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最铁兄弟情,苏轼苏辙究竟谁更有才?

史上最铁兄弟情,苏轼苏辙究竟谁更有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知久事 访问量:4200 更新时间:2024/1/16 18:11:31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来讲讲“苏辙”。那讲苏辙,即使小编很想避开讲苏轼,但是后来发现不可能。因为讲苏辙,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质都跟苏轼有关。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苏轼给衬托出来的。有人说苏辙其实挺憋屈的,有这么一个流量老哥苏轼,太光芒万丈了。以至于自己的才华被遮挡并淹没了。那要是他们兄弟俩不在一个时代,苏辙一定是可以比肩苏轼的。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替苏辙鸣不平,但是小编认为,对于这些苏辙并不看重,他更在乎的是只要我和他过得好,过得平坦舒心就行。至于我身后的功名成就,我对得起我自己就行了。对三苏父子有知遇之恩的张方平曾这样评价过苏轼和苏辙:“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的确,苏辙在才华上其实是不输哥哥苏轼的,只是苏辙太低调了。想当年兄弟俩一块儿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举。其中,苏轼本是第一名,却阴差阳错地被欧阳修放在了第二。之后,他们又一起啊参加了制举考试。

这里普及一下,唐宋的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规的常,顾名思义就是常规的例行的科举考试,制举考试是一种特殊人才的选拔,不管你是公务员还是还没有成为公务员,都是可以参加的。所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等。考中的人就会优先授予官职或者升官。但是难度要比常规的科学考试要夺很多。话说,兄弟俩又报名参加了这一年的直言极谏科的制举考试。当朝的宰相韩琦一看这报名名单很满意,很高兴,说苏轼苏辙这两兄弟都报名了,看来质量挺高挺不错的。过了一会儿又反应过来补充了一句:“其他人还凑什么热闹呀”,这感情韩琦那时候就已认定兄弟俩是可以高中的。而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结果还真有考生退出了这次考试。

这一次考试原本是安排在八月份举行,可是临近开考苏辙生病了,而且还病得还挺严重,看样子是参加不了这次考试了。要是一般人会寻思“命背不能怪社会”,可生病的是苏辙,宰相韩琦知道这事儿之后,立马就跑到宋仁宗前说这一次考试的实力派考生苏辙,因为生病不能参加了。如果如期举行这考试,这真正的人才都没参加,这考试质量就有点水了。所以他就建议这一次考试能不能往后推一推。宋仁宗也爱惜人才很够意思,大笔一挥同意。

各位看官,一个国家的最高级别人才选拔考试,因为一个人而改变考试时间。这说明什么,这充分说明苏辙的才学和能力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在政界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后来,苏轼苏辙兄弟俩在随后举行的这场制举考试当中,马上大放光彩。苏轼依然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第三等。这里解释一下,虽然是第三等,却是北宋开国以来的第一人。因为一等二等都是虚设的,从来都没有人获得过。苏辙原本他也是有机会获得这第三等的,可是因为他发力过猛,最终只获得了第四等。

这里就有一个小插曲,兄弟俩考完对答案,苏轼说自己直言:“当世之故,无所委屈”,那就是说:我就当今社会的弊端,一顿开炮猛批丝毫没有留情面。苏辙听完默默的就跟了一句:“我也一样”。但其实苏轼的答卷如果是一枚火箭炮,那苏辙的答卷那就是一枚核弹,杀伤力巨大无比。他直接是批评当朝宋仁宗是昏庸懒政、贪恋美色、远离贤臣、为后宫那群妇人之见是从。

司马光拿到苏辙的卷子拍手叫好,说苏辙说出了大臣们都不敢说的话,应该评定为第三等。可是也有人反对,认为他一派胡言,污蔑天子还三等呢根本就不及格。因为争论不休就把这个事儿报给了宋仁宗来定夺。宋仁宗看到苏辙的卷子脸都绿了,但是你考的就是直言极谏,就是提意见。宋仁宗不愧是仁宗很大度,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就评定苏辙为四等。回家还给媳妇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这里说的就是苏轼苏辙,所以这么看来苏辙才能不输哥哥表达政治主张更在哥哥苏轼之上的。

苏辙曾经和王安石共事,王安石一开始很高兴,他没想到苏轼反对自己变法,苏辙竟然挺自己。就委以重任,让其担任王安石变法领导小组的高级秘书,专门起草改革变法的文案。结果却发现苏辙竟然是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大反派。工作没多久,就搜罗了一些黑证据专门写了一篇黑材料,要求停止并法废除新法。指出新法的种种弊端,还真是太高级黑了。把王安石都气晕了,结果可想而知,苏辙被调离工作岗位到地方任职了。

苏轼和苏辙都在地方任职的时候,乌台诗案爆发了。苏轼入狱让苏辙特别心焦,其实在此之前苏辙就曾经劝过哥哥,让苏轼沉稳一些、低调一些以避免祸从口出。可是苏轼有一句名言叫做“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所以太洒脱、太任性、太口无遮拦了,结果就被黑了,栽了跟头。苏轼进去之后苏辙更像大哥一样四处的去活动走关系,想着怎么能够把苏轼捞出来。他还给朝廷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陈情书,表示愿意呀替兄受过削去官职,希望能给哥哥一条生路。可是文件递上去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期间每天给牢狱当中苏轼送饭的是苏轼的大儿子苏迈,两个人就约定,平常你就送一些肉、菜要是朝廷宣判是死罪的时候,你就送一条鱼。

