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朱高炽很爱美食吗

历史上的朱高炽很爱美食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3/12/9 4:43:37

《尚食》剧中朱高炽很爱吃,尤其喜欢肉食,又不爱运动,所以很胖,因为这个还被朱棣不喜欢,更是限制他的饮食,让他减肥,那么历史上的朱高炽真的这么热爱美食,这么爱吃吗?

吃货年年有,古代特别多。虽然古代的大部分条件不如现在,但是谁也无法阻止一位吃货的步伐,更何况他是皇帝了?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一方面他爹和他儿子太过于出名,令一方面是他在位时间太短,还有他特别爱“吃”,可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他是难得的明君。

在古代特别是皇室,这些多少都还是规定的,尤其做了皇帝以后更是处处都要限制,以防有人投毒之类的。可朱高炽就不同了,就算有限制,但是他依然钟情于“吃”,不能吃的东西不吃,能吃的就猛吃!在他爹朱棣起兵的时候,根据史书的记载,朱高炽就已经是一个超级大胖子了,导致他也无法上马为他的父亲征战天下,再加上他的腿本身就有些问题,不太利索,所以连走路都需要仆人抚着走。

看到这里有人对朱高炽的印象可能就是“废物”+“吃货”,可朱高炽之后能够登上皇位可不仅仅凭借他皇长子的身份那么简单。实际上,朱高炽是一个内心相当强大的人物。他爹朱棣向来英明神武,上马能安天下,下马可治万民,所以朱棣一直都不喜欢这个身体过于肥胖,还有点残疾的长子。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二皇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和他一样,都能征善战,还一表人才,在朱高炽漫长的太子生涯里面,朱棣不止一次想要废掉他。

反观朱高炽,这一切他心里都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得不到父亲的疼爱,就拼命学习,虚心向大臣讨教治国之道,加上他性格仁慈,待人宽厚,很快效忠他的朝廷大臣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三杨”和第一才子解缙。而且朱高炽并非没有军功。上面说过,由于他是个吃货,身体肥胖无法上马打仗,朱棣就安排他守卫北京城,在一次战役之中,他仅凭一万人马就抵挡了五十万朝廷大军的攻击,成功保住了朱棣的大本营。由此可见朱高炽的能力,绝对是文武双全。

在当了二十年的太子之后,朱高炽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成功登上皇帝位。明朝是以孝治天下,可他一上来就推翻了他爹朱棣许多不合适与残暴的政策,甚至为朱允炆的旧臣们平反。他的这些动作在当时看下都是非常难得的举动,朱高炽是一个勇敢的人。在他的带领之下,明朝正向的鼎盛繁荣的目标前进。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十个月之后,朱高炽就驾崩了,他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特别爱吃,四十七岁时就撒手人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死于糖尿病之类的,他也是明朝历史上在位第二短的皇帝。但是他的一系列正确的举措,为他的儿子,也就是著名的朱瞻基打下了“仁宣之治”的结实基础,创造了属于明朝的黄金时代。

因为太胖,朱高炽差点没当上皇帝,幸亏生的早是长子;生的好是嫡子;娶的媳妇好,公婆喜欢,大有一代贤后之风;生的儿子好,大受朱棣赏识。所以,综上所述,朱高炽同志才勉强做得了皇位。

登上皇位之后的朱高炽没有老爹整天逼着减肥,原本心宽体胖的他,更加发挥了吃货的品质,更加不爱锻炼,终日沉迷于美食之中,“肥胖病”更加严重,路也不怎么走了。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得道升仙了,终年47岁,这个年纪,也是英年早逝啊!

虽然他在位时间短,但是,后人给他的评价可不低。这位皇帝是个老实人,宅心仁厚,治国也是以修生养息为主,就不爱瞎折腾,在他的统治期间,老百姓过的也很安逸。

标签: 明仁宗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什么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若被立为太子,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因而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之役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

  • 朱高燧做了很多坏事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王,明朝

    明成祖朱棣共生有四子,除早夭的幼子朱高爔外,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是徐皇后之子。在兄弟三人当中,以朱高燧的品行最为恶劣,此君为了能登上皇位,不惜屡屡排挤诬陷长兄,甚至还想着毒杀其父,行为令人发指。但令人倍感蹊跷的是,朱高燧坏事做尽,最终却能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朱高燧历史上结局是

  • 国古代最擅长相马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说起相马高手,人们第一个想到就会是春秋时代的伯乐。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因为善于相马,后为秦穆公所重用。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秦国富国强兵中,孙阳为秦穆公相马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伯乐将军”。由于孙阳相马有术,能慧眼识珠(千里马),人们渐渐忘记了他的本名

  • 神龙之变后唐中宗为什么还要重用武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中宗

    李显继位没几天就被武则天废了,重新为太子后,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他把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

  • 唐中宗为什么重用武三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武三思

    武三思,武周朝宰相,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在野史上他与上官婉儿、韦皇后都有情况,他给唐中宗李显戴了绿帽,为什么李显依旧重用他呢?唐中宗李显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说他是昏庸暗弱之主,《新唐书》更甚,称其为“下愚之不移者”,也就是说他太笨。而后世指摘他最多的则是被武三思戴了绿帽,不但毫无反应,还屁颠屁颠重用武三

  • 李时珍学医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本草纲目》对于我国的中医来说贡献十分巨大,被外国人称之为“东方的百科全书”,但其实李时珍刚开始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名医生,反而李时珍的父亲在当地确实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医生,李时珍的父亲当时也并不想李时珍在成为一名医生了,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家中的命运考入仕途,可以说全家的希望都全部寄托在了李时珍的

  • 秦观梦中题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春天,秦观被贬到处州,被贬后,他的心情抑郁,在一次醉酒之后,他梦到了一幅十分幽美的画面,醒来后心有所感,于是写下了一首颇有韵味的词作,即下面这首《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在当时便颇有名气,苏轼曾经有题跋赞叹道:“……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

  •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观

    秦观,字少游,宋朝文坛婉约派一代词宗,受到东坡词风的影响,最擅长抒写迁客骚人的孤独寂寞与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芳千古,至今为人传唱不息。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而他闹得满城风雨的“绯闻女友”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的名气虽不比哥哥大,但在民间传说中人气却异常的高

  • 李显流放房陵时有哪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李显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

  • 李显当皇帝后为什么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武则天

    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