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辙参加殿试时骂宋仁宗沉湎于酒色之中,结果怎样?

苏辙参加殿试时骂宋仁宗沉湎于酒色之中,结果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华建超 访问量:4696 更新时间:2024/1/20 17:54:18

提起来苏轼,几乎人人都能背出几句他写的诗来,但要说起苏辙,大多数人或许只了解他是苏轼的弟弟,并且也是一个大才子,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

学霸的“特权”——皇帝为其推迟考试时间

出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的苏辙,从小深受父亲苏洵和哥哥苏轼的影响,一直希望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

嘉祐二年,18岁的苏辙和哥哥苏轼一起参加了当年的会试,结果不出所料,二人都名列前茅,苏辙更是名列五甲。

可惜天不遂人愿,同年四月,兄弟俩的母亲程氏去世。兄弟俩只能返回家乡为母守丧。

直到嘉佑五年,兄弟二人才回到京城,继续求官之旅。

当年要举办的是制科考试,所谓制科考试——必须由“德高望重之人”推荐才能参加,相当于如今要想上美国名牌大学需要推荐人一样,并且考试的难度远远大于科举考试的难度。

苏辙和苏轼把自己的“投名状”寄给了龙图阁直学士杨畋。

杨畋仔细阅读了二人的“投名状”。

他感叹道:“这兄弟俩还真是名副其实呢!”杨畋欣然答应作为他们的推荐人。

制科考试开始之际,苏辙突然生病了,一时间竟然卧床不起。

当朝宰相韩琦也十分看好兄弟俩,了解到这一情况,直接面圣。

韩琦请求道:“在这次考试中,苏轼苏辙两兄弟最被看好,只是最近苏辙突然生病,无法按时参加考试,恳请圣上能破一次例,推迟考试。”

当朝皇帝宋仁宗,思考了一下,说道:“考试的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选出人才来!”

就这样,当年的考试就因为苏辙一个人推迟了。

考试从8月推到了9月,苏辙的身体也养好了,一切准备就绪。

大骂皇帝,自认为高中无望

兄弟二人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进殿试!

苏轼苏辙一起走进了大殿,环顾着金碧辉煌的建筑,心中好不震撼!

主考官欧阳修把诸位考生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宣布道:“殿试的题目是在三柱香的时间里,完成以“御试制科策”为题的文章。”

欧阳修话音刚落,一旁的宫人就点燃了第一炷香。

苏辙不以为意,思量了片刻,便下笔了。

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文章。

走出宫殿,苏轼十分自信地说:“这个题目对咱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平常了。”

苏辙却没说话,苏轼觉得有些不对劲,连忙问道:“你怎么啦?”

苏辙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不能和哥哥一起上高中啦,实在对不起父亲和哥哥。”

苏轼大惊失色。

另类考卷,引起争议

第二天,评卷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考官胡宿猛地拍桌子站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大胆苏辙,竟敢诽谤圣上!”

另一名考官司马光连忙看了看苏辙的考卷。

苏辙在文章中从治理朝政和私生活两方面批评了宋仁宗。

治理朝政:苏辙写道,自从20年前,大宋与西夏结束战争后,宋仁宗就放松了警惕,养成了一种“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的心态;庆历年,宋仁宗劝课农桑、兴办学校,后来又派使者巡视天下,这些行为都只是“面子工程”,只不过想名垂千古。

在私生活方面,苏辙更是“毫不吝啬”:“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这是他的原话。

不仅如此,苏辙还列举了6个遗臭万年的昏君——夏朝的太康、商朝的祖甲、西周的穆王,以及汉成帝、唐穆宗、唐恭宗,这差不多就是把宋仁宗和这些昏君归为一类。另外,还说宋仁宗挥霍无度,奢侈至极。

片刻之后,司马光大笑着说:“这篇文章极佳,应该被评为上等才是!”

一时间两位考官意见不一,另一位考官范镇出来打圆场道:“不然这样吧,把他评为四等,不算好,但也不至于他的才华被埋没。”

站在一旁的三司使蔡襄,看准时机,说:“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

大意是:我看到这篇文章,也很愧疚,这些话就连我一个三司使都不敢说,苏辙勇气可嘉。

不料,胡宿铮得跟头驴样,死活不同意。

大家只好把这篇充满争议的文章,呈给宋仁宗本人。

考官们心中都在打鼓,害怕龙颜大怒,殃及到自己。

仁宗宽容大度,名流千古

宋仁宗正在看文章,在场的人屏气凝神,大殿里安静得连根针掉都听得见。

宋仁宗一直沉默不语,胡宿稳不住了。

他上前说道:“刁民苏辙,道听途说的事,竟然胡言乱语到了朝堂之