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有哪些皇帝曾御驾亲征?

明朝有哪些皇帝曾御驾亲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23 更新时间:2024/1/19 3:58:13

一共有四位:

一,朱元璋,天下都是他带人打下来的。从投靠郭子兴的时候就打仗,到后来攻占应天,大战陈友谅,平灭张士诚,直到推翻元朝统治,全程掌控。不过,当皇帝之后,似乎没有再亲自领兵。

二,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不仅当王爷时候镇守北平,有事没事出门找蒙古人操练,靖难之役中屡屡身先士卒,而且在成为皇帝后,还五次亲征亲征蒙古,生生把北元给打残了,牛得很。

三,朱瞻基,亲征过平叛之战,但是叛乱的王爷(他叔)实力和水平实在不是一般的低,基本上没打起来就投降了,这个亲征得画画问号。

四,朱祁镇,被权阉王振忽悠的亲征瓦剌,但是又不亲自指挥,把军权交给二百五王振手里,结果二十万大军先被王振来来回回自己折腾到半死,然后在土木堡被瓦剌的也先以少胜多全部歼灭,国家上下从大臣到精兵全军覆没。自己被俘虏不算,如果没有于谦坚持抵抗,差点连北京都丢了亡了国。

五,朱厚照,打过叩边的蒙古人,至少一次,而且还打胜了。不过后来被黑化的比较严重。

(现想现敲,拒绝摘抄,点赞关注,欢迎来撩。凯撒视界)

首先不知道朱元璋到底算不算,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自南向北统一了中国。不过,自从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正式称帝以后,他便没有亲自带兵打仗了,讨伐北元的任务都是交给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

第二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创造了“永乐盛世”。

第三,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朱高炽病逝,朱瞻基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朱瞻基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

第四,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明英宗平日里对宦官王振言听计从,王振不顾王直等朝臣反对,鼓励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此次出征,由于仅几天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军心已经不稳。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二十五军队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

第五,明武宗朱厚照。

这是明朝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皇帝,朱厚照弘治五年(1505年)即位后沉溺于女色,宠“八虎”,修豹房,曾因玩火干清宫失火,置国政于不顾。应州之役中“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传国玉玺上写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这个“传说”不是说传国玺在历史上不存在,而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但是到现在已经没有了,见不到了,成了传说。据说传国玺是秦始皇时所造,传承至两汉、魏晋、隋唐一直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皇帝李从珂时,这个传国玺就再也没有了记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在这段时间里,但凡朝代更替,传

  • 被历代皇帝抢夺1600年的传国玉玺史载是出自湖北荆山的和氏璧,和氏璧是和田玉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和氏璧是标准的和田玉!说起和田玉,人们的第一印象都会是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因新疆的和田地区是著名的玉石之乡,盛产美玉,也就是当今我们狭义概念的和田玉。然而,广义概念的和田玉并非只指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和田玉的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和阳起石。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

  • 传国玉玺自秦朝传到了什么时候,有怎样的历史?哪个大一统朝代没用传国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作的一枚皇帝玉玺,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至于玉玺的材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用秦灭赵国后所得和氏璧所制;二是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从此此枚皇帝玉玺就被称为传国玉玺、传国玺,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如果哪位皇帝没有此枚传国玉玺,

  • 在唐宋以前都会要抢夺到传国玉玺才会称帝,但唐宋以后就少有传国玉玺的说法,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是和氏壁雕琢而成,秦相李斯刻篆字“受命于天,继世永昌。此后作为传国玉玺在后世朝代留传,作为当皇帝的法理依据。唐朝末年,后唐灭亡,后唐皇帝李从苛怀玉玺自焚,玉玺从此从历史上消失。宋代以后就没有传国玉玺说法,各朝代各自筑国家大印。传国玉玺是由和氏壁雕琢而成,李斯在上面刻篆字寿命于天,继世永昌。”

  • 为什么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想得到秦朝的传国玉玺?为什么传说认为拿到玉玺才是正宗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他命李斯制作的传国玉玺是皇帝的印信,因此拿到伟国玉玺就可以视为正宗。玉玺是秦朝自制的,确实不是天授,但是秦始皇死后,他被称为祖龙,尽管有暴君之名,但依然是皇帝之首。后世之君继承秦始皇的皇帝之位,那么就得承认秦始皇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自然是神,神留给世人的东西自然有神性。中国虽然改

  • 皇太极找到传国玉玺称帝,传国玉玺为何传到乾隆就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手里的传国玉玺是多尔衮进献的,据说多尔衮率兵攻打察哈尔,凯旋回师时遇到了一个牧羊人。牧羊人对多尔衮说附近山涧有一个怪现象,里面的青草长的非常茂盛,但是不知何故,所有的羊都不敢吃里面的草。于是多尔衮就下令搜查,一探究竟,结果在就在山涧找到了一方玉玺,也就是满清所说的“传国玉玺”。后来,多尔衮为了

  • 多尔衮为了讨好皇太极曾经献上玉玺,事情来龙去脉是怎样的?那玉玺是真的传国玉玺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的传国玉玺还得从他父亲努尔哈赤说起。万历末期对辽东的管辖趋于松懈,努尔哈赤觉得正是个创业的好机会,于是扔下挖人参的铲子、采蘑菇的筐子、装松籽儿的袋子,然后操起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铠甲就干了起来。努尔哈赤干得顺风顺水,没出几年就统一了当时女真的海西、野人、叶赫、乌拉等部。(努尔哈赤剧照)小有成绩之后

  • 古代皇帝如果没有了印玺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装的历史电视剧里面,历朝历代的皇帝手里都有传国玉玺,仿佛传国玉玺最终花落谁家,谁就是最后的真龙天子,谁就能够成为一国之君,从而主宰天下苍生。每逢改朝换代,每逢新旧接替,继任者都会把寻找传国玉玺当成第一任务。到了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问题,难道没有传国玉玺就不能当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就不

  • 在历史上九鼎和玉玺哪个重要?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禹九鼎和传国玉玺都是封建社会王权的象征,正所谓“君权神授”的证物,可以用来蒙蔽愚昧的劳动人民。我认为九鼎更重要一些,九鼎乃是华夏至尊神器,代表了华夏九州,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象征。九鼎出现的时间更早,分量更重。传说九鼎乃大禹所造,比秦朝时候才有的传国玉玺要早上一千多年。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只是一普通祭祀

  •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是“和氏璧”。和氏璧应该是白玉。是不是和田(阗)白玉好像不能完全论定。蓝田玉?蓝田玉是温润,是岫岩玉?是翡翠?无可靠依据。写的清清楚楚传国玉玺,还要问什么材料制成的!传国玉玺伴随着整个封建帝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始皇帝的神话故事而开始,至末代皇帝的一句话而终结。秦始皇赋予它神的力量,清宣统帝则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