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的弟弟苏辙有多牛,为捞哥哥差点当皇帝,苏东坡:弟弟救我

苏轼的弟弟苏辙有多牛,为捞哥哥差点当皇帝,苏东坡:弟弟救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阿利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1/23 0:03:16

苏轼的老弟苏辙号称“捞哥小能手”,苏轼被拼命流放,苏辙为了捞哥一路升职加薪,差点当上皇帝。

苏辙的一生都在追赶哥哥,除了在学问上追,还要在脚步上追。

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救哥哥,苏轼的“大冤种”弟弟究竟有多牛?

苏轼兄弟俩的性格如出一辙,而苏辙的人生比他哥哥还要牛,嘉佑年间,苏辙去参加殿试,就做了一件轰动朝堂的大事。

当时礼部有一场会试,主要是为朝堂选拔人才,最后一关是由皇帝决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辙说出来一番惊天动地的话。

在答卷中,苏辙竟然大肆批判宋仁宗年老昏聩,声色犬马,并且还宠信佞臣,虽然他说的是实话,但是朝堂上还是一片哗然。

为了苏辙的这份答卷,朝中一下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派认为苏辙为人正直,敢直言劝谏,能指出朝中弊端。

不过另一派靠拍马屁上来的佞臣就不一样了,他们指责苏辙对皇上出言不逊,蔑视皇上,应该给他治罪。

这件事在朝野上下争乱不休,宋仁宗气的不得了,却又害怕百姓说他小心眼,最终不情不愿地给苏辙通过了考试,只不过试卷被列为了下等。

考完试之后,苏辙就在朝中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jiào)书郎,不是什么大官,就是负责订正典籍。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被第一次贬官,而苏辙为了能捞出哥哥,也开始了自己开挂般的升职人生。

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而苏轼并不赞同王安石的主张,于是他就时常用诗词讽刺新法。

朝中有人检举苏轼的行为,虽然这时候皇上并没有公开处罚他,但是这件事也成为了一个开端。

几年以后,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他在上表中说了这么一句阴阳怪气的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是说,陛下知道我现在糊涂了,跟不上局势,看到我现在老了没什么作为,只能让我告老还乡了。

他口中的“跟不上局势”,就是指不同意新法的变革,就因为这句话,几个御史台的官员联合上奏弹劾苏轼。

这些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于是添油加醋,在宋神宗面前一顿批判,宋神宗知道之后大发雷霆,让人去将苏轼押解回京。

经过一番审判后,原本宋神宗想让苏轼“改过自新”这事就算过了,宋神宗所谓的改过自新,就是让苏轼同意变法。

苏轼说什么都不妥协,这让宋神宗很恼怒,同时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将苏轼写过的诗都收集起来誊抄了一遍。

宋神宗看到这些诗词后大怒,不仅要给苏轼治罪,更是牵连了朝中三十多位官员,这一次苏轼的小命算是踏踏实实走到头了。

而此时苏辙也为了捞哥哥,开始了一路的“升级打怪”。

苏辙为了“捞哥哥”,一下明白了一个人生大道理,自己强大才是王道。

苏轼被定罪后,朝中很多官员都在为他上书请命,苏辙也不例外,为了哥哥的事没少奔波,不过此时他的境遇并不比哥哥好多少,所以足以想见,这时候的苏辙力不从心。

在这些天写奏折的过程中,他突然就明白了一件事,求谁都不如求己,只有自己当上了大官,有了话语权,才能保护好哥哥。

苏辙先是上书朝廷,想要用自己的官职换哥哥免罪,不过皇帝不但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反而还因为迁怒将他贬官了。

不过好在,他对于自己兄弟的真情实意还是让宋神宗大为感动,再加上朝中众人的求情,最终宋神宗答应饶苏轼不死,只是贬官了事。

不管怎么说,好歹也算是留下了一条性命,而等到宋神宗驾崩之后,苏辙兄弟俩的好日子就来了。

朝中因为变动,旧党重新开始执政,苏轼兄弟俩因为原先反对变法,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重用,苏辙一路升到了护军,苏轼也再次被用。

不过不得不说苏轼是个直肠子,一直被贬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朝中那些旧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开始不择手段地打击新党,朝中再次乌烟瘴气,苏轼看不下去了。

这难道不是跟几年前新党的做派如出一辙吗?

