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源乾曜如何得到唐中宗的赏识?源乾曜的成就

源乾曜如何得到唐中宗的赏识?源乾曜的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0 更新时间:2023/12/26 15:55:25

通过源乾曜简介得知,源乾曜是河北临漳人,唐玄宗年间一位宰相。历史资料中,关于源乾曜简介内容不多,只知道源乾曜卒于公元731年。同时,源乾曜是北魏太尉源贺的后人,以及刑部尚书源直心的儿子。从家族血缘关系来看,源乾曜是鲜卑后人。源乾曜自幼酷爱读书,后来源乾曜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随后源乾曜进入唐朝廷为官,并担任殿中侍御史一职。公元706年,唐中宗让源乾曜担任十道巡察使,并让他负责考核官员政绩,以及安抚百姓等工作。不久之后,源乾曜在担任江南道巡察使期间,因为政绩十分突出而得到了唐中宗的赏识,因此源乾曜成为谏议大夫。

公元711年,源乾曜积极给皇帝上书指责朝廷荒废射礼的行为。源乾曜认为,虽然朝廷主张缩小财政开支,但是也不能荒废了射礼行为。如果,只是为了节约开支而荒废射礼制度的话,那么唐朝的礼制就会被破坏,这样的话根本就得不偿失。皇帝见源乾曜上书的内容恳切有理,便采纳了源乾曜的建议,随后源乾曜被提拔为梁州都督。公元713年,唐玄宗让众位大臣推选王府长,在太常卿姜皎的推荐下,唐玄宗任命源乾曜为少府少监,并且担任邠王府长史一职。唐玄宗年间,源乾曜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唐玄宗不但任命源乾曜为宰相,同时还让满朝官员效仿源乾曜在政见上的见解。

源乾曜是唐朝玄宗年间著名的宰相,关于源乾曜的故事史书也有记载。通过源乾曜的故事,便能间接了解源乾曜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世之道。话说,有一次唐玄宗外出打猎,源乾曜等大臣都伴随左右。唐玄宗打猎正兴起时,不小心放走了一只白鹰,于是唐玄宗便让京兆府官吏捕抓飞走的白鹰。京兆府官吏找到白鹰时,发现它已经掉在荆棘林中,被摔死了。京兆府官吏们都很担心唐玄宗因此会处置他们,此时源乾曜对他们说,所有的事情都有偶然性,换句话说,死亡也是一件常理之中的事情。皇帝是一位仁爱明察之人,不会因为白鹰死掉而处置京兆府官吏。为了让京兆府官员们安心,源乾曜还说,如果皇上怪罪下来的话,一切责任都由自己承担。随后,源乾曜上书请罪,唐玄宗得知白鹰死于偶然后,并没有追究源乾曜。由此可见,源乾曜是一位敢于承担责任,并且有主见,有仁爱之心的人。

关于源乾曜的故事还有一则。话说,姚崇在京城没有住宅,生活起居都在罔极寺中。不久之后,姚崇因为身患疟疾而卧床不起。唐玄宗十分担心姚崇的病情,于是每天派遣十多名使者前去探望姚崇的病情。源乾曜得知后,便建议唐玄宗让姚崇搬入四方馆居住,这样的话,唐玄宗一有政事问题,便能请教姚崇。随后,唐玄宗采纳了源乾曜的建议,让姚崇搬进了四方馆,并允许姚崇家人进入四方馆照顾他。

源乾曜是唐朝玄宗年间著名的宰相,他在朝廷为官期间,经常为君主排忧解难,可谓是一位公正廉明宰相典范。关于源乾曜的评价,相关史书也有记载。话说,源乾曜为官期间,经常敢于向皇帝谏言,当他看见朝廷不好的现象时,也会大胆的指出来。正是因为这种大无畏精神,才得到了皇帝的重用。除此之外,宋祁刘昫也有发表过对源乾曜的评价。宋祁说,源乾曜为官四十载,在处理政事上非常谨慎,朝廷的官员都认为源乾曜是一位清廉谨慎的好官员,因此同僚都很认可源乾曜的政绩。源乾曜在唐玄宗年间,担任了十年宰相,和张嘉贞张说杜暹同、李元纮一同辅助唐玄宗处理朝廷政事。

