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真的不如苏轼?实际苏辙文若汪洋,丝毫不弱他哥

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真的不如苏轼?实际苏辙文若汪洋,丝毫不弱他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殿力 访问量:1603 更新时间:2024/1/7 6:44:37

苏辙在北宋文学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和兄长苏轼、父亲苏洵被并称为“三苏”,占据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个位置。只是因为苏轼的名头太大,两人又在同一个时代,所以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苏轼身上,而在苏辙的研究上则稍微有所欠缺。

十九岁登进士及第

苏辙19岁的时候,就和其兄长苏轼同登进士及第,之后又同举制科。纵观古今,能在20岁以前考中进士的屈指可数,苏辙就是其中一个。只是苏辙虽然少年得志,但就好像生错了时代一样,接下来他的仕途却显得跌宕起伏。

苏辙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因为青苗法的一些事宜和王安石政见相左,被王安石贬出京城,十多年里流落地方不得志。一直到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听政时期,苏辙才被重新召回京城为官,这一次苏辙做到了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的高位。

只是在宋哲宗亲政之后,苏辙因为不同意宋哲宗想要恢复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宋哲宗的不满,因此又被连贬三次,成为了琼州刺史的佐官。

到了宋徽宗期间,苏辙又被调回京城为官,不过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之后因为北宋新旧党争的原因也是一波三折。或许正是这种连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才磨练了苏辙的心性,赋予了让他成为一代大文豪的文学底蕴。

文如汪洋淡泊名利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其文学造诣方面自然是极其深厚,最出名的就是他所作的散文,同其兄长苏轼相比也不遑多让,丝毫没有半分逊色之处。历来也有很多知名文学家点评二人的诗文,一部分人认为苏轼最好,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苏轼不如苏辙。

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两人的文风不同,苏轼的作品就如同皓月旭日一般,人们一看就能懂其中奥妙。而苏辙的诗文如汪洋大海般深不可测,寻常人们只能看到表面的波澜壮阔,却不知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苏轼本人也承认自己不如苏辙,他说苏辙的诗文其实远胜过他,只是世俗之人不知道罢了,才会认为苏辙不如自己。是因为苏辙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并不想靠名声来赚取什么东西,苏辙文如其人,看似简单平凡,实则另有乾坤。

其实这也不是苏轼刻意推崇弟弟苏辙,而是他真心认为苏辙的诗文比他强。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寻常人看苏轼的诗文感到磅礴大气,能隐约看到苏轼豪放不羁的性格,而再看苏辙的作品却觉得平淡无奇。

当到了一些名家的眼中就不同了,如果说苏轼称赞苏辙诗文“一唱三叹”是谦让弟弟,那再看看其他名家的称赞评价。南宋的周必大第一次看苏辙所作的《栾城集》时,也并没有看出其中真意,直到第二次看时才觉得“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他推崇说苏辙的诗文是学诗门径,明代散文家茅坤说苏辙是“西汉以来别调也”。

坎坷磨难铸大器

如果非要把“三苏”放一块比较,在苏辙的诗集散文当中,既没有他父亲的峭拔风格,也少了他兄长苏轼的磅礴大气,但是却有着自成一家的特殊风格,留下了一千八百多首清幽高雅的诗词。赏其诗文,犹如身处高山密林当中,感受清幽深邃之风。

而苏辙一生在文学方面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他所作的散文,其中特色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稳”,苏辙说苏轼的文章奇,他的文章稳。这个“稳”就是指苏辙的文章立意适当,结构严谨,委婉舒缓,不失淡雅。

苏辙描写人物的文章非常传神,例如在《巢谷传》当中,通过巢谷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批判如今朝堂上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最后更是描述了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落魄之时,大部分人都避而远之,巢谷却徒步万里来拜访苏辙,最后在去拜访苏轼的途中死去。

文章平淡自然,没有丝毫粉雕玉琢,却生动诠释了巢谷一生的大致经历,还有他重义如山的品性。在得知巢谷路上病死的消息后,苏辙失声痛哭,最后无以报答,决定为其写一篇散文来表示他对巢谷的崇敬。

苏辙之所以能够被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宋朝这个文学繁荣的时代有一定关系,再加上他一生经历的曲折磨难比苏轼要多出许多,被贬期间所作诗文就占一生所作的四分之一。如今也不知道是否应该感激这种不幸,如果不是苏辙坎坷复杂的经历,或许我们如今也看不到他这么多的文学著作。

参考文献:

《苏颍滨年表》

《苏辙研究综述》

《苏辙对北宋文学的贡献》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标签: 苏辙

更多文章

  • 儿子双双中举,老父亲苏洵写了一首诗自嘲,仅20个字,却字字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苏洵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这“金榜题名时”便是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有些人甚至为此奋斗一生,不知疲倦。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一则消息传遍整个京师,那便是苏家二子双双进士及第,一个拿了第2,一个拿了第5,并且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不过