这一天,苏迈托请一个亲戚给苏轼送饭,因为没有沟通好亲戚出于好心,专门在集市上买了一条鱼,想着给苏轼啊补补身体,可苏轼一看整个人都不好了,知道自己没几天了。然后就提笔写了遗言交代后事,各位看官您猜一猜这遗言会写给谁呢?是他媳妇还是他儿子?都不是,他写给了苏辙,苏轼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一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更靠谱的弟弟,他给苏辙的遗言也是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么写的:“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可见苏轼苏辙兄弟两人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标签: 苏辙

更多文章

  • 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真的不如苏轼?实际苏辙文若汪洋,丝毫不弱他哥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苏辙

    苏辙在北宋文学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和兄长苏轼、父亲苏洵被并称为“三苏”,占据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个位置。只是因为苏轼的名头太大,两人又在同一个时代,所以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苏轼身上,而在苏辙的研究上则稍微有所欠缺。十九岁登进士及第苏辙19岁的时候,就和其兄长苏轼同登进士及第,之后又同举制

  • 儿子双双中举,老父亲苏洵写了一首诗自嘲,仅20个字,却字字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苏洵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这“金榜题名时”便是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有些人甚至为此奋斗一生,不知疲倦。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一则消息传遍整个京师,那便是苏家二子双双进士及第,一个拿了第2,一个拿了第5,并且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不过

  • 四川这处道观,曾是蜀地三大观之一,苏洵在此求子,现却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东郊渔农标签:苏洵

    东汉顺帝时期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世演变而成的“天师道”,这是本土道教在一个重大发展,不仅将道家"的"道"生命化,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张道陵由此也被后人尊称为“张天师”,其后经历近2000年的时间,四川蜀地也成为了道教特别发达的地区,青羊宫、峨眉山、青城山这些地方暂且不

  • 这个怪老头,把豪放的基因遗传给了苏轼,当然不是苏洵!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苏洵

    人类遗传,并不限于生物性能,文化的传承,也有家族的基因因袭。没有他的豪放“基因”,苏轼未必能有“大江东去”的豪迈。1北宋仁宗朝平常的一天,天府之国的眉州眉山街上,一群儿童在快乐玩耍。忽然有人叫了起来:“快看,快看,神仙爷爷来了,神仙爷爷来了,喔……”,于是一群孩子撒野一般地跑向那个孩子手指的方向。在

  • 《都挺好》古有苏轼苏辙苏洵,今有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

    历史人物编辑:三三长不大标签:苏洵

    一个整天只想着自己舒服不顾儿女感受的“巨婴父亲”苏大强喜提当代狂野派诗人,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儿女提个醒。“赶紧回来给我买房”“你赶紧回来给爸买房”,狂野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苏轼,与苏大强比起来,真真是小巫见大巫。苏大强的狂野程度,远远不仅于此,这不,苏大强马上又要开始作天作地作儿女,放着好好的单身不要

  • 苏洵连生两胎女儿,友人笑他没用,写下一首“弄瓦”诗,令人喷饭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苏洵

    “令人喷饭”,意好笑的程度足以让人把刚刚送进嘴里的饭给喷出来,既视感极强,这一看似饱含现代气息的词语,其实古来早已有之,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句话:“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可见,有的诗读了真的能令人喷饭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足以令人喷饭的诗作,巧合的是,这首诗所

  • 一代名相寇准,七岁时作的一首诗,连成年人也写不出那样的豪情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寇准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全真派的圣地,被认为是“第四洞天”,更有“华夏之根”的说法。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歌咏华山的诗歌很多,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分别留下了《登华山》和《望岳》。王维、刘禹锡、柳宗元都有歌咏华山的诗歌,甚至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写下了《途经华山》一诗。但是,说起华山诗歌,还真少不了下

  • 秦桧和寇准都是为大宋议和,后世的评价却天差地别?原因只有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寇准

    寇准和秦桧,都官居大宋宰相,一个主持了北宋与辽人的澶渊之盟议和,另一个主导了南宋与金人的绍兴和议。结果众所周知,澶渊之盟虽有些争议,但的确为宋辽换得了百年的和平,而后者则完全没有争议,就是遗臭万年。因此,后世对寇准的评价相当不错,而秦桧就不用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那极其卑劣的烂臭口碑,可以历史排名

  • 寇准时期的岁币换和平,与秦桧的曲线救国,为何后世评价差距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寇准

    寇准才不想用岁币换和平,别以为寇准是个文人,人家就真的文弱。这哥们不要太刚好不好?寇准是一言不合就要撸袖子打群架的那种人。你想让他提出岁币换和平?那还不如找一帮人把他摁在地上摩擦算了。寇准真要这么做了,那老脸真不知道往哪儿搁了,也对不起自己一直保持的硬汉形象了。那么岁币换和平,这玩意儿到底是谁搞出来

  • 孟良焦赞血洗状元府,王强寇准查找真凶,杨六郎舍命全交招认杀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看动漫标签:寇准

    杨六郎挂帅27:上次说到十几个家丁听说状元被杀,齐喊“抓凶手!”他们有的拿棍子,有的抓扁担,正要上楼,孟良和焦赞二人却从楼上闯下,单刀一摆,咔哧咔嚓,又给杀了四个,余都几个都吓的屁滚尿流,转身逃走……焦赞说:“这可不怪咱们,你们是自己找死的,二哥,快走!”孟良和焦赞哥俩顺着原路又逃出了后花园墙,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