因为源乾曜谨慎严谨,而经由源乾曜处理的政事一律都很完美无缺,所以唐玄宗更加器重源乾曜。唐玄宗年间,开创了开元盛世,正因为有源乾曜、张嘉贞等朝廷大臣的协助,才能让唐朝经济快速发展,百姓们迎来安居乐业的生活。对唐玄宗来说,源乾曜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大臣,源乾曜对唐朝廷的贡献,唐玄宗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源乾曜在担任宰相期间,唐玄宗经常让文武百官学习源乾曜为人处世以及处理政事的方法和态度。公元731年11月,源乾曜因病去世,唐玄宗得知这一消息后,专门在洛阳南门为源乾曜举哀,以示对源乾曜的悼念。

标签: 源乾曜唐中宗唐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卢怀慎清廉谨慎却为何被称为伴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是唐朝时期的人,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员外郎等官职,到了后来成为了朝廷的宰相,尽管他的官职已经很高了,但是却依旧保持着清廉的作风,就算成为了宰相他也并没有多骄傲,反而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的不如别人,去世之后被追封为大都督。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卢怀慎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卢怀慎简介中是如何

  • 卢怀慎甘当绿叶 反倒被讥笑为“伴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卢怀慎,司马光

    要论忠正清廉,唐朝的卢怀慎堪称一代典范。身为宰相,他忠君爱民,清正廉洁,荐贤举能,恪守道义,鞠躬尽瘁,为“开元盛世”的开创耗尽了心血,为后人所崇敬。不过,他活着的时候,有个很难听的绰号,名曰“伴食宰相”。卢氏在唐朝时属于望族,在范阳(今北京)一带长盛不衰。后来,卢怀慎的祖父出任灵昌(今河南滑县)县令

  • 卢怀慎是谁?为何卢怀慎被称为“伴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武则天,李治,卢怀慎

    卢怀慎是唐朝时期的人,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员外郎等官职,到了后来成为了朝廷的宰相,尽管他的官职已经很高了,但是却依旧保持着清廉的作风,就算成为了宰相他也并没有多骄傲,反而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的不如别人,去世之后被追封为大都督。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卢怀慎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卢怀慎简介中是如何

  • 王维的弟弟王缙:唐朝时期的宰相,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缙,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缙是一个大人物,安史之乱后,他当时已是宰相级的官员了。史朝义平,诏宣慰河北,使还有指,俄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起王缙,大家也许不熟悉,说起王缙的哥哥,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因为王缙的哥哥就是大诗人王维。我们熟悉王

  • 王维的弟弟是谁?王缙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缙

    科举及第后,累任侍御史、兵部员外郎等官。“安史之乱”时,任太原少尹,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和谋略,被舆论所推重,升任宪(刑)部侍郎。后,两次出任宰相。外任河南副元帅、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北都留守等军事要职,并以“才微位高”、“无益时事”、不应

  • 王维的弟弟王缙,因受贿差点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缙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5个月后,叛军攻陷长安,将捉住的数百名梨园弟子送到洛阳。这年秋季的一天,安禄山在凝碧池边宴请群臣,乐工雷海清扔掉乐器,西望长安痛哭,安禄山将其肢解示众。此事传到被关押在洛阳的王维耳中,王维赋诗感叹:“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

  • 刘晏对稳定乱世的作用,刘晏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

    唐末藩镇割据,已成乱局。中央政府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下去。开元盛世的滋味还没享受尽呢,何况唐朝毕竟立国数百年,也并非一夕而亡。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的角逐就自然开始了。在这期间,出现了中兴之主唐宪宗,名将郭子仪等,但在这背后确实是刘晏这样的能臣苦心操持。刘晏的改革我以为主要有三点是后世典范。首

  • 刘晏是谁?刘晏在唐朝很有名吗?刘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晏,唐朝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这个人不得不说,是个超级神童啊!还被后来的《三字经》列名,《三字经》中这样讲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八岁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对官。刘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赏识

  • 裴遵庆人物生平简介,《裴遵庆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裴遵庆

    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不久担任徐州刺史。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

  • 唐朝宰相裴遵庆神道碑,墓志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裴遵庆

    裴遵庆,出身河东裴氏,唐肃宗、唐代宗时的宰相。其神道碑位于今河南洛阳万安山南,此碑全称《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留守东都贞孝公赠司空裴府君神道碑铭并序》,由朝议大夫守太常卿兼修国史充礼仪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杨绾撰文,嵩阳县令卢晓书并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