做过官,就坐在家里写书做学问,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应劭,应劭多少还是在朝廷中呆过一段时间的。

应劭和孙坚都是汉末人物,孙坚是有明确记载,亲手拿过传国玺的人,随后他把玉玺交给了妻子吴夫人,其儿子孙策、孙权也应该是见过的。

再者,《吴书》是孙吴帝国的官修史书,记载自己家皇帝家里的这段经历,自然是有准数的,不会胡编乱造。

应劭是在东汉帝国朝廷中做过官的,他在乱世中担任泰山郡太守,因为没有帮曹操接到父亲曹嵩,导致曹嵩被陶谦的士兵谋害,他害怕曹操报复,于是投奔了袁绍,然后他在冀州安心写书,做学问。

在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县后,他把写成的书先给汉献帝,用来恢复汉朝威仪。

很可惜,不久后他就逝世了,汉献帝拿到传国玺大概是在建安四年(199年),应劭如果写错了的话,死人也是不会修改的。

至于东晋人徐广和《晋阳秋》的记载,文字发生了更多的偏差,“既寿”变成了“皇帝”,这一点,笔者以为,汉末时的那枚传国玺已经遗失,东晋之后的传国玺已经发生了转换、改写,所以才造成记载不同。

说到底,传国玺的真正秘密,到现在永远成了一个谜了。

说点其他事元后摔坏的是传国玺上一条龙的龙角,并非是传国玺的一角。

《玉玺谱》原文是:至汉平帝,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乃出玺,投之於地,玺上螭一角缺。

《吴书》说孙坚从雒阳井中捞得的传国玺也是如此: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这里的“螭”就是龙之九子之一。

现在很多人道听途说,没看过史书原文,误以为是传国玺缺了一角。例如在电视剧《新三国》里,小孙权就是这么说的。

曹丕加字。

据说,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得到传国玺,还在传国玺背面肩上刻七个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秦汉时的传国玺很可能在西晋灭亡时遗失了。

这一点,可以从东晋之后的记载看出端倪来,因为八个字已经发生改变。

可见,当年刘聪攻入洛阳,灭亡西晋时,传国玺已经遗失,之后由“后赵→冉魏→东晋”传承的传国玺,文字已经变成“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可见这个传国玺已经不是秦汉时的那枚了。

有一说一谈历史,不偏不倚话苍生。

欢迎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关注我。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被历代皇帝抢夺1600年的传国玉玺史载是出自湖北荆山的和氏璧,和氏璧是和田玉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和氏璧是标准的和田玉!说起和田玉,人们的第一印象都会是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因新疆的和田地区是著名的玉石之乡,盛产美玉,也就是当今我们狭义概念的和田玉。然而,广义概念的和田玉并非只指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和田玉的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和阳起石。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

  • 传国玉玺自秦朝传到了什么时候,有怎样的历史?哪个大一统朝代没用传国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作的一枚皇帝玉玺,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至于玉玺的材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用秦灭赵国后所得和氏璧所制;二是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从此此枚皇帝玉玺就被称为传国玉玺、传国玺,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如果哪位皇帝没有此枚传国玉玺,

  • 在唐宋以前都会要抢夺到传国玉玺才会称帝,但唐宋以后就少有传国玉玺的说法,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是和氏壁雕琢而成,秦相李斯刻篆字“受命于天,继世永昌。此后作为传国玉玺在后世朝代留传,作为当皇帝的法理依据。唐朝末年,后唐灭亡,后唐皇帝李从苛怀玉玺自焚,玉玺从此从历史上消失。宋代以后就没有传国玉玺说法,各朝代各自筑国家大印。传国玉玺是由和氏壁雕琢而成,李斯在上面刻篆字寿命于天,继世永昌。”

  • 为什么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想得到秦朝的传国玉玺?为什么传说认为拿到玉玺才是正宗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他命李斯制作的传国玉玺是皇帝的印信,因此拿到伟国玉玺就可以视为正宗。玉玺是秦朝自制的,确实不是天授,但是秦始皇死后,他被称为祖龙,尽管有暴君之名,但依然是皇帝之首。后世之君继承秦始皇的皇帝之位,那么就得承认秦始皇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自然是神,神留给世人的东西自然有神性。中国虽然改

  • 皇太极找到传国玉玺称帝,传国玉玺为何传到乾隆就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手里的传国玉玺是多尔衮进献的,据说多尔衮率兵攻打察哈尔,凯旋回师时遇到了一个牧羊人。牧羊人对多尔衮说附近山涧有一个怪现象,里面的青草长的非常茂盛,但是不知何故,所有的羊都不敢吃里面的草。于是多尔衮就下令搜查,一探究竟,结果在就在山涧找到了一方玉玺,也就是满清所说的“传国玉玺”。后来,多尔衮为了

  • 多尔衮为了讨好皇太极曾经献上玉玺,事情来龙去脉是怎样的?那玉玺是真的传国玉玺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的传国玉玺还得从他父亲努尔哈赤说起。万历末期对辽东的管辖趋于松懈,努尔哈赤觉得正是个创业的好机会,于是扔下挖人参的铲子、采蘑菇的筐子、装松籽儿的袋子,然后操起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铠甲就干了起来。努尔哈赤干得顺风顺水,没出几年就统一了当时女真的海西、野人、叶赫、乌拉等部。(努尔哈赤剧照)小有成绩之后

  • 古代皇帝如果没有了印玺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装的历史电视剧里面,历朝历代的皇帝手里都有传国玉玺,仿佛传国玉玺最终花落谁家,谁就是最后的真龙天子,谁就能够成为一国之君,从而主宰天下苍生。每逢改朝换代,每逢新旧接替,继任者都会把寻找传国玉玺当成第一任务。到了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问题,难道没有传国玉玺就不能当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就不

  • 在历史上九鼎和玉玺哪个重要?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禹九鼎和传国玉玺都是封建社会王权的象征,正所谓“君权神授”的证物,可以用来蒙蔽愚昧的劳动人民。我认为九鼎更重要一些,九鼎乃是华夏至尊神器,代表了华夏九州,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象征。九鼎出现的时间更早,分量更重。传说九鼎乃大禹所造,比秦朝时候才有的传国玉玺要早上一千多年。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只是一普通祭祀

  •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是“和氏璧”。和氏璧应该是白玉。是不是和田(阗)白玉好像不能完全论定。蓝田玉?蓝田玉是温润,是岫岩玉?是翡翠?无可靠依据。写的清清楚楚传国玉玺,还要问什么材料制成的!传国玉玺伴随着整个封建帝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始皇帝的神话故事而开始,至末代皇帝的一句话而终结。秦始皇赋予它神的力量,清宣统帝则淡淡的

  • 如果找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和兰亭序真迹,谁的价值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和兰亭序都是极好的宝贝,但要说哪个价值更高,其实显而易见,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兰亭序《兰亭序》为王羲之奠定了书圣的地位。在历史上,兰亭序被所有爱好书法的帝王所推崇,这种现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世民就是其中最狂热的一位,王羲之一跃成为书法界的至尊,李世民也有很大功劳。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名气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