于是苏轼竟然再次跟朝廷提出谏言,抨击旧党的执政策略,这下苏轼总算是把旧党也给得罪了,苏轼再次被贬官。

没了官职之后,再次没有了收入,偏偏苏轼又不是个愿意贪污受贿的人,就是以前正风光的时候也没攒下钱。

他的家中还有十几口子人等着吃饭,上有老下有下,于是苏辙就再次变身“扶哥魔”,开始负担起了苏轼一家子老小的吃穿。

不得不说,苏轼这个哥哥当得实在不称职,自己总是惹事不说,总是让自己的弟弟给自己擦屁股。

苏轼被贬到惠州当知县,当地比较贫穷,苏轼的“老毛病”又犯了,明明自己过得也不好,就是见不得乡亲们吃苦。

于是他打算自己掏钱给乡亲修桥铺路,但是他哪有多余的钱呢?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弟弟。

苏轼向苏辙借钱,可是苏辙也不是个富裕的人,他掏空家底还不够修桥的,于是只能让妻子变卖家里的典当。

好在他官当的不小,家中有很多是宫中娘娘赏赐的物件,倒是能换不少钱,当年宋神宗还赏赐给他不少金币,他也忍痛全都卖了。

苏轼对于弟弟的行为非常感动,经常隔三差五地写诗相赠。

不过苏轼给弟弟惹的祸还远远不够,随着苏辙的一路升迁,苏轼也越来越放飞自我了。

他是苏轼的“大冤种”弟弟,为了给哥哥擦屁股已经官至宰相,但是没想到,即使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依旧不够苏轼“作”的。

苏轼靠着弟弟的帮助,在惠州过的还算滋润,不但修桥铺路,竟然还盖起了房子,平常时不时写诗作词,生活好不快活。

这下朝中有人不愿意了,他们收集了一些苏轼阴阳怪气的诗词,快马加鞭传回了京城,皇上看后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将他再往南贬,直接去海南。

苏辙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吓得脸色发白,连夜写奏折去求情,谁知道根本无济于事。

海南一直是历史上最惨的流放地,没有之一,被流放到这里几乎就已经到了鬼门关的大门了,那时这里荒凉,再加上气候的原因,到处都是蛇虫鼠蚁,还没有医药。

多少被流放到海南的都有去无回,还不如直接被判死刑来的痛快。

这一年苏轼已经60岁了,他在海南孤苦无依,苏辙根本不敢想象,已经年老的哥哥如何能生存下去。

他在皇帝面前求情不成,又申请跟哥哥一起去海南,不过还是没有如愿。

不过苏轼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如今尊敬的大文豪,是因为他的身上除了有坚韧不屈的正义感,还有为百姓谋生的拳拳之心。

海南荒凉,他就苦口婆心教百姓耕田、种菜,带着村民挖井取水,还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革除了很多的陋习。

同时他大力在这里开办学堂,督促孩子们用功读书,更是亲自当教书先生,可以说他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更是海南发展的起点。

朝中有人知道他在海南过得不错,还特意托人告知这里的官员,谁也不能让他留宿,不能给他提供帮助。

苏轼因此被赶走流落街头,好在百姓对他爱戴有加,在百姓的帮助下,他的日子才好过了一点。

等到宋徽宗继位以后大赦天下,苏轼也终于被赦罪,可以回京任职了,临走时百姓流泪相送,苏轼也难舍万分。

已经贵为宰相的苏辙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苏轼年纪大了,也该辞官了。

对于苏轼来说,弟弟是他坚强的后备力量,他不管贬到哪里,弟弟总能给他最及时的帮助,而对于苏辙来说,他能一路官至宰相,支撑他前进的力量就是哥哥。

幸好苏轼平安回京了,要是再折腾下去,恐怕苏辙就要当上皇帝了。

苏辙与哥哥的亲情实在无私,千年过去了,他们的事迹被后世传为佳话,至今都令人动容。

标签: 苏辙

更多文章

  • 苏辙参加殿试时骂宋仁宗沉湎于酒色之中,结果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苏辙

    提起来苏轼,几乎人人都能背出几句他写的诗来,但要说起苏辙,大多数人或许只了解他是苏轼的弟弟,并且也是一个大才子,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学霸的“特权”——皇帝为其推迟考试时间出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的苏辙,从小深受父亲苏洵和哥哥苏轼的影响,一直希望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嘉祐二年,1

