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朱棣宠爱高丽后妃

为什么朱棣宠爱高丽后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3/12/31 19:32:51

《尚食》中朱棣的妃子庄妃,就是来自韩国,那时是贡女,当时还处于朝鲜李氏朝。在真实的历史上,成祖朱棣还是相当喜欢来自韩国的佳人。下面看看朱棣与他后宫贡女的故事。

一、来自朝鲜的佳丽--权贤妃

在朱棣的后宫中,出身朝鲜的权贤妃可能是长得最漂亮的一位。在《明史·后妃传》这种官方资料中,一般很少记录妃子们的长相和兴趣爱好。在权贤妃的传记中出现了“资质秾粹,善吹玉箫”的说法。

有野史记载:来自李氏王朝的美女之所以如此受宠,完全是因为朱棣曾经一度想立徐皇后的四妹徐妙锦为后,遭到拒绝。恰好来自朝鲜的权贤妃长相酷似徐妙锦,因此一度得宠。

相传,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的宁王朱权曾经有幸听到过权贤妃吹奏的一曲,心中泛酸,写下了“忽闻天外玉萧声,花底徐听独自行。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的诗句。这首诗由女官司彩王氏纪录,经得住考证。

权贤妃天生丽质,多才多艺,加之出身朝鲜官宦世家之家,自带一身的艺细菌,自然深受朱棣喜爱。永乐八年,跟权贤妃一起作为“贡女”入宫的朝鲜佳丽,任顺妃、韩丽妃、崔惠妃、李昭仪、吕婕妤等佳丽都获得了封赏。

朱棣对权贤妃的喜爱,已经有了爱屋及乌的趋势。李氏朝鲜编写的《李朝实录》记载,朱棣曾授予权贵妃的老爸权执中“嘉善大夫工曹典书”的职位,月薪为二十六石。权执中去世后,权贤妃的哥哥权永均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还接到了“彩锻六十匹、彩绢三百匹、锦十匹、黄金二锭、白银十锭,钞三千张”的厚赐。

请注意,以上提到的俸禄和各种礼物,均由李氏王朝财政负担。朱棣一代明君,北伐大元,南讨越南;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还得抽时间“雨露均沾”,忙得不亦乐乎。权妃等人受到封赏的同时,朱棣再次朝鲜下旨,索要美女。权贤妃深受皇帝喜爱,却死于朱棣北征的途中,葬于山东峄县,赠谥号“恭献”。这封号起的,十分符合韩国当时的国际地位。

二、吕鱼之乱

权贤妃年轻貌美,突然不明不白地死了,自然引发了皇帝的怀疑。等到皇帝出征归来,一名吕氏宫女向朱棣告发:说朝鲜的吕婕妤嫉妒权贤妃,在她的茶中下毒,导致美人香消玉殒。《李朝实录-世宗实录》记载:(砒霜研造末子,胡桃茶里头杀了)。

听闻此事,皇帝大为光火,不问青红皂白用烙铁折磨了吕婕妤一个多月之后才将其杀掉。不巧的是,负责调查的人又查出了告发的吕氏宫女和鱼氏宫女,都有私通宦官的确切证据。

宫女与太监做“对食”,是近几年电视剧屡见不鲜的话题,在当时却是“秽乱宫廷”的大罪。迫于无奈和恐惧,吕氏和鱼氏双双自杀。这边还没有找出凶手,却曝出了新的丑闻,脾气本就火爆的朱棣,更是暴跳如雷。于是,在没有查清此事的前提下,盛怒之下的朱棣,下令诛杀了跟吕姓宫人有关的宫女、宦官数百人。之前的氛围有多温馨,后面的结局就有多碎心。朱棣下令李氏朝鲜国王,将吕婕妤之父以及全族统统处决。

吕鱼之乱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结。

三、黄妃的厕所奇闻

永乐八年十月,李氏朝鲜进贡给朱棣的第二批贡女抵达京师。这次以郑妃为首的佳丽,相貌十分平庸,实在让皇帝提不起“深入了解”的兴趣。于是为了防止朝鲜国王敷衍了事,永乐十五年,朱棣派太监黄俨到朝鲜挑选美女。这次的入选的是以容貌出众的韩丽妃与黄妃。

黄俨带着入选的一众美女班师回朝,临近京城时黄妃就出了状况。史籍记载“到一夜小便时,阴出一物,大如茄子许,皮裹肉块”。原来,黄妃容貌艳丽,生活作风却不甚检点。虽然没有结婚,却与姐夫金德章有私情。

到了京城之后,黄氏的美貌果然让朱棣龙颜大悦,于是赏赐黄氏家人许多财物(还是由李氏朝鲜国库提供)。宫中哪有不透风的墙,黄妃得宠后,她的厕所小产“新鲜事”被人曝光,以前的私生活也被一一扒出。