  • 四川这处道观,曾是蜀地三大观之一,苏洵在此求子,现却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东郊渔农标签:苏洵

    东汉顺帝时期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世演变而成的“天师道”,这是本土道教在一个重大发展,不仅将道家"的"道"生命化,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张道陵由此也被后人尊称为“张天师”,其后经历近2000年的时间,四川蜀地也成为了道教特别发达的地区,青羊宫、峨眉山、青城山这些地方暂且不

  • 这个怪老头,把豪放的基因遗传给了苏轼,当然不是苏洵!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苏洵

    人类遗传,并不限于生物性能,文化的传承,也有家族的基因因袭。没有他的豪放“基因”,苏轼未必能有“大江东去”的豪迈。1北宋仁宗朝平常的一天,天府之国的眉州眉山街上,一群儿童在快乐玩耍。忽然有人叫了起来:“快看,快看,神仙爷爷来了,神仙爷爷来了,喔……”,于是一群孩子撒野一般地跑向那个孩子手指的方向。在

  • 《都挺好》古有苏轼苏辙苏洵,今有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

    历史人物编辑:三三长不大标签:苏洵

    一个整天只想着自己舒服不顾儿女感受的“巨婴父亲”苏大强喜提当代狂野派诗人,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儿女提个醒。“赶紧回来给我买房”“你赶紧回来给爸买房”,狂野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苏轼,与苏大强比起来,真真是小巫见大巫。苏大强的狂野程度,远远不仅于此,这不,苏大强马上又要开始作天作地作儿女,放着好好的单身不要

  • 苏洵连生两胎女儿,友人笑他没用,写下一首“弄瓦”诗,令人喷饭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苏洵

    “令人喷饭”,意好笑的程度足以让人把刚刚送进嘴里的饭给喷出来,既视感极强,这一看似饱含现代气息的词语,其实古来早已有之,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句话:“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可见,有的诗读了真的能令人喷饭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足以令人喷饭的诗作,巧合的是,这首诗所

  • 一代名相寇准,七岁时作的一首诗,连成年人也写不出那样的豪情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寇准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全真派的圣地,被认为是“第四洞天”,更有“华夏之根”的说法。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歌咏华山的诗歌很多,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分别留下了《登华山》和《望岳》。王维、刘禹锡、柳宗元都有歌咏华山的诗歌,甚至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写下了《途经华山》一诗。但是,说起华山诗歌,还真少不了下

  • 秦桧和寇准都是为大宋议和,后世的评价却天差地别?原因只有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寇准

    寇准和秦桧,都官居大宋宰相,一个主持了北宋与辽人的澶渊之盟议和,另一个主导了南宋与金人的绍兴和议。结果众所周知,澶渊之盟虽有些争议,但的确为宋辽换得了百年的和平,而后者则完全没有争议,就是遗臭万年。因此,后世对寇准的评价相当不错,而秦桧就不用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那极其卑劣的烂臭口碑,可以历史排名

  • 寇准时期的岁币换和平,与秦桧的曲线救国,为何后世评价差距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寇准

    寇准才不想用岁币换和平,别以为寇准是个文人,人家就真的文弱。这哥们不要太刚好不好?寇准是一言不合就要撸袖子打群架的那种人。你想让他提出岁币换和平?那还不如找一帮人把他摁在地上摩擦算了。寇准真要这么做了,那老脸真不知道往哪儿搁了,也对不起自己一直保持的硬汉形象了。那么岁币换和平,这玩意儿到底是谁搞出来

  • 孟良焦赞血洗状元府,王强寇准查找真凶,杨六郎舍命全交招认杀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看动漫标签:寇准

    杨六郎挂帅27:上次说到十几个家丁听说状元被杀,齐喊“抓凶手!”他们有的拿棍子,有的抓扁担,正要上楼,孟良和焦赞二人却从楼上闯下,单刀一摆,咔哧咔嚓,又给杀了四个,余都几个都吓的屁滚尿流,转身逃走……焦赞说:“这可不怪咱们,你们是自己找死的,二哥,快走!”孟良和焦赞哥俩顺着原路又逃出了后花园墙,回到

  • 使者带来一把剑赐自尽,寇准说:骗人,圣旨拿来,你别读让我看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寇准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不能得罪,那就是小人!没错,我的结论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当然按照惯例,咱家还是会用事实说话,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个宋朝名相寇准的故事。刚直敢言,最有性格的一位北宋宰相北宋多名相,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北宋的宰相们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从赵普开始,王旦、李沆、吕端、文彦博、吕蒙正、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