  • 家庭教育启示:苏轼与苏辙名满天下,三人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苏辙

    1056年,一个略带风霜又踌躇满志的男人,带着两个意气风发的英俊少年,艰难地行径在狭窄的川陕古道中。他年纪不算太大,鬓边却是花白,两个少年紧随其后,一个低头默默,一个快意朗朗,每到一处美景古迹,他们必要吟诗高歌。宋朝是一个耕读文化崛起的年代,宋太祖以文人治天下,掀起了众多百姓读书入仕的热潮。如今,这

  • 苏辙:在苏东坡光环的掩映下,他走出了别人的眼光,书写人生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苏辙

    苏辙: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都说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是曾巩,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在数这八人时,往往在曾巩处卡壳,其中最讨巧的当然是“三苏”,一下便背去了三位,绝无弄错的道理。但是我在想,如果没有苏东坡呢,这苏洵和苏辙是否可位大家之列,这就很难说了,至少可以认定,如果只举“四家”,

  • 时光刘川眉:苏辙铜像诞生记

    历史人物编辑:走走海角边标签:苏辙

    眉山苏辙公园中的苏辙塑像。张杰摄影文/刘川眉眉山苏辙公园的颍滨广场上,有一尊高达四五米的苏辙铸铜塑像。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尊苏辙的青铜塑像。正面望过去,身材颀长的苏辙,身着披风,手握书卷,眉头微皱凸显心事重重,正作大步向前状……他要到哪里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书?紧攥的书卷中,是匡正朝政的大计还是民间

  • 史上最铁兄弟情,苏轼苏辙究竟谁更有才?

    历史人物编辑:历知久事标签:苏辙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来讲讲“苏辙”。那讲苏辙,即使小编很想避开讲苏轼,但是后来发现不可能。因为讲苏辙,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质都跟苏轼有关。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苏轼给衬托出来的。有人说苏辙其实挺憋屈的,有这么一个流量老哥苏轼,太光芒万丈了。以至于自己的才华被遮挡并淹没了。那要是他们兄弟俩不在一个时代,

  • 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真的不如苏轼?实际苏辙文若汪洋,丝毫不弱他哥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苏辙

    苏辙在北宋文学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和兄长苏轼、父亲苏洵被并称为“三苏”,占据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个位置。只是因为苏轼的名头太大,两人又在同一个时代,所以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苏轼身上,而在苏辙的研究上则稍微有所欠缺。十九岁登进士及第苏辙19岁的时候,就和其兄长苏轼同登进士及第,之后又同举制

  • 儿子双双中举,老父亲苏洵写了一首诗自嘲,仅20个字,却字字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苏洵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这“金榜题名时”便是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有些人甚至为此奋斗一生,不知疲倦。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一则消息传遍整个京师,那便是苏家二子双双进士及第,一个拿了第2,一个拿了第5,并且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不过

  • 四川这处道观,曾是蜀地三大观之一,苏洵在此求子,现却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东郊渔农标签:苏洵

    东汉顺帝时期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世演变而成的“天师道”,这是本土道教在一个重大发展,不仅将道家"的"道"生命化,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张道陵由此也被后人尊称为“张天师”,其后经历近2000年的时间,四川蜀地也成为了道教特别发达的地区,青羊宫、峨眉山、青城山这些地方暂且不

  • 这个怪老头,把豪放的基因遗传给了苏轼,当然不是苏洵!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苏洵

    人类遗传,并不限于生物性能,文化的传承,也有家族的基因因袭。没有他的豪放“基因”,苏轼未必能有“大江东去”的豪迈。1北宋仁宗朝平常的一天,天府之国的眉州眉山街上,一群儿童在快乐玩耍。忽然有人叫了起来:“快看,快看,神仙爷爷来了,神仙爷爷来了,喔……”,于是一群孩子撒野一般地跑向那个孩子手指的方向。在

  • 《都挺好》古有苏轼苏辙苏洵,今有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

    历史人物编辑:三三长不大标签:苏洵

    一个整天只想着自己舒服不顾儿女感受的“巨婴父亲”苏大强喜提当代狂野派诗人,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儿女提个醒。“赶紧回来给我买房”“你赶紧回来给爸买房”,狂野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苏轼,与苏大强比起来,真真是小巫见大巫。苏大强的狂野程度,远远不仅于此,这不,苏大强马上又要开始作天作地作儿女,放着好好的单身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