朱棣得知真相后大怒,诘问李氏朝鲜“曾与姊父金德章、邻人皂禁通”。。。好家伙,就连邻居老王也参与进来了。朱棣一听这还了得,为了戴绿帽子这件事,差点打算提兵灭了李氏朝鲜。“帝怒,将责本国”。最后,还是朝鲜的韩丽妃苦苦求情,朱棣才勉强压下火气。黄妃脸上被刺字,发配冷宫,幸免一死。

四、吕鱼之乱的余波

吕鱼之乱事后经过多方查证,终于水落石出。当初,吕宫人只是利用朱棣对权贤妃的感情,除掉自己的政敌吕婕妤而已。得知自己被蒙蔽的朱棣咬牙切齿,下令将此事彻查到底。于是,已经平静的事件再次掀起滔天巨浪。在办案人员的大刑伺候下,宫里的人开始胡乱攀咬。

特别是已经脸上刺字,心理严重扭曲的黄妃“援引他人甚多”。这一冤案事发地在北京,在株连的情况下大批南京宫女也受到牵连。任顺妃被迫自缢身亡,崔惠妃因病滞留南京,反而逃过一劫。

李昭仪在被处斩之前没有诬陷过任何一人“等死耳,何引他人为!我当独死”。于是,香消玉殒。

值得一提的是韩丽妃,她受到牵连之后被幽禁,她平素对人非常温和,守门太监悄悄给她送饭,才幸免于难。《李朝实录》记载“其国诸女皆被诛”,最终皇帝诛杀了两千八百多名宫人。

朱棣死后,韩丽妃以及所有皇帝生前的妃子全部殉葬。韩丽妃的奶娘金黑,一直到英宗朝时才回到朝鲜。所以,《李朝实录》中才有了明朝殉葬的详细记载。《李朝实录》毕竟是高丽棒子的一家之言,其中记载有极度夸张的成分:“凡连坐二千八百人,皇帝皆亲临剐之”。

标签: 明成祖朱棣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朱高炽很爱美食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仁宗

    《尚食》剧中朱高炽很爱吃,尤其喜欢肉食,又不爱运动,所以很胖,因为这个还被朱棣不喜欢,更是限制他的饮食,让他减肥,那么历史上的朱高炽真的这么热爱美食,这么爱吃吗?吃货年年有,古代特别多。虽然古代的大部分条件不如现在,但是谁也无法阻止一位吃货的步伐,更何况他是皇帝了?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在历史上

  • 朱棣为什么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若被立为太子,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因而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之役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

  • 朱高燧做了很多坏事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王,明朝

    明成祖朱棣共生有四子,除早夭的幼子朱高爔外,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是徐皇后之子。在兄弟三人当中,以朱高燧的品行最为恶劣,此君为了能登上皇位,不惜屡屡排挤诬陷长兄,甚至还想着毒杀其父,行为令人发指。但令人倍感蹊跷的是,朱高燧坏事做尽,最终却能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朱高燧历史上结局是

  • 国古代最擅长相马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说起相马高手,人们第一个想到就会是春秋时代的伯乐。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因为善于相马,后为秦穆公所重用。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秦国富国强兵中,孙阳为秦穆公相马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伯乐将军”。由于孙阳相马有术,能慧眼识珠(千里马),人们渐渐忘记了他的本名

  • 神龙之变后唐中宗为什么还要重用武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中宗

    李显继位没几天就被武则天废了,重新为太子后,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他把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

  • 唐中宗为什么重用武三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武三思

    武三思,武周朝宰相,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在野史上他与上官婉儿、韦皇后都有情况,他给唐中宗李显戴了绿帽,为什么李显依旧重用他呢?唐中宗李显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说他是昏庸暗弱之主,《新唐书》更甚,称其为“下愚之不移者”,也就是说他太笨。而后世指摘他最多的则是被武三思戴了绿帽,不但毫无反应,还屁颠屁颠重用武三

  • 李时珍学医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本草纲目》对于我国的中医来说贡献十分巨大,被外国人称之为“东方的百科全书”,但其实李时珍刚开始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名医生,反而李时珍的父亲在当地确实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医生,李时珍的父亲当时也并不想李时珍在成为一名医生了,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家中的命运考入仕途,可以说全家的希望都全部寄托在了李时珍的

  • 秦观梦中题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春天,秦观被贬到处州,被贬后,他的心情抑郁,在一次醉酒之后,他梦到了一幅十分幽美的画面,醒来后心有所感,于是写下了一首颇有韵味的词作,即下面这首《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在当时便颇有名气,苏轼曾经有题跋赞叹道:“……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

  •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观

    秦观,字少游,宋朝文坛婉约派一代词宗,受到东坡词风的影响,最擅长抒写迁客骚人的孤独寂寞与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芳千古,至今为人传唱不息。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而他闹得满城风雨的“绯闻女友”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的名气虽不比哥哥大,但在民间传说中人气却异常的高

  • 李显流放房陵时有哪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李显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