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来讲讲“苏辙”。那讲苏辙,即使小编很想避开讲苏轼,但是后来发现不可能。因为讲苏辙,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质都跟苏轼有关。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苏轼给衬托出来的。有人说苏辙其实挺憋屈的,有这么一个流量老哥苏轼,太光芒万丈了。以至于自己的才华被遮挡并淹没了。那要是他们兄弟俩不在一个时代,苏辙一定是可以比肩苏轼的。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替苏辙鸣不平,但是小编认为,对于这些苏辙并不看重,他更在乎的是只要我和他过得好,过得平坦舒心就行。至于我身后的功名成就,我对得起我自己就行了。对三苏父子有知遇之恩的张方平曾这样评价过苏轼和苏辙:“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的确,苏辙在才华上其实是不输哥哥苏轼的,只是苏辙太低调了。想当年兄弟俩一块儿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举。其中,苏轼本是第一名,却阴差阳错地被欧阳修放在了第二。之后,他们又一起啊参加了制举考试。
这里普及一下,唐宋的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规的常,顾名思义就是常规的例行的科举考试,制举考试是一种特殊人才的选拔,不管你是公务员还是还没有成为公务员,都是可以参加的。所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等。考中的人就会优先授予官职或者升官。但是难度要比常规的科学考试要夺很多。话说,兄弟俩又报名参加了这一年的直言极谏科的制举考试。当朝的宰相韩琦一看这报名名单很满意,很高兴,说苏轼苏辙这两兄弟都报名了,看来质量挺高挺不错的。过了一会儿又反应过来补充了一句:“其他人还凑什么热闹呀”,这感情韩琦那时候就已认定兄弟俩是可以高中的。而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结果还真有考生退出了这次考试。
这一次考试原本是安排在八月份举行,可是临近开考苏辙生病了,而且还病得还挺严重,看样子是参加不了这次考试了。要是一般人会寻思“命背不能怪社会”,可生病的是苏辙,宰相韩琦知道这事儿之后,立马就跑到宋仁宗前说这一次考试的实力派考生苏辙,因为生病不能参加了。如果如期举行这考试,这真正的人才都没参加,这考试质量就有点水了。所以他就建议这一次考试能不能往后推一推。宋仁宗也爱惜人才很够意思,大笔一挥同意。
各位看官,一个国家的最高级别人才选拔考试,因为一个人而改变考试时间。这说明什么,这充分说明苏辙的才学和能力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在政界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后来,苏轼苏辙兄弟俩在随后举行的这场制举考试当中,马上大放光彩。苏轼依然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第三等。这里解释一下,虽然是第三等,却是北宋开国以来的第一人。因为一等二等都是虚设的,从来都没有人获得过。苏辙原本他也是有机会获得这第三等的,可是因为他发力过猛,最终只获得了第四等。
这里就有一个小插曲,兄弟俩考完对答案,苏轼说自己直言:“当世之故,无所委屈”,那就是说:我就当今社会的弊端,一顿开炮猛批丝毫没有留情面。苏辙听完默默的就跟了一句:“我也一样”。但其实苏轼的答卷如果是一枚火箭炮,那苏辙的答卷那就是一枚核弹,杀伤力巨大无比。他直接是批评当朝宋仁宗是昏庸懒政、贪恋美色、远离贤臣、为后宫那群妇人之见是从。
司马光拿到苏辙的卷子拍手叫好,说苏辙说出了大臣们都不敢说的话,应该评定为第三等。可是也有人反对,认为他一派胡言,污蔑天子还三等呢根本就不及格。因为争论不休就把这个事儿报给了宋仁宗来定夺。宋仁宗看到苏辙的卷子脸都绿了,但是你考的就是直言极谏,就是提意见。宋仁宗不愧是仁宗很大度,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就评定苏辙为四等。回家还给媳妇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这里说的就是苏轼苏辙,所以这么看来苏辙才能不输哥哥表达政治主张更在哥哥苏轼之上的。
苏辙曾经和王安石共事,王安石一开始很高兴,他没想到苏轼反对自己变法,苏辙竟然挺自己。就委以重任,让其担任王安石变法领导小组的高级秘书,专门起草改革变法的文案。结果却发现苏辙竟然是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大反派。工作没多久,就搜罗了一些黑证据专门写了一篇黑材料,要求停止并法废除新法。指出新法的种种弊端,还真是太高级黑了。把王安石都气晕了,结果可想而知,苏辙被调离工作岗位到地方任职了。
苏轼和苏辙都在地方任职的时候,乌台诗案爆发了。苏轼入狱让苏辙特别心焦,其实在此之前苏辙就曾经劝过哥哥,让苏轼沉稳一些、低调一些以避免祸从口出。可是苏轼有一句名言叫做“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所以太洒脱、太任性、太口无遮拦了,结果就被黑了,栽了跟头。苏轼进去之后苏辙更像大哥一样四处的去活动走关系,想着怎么能够把苏轼捞出来。他还给朝廷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陈情书,表示愿意呀替兄受过削去官职,希望能给哥哥一条生路。可是文件递上去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期间每天给牢狱当中苏轼送饭的是苏轼的大儿子苏迈,两个人就约定,平常你就送一些肉、菜要是朝廷宣判是死罪的时候,你就送一条鱼。
这一天,苏迈托请一个亲戚给苏轼送饭,因为没有沟通好亲戚出于好心,专门在集市上买了一条鱼,想着给苏轼啊补补身体,可苏轼一看整个人都不好了,知道自己没几天了。然后就提笔写了遗言交代后事,各位看官您猜一猜这遗言会写给谁呢?是他媳妇还是他儿子?都不是,他写给了苏辙,苏轼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一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更靠谱的弟弟,他给苏辙的遗言也是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么写的:“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可见苏轼苏辙兄弟两人的感情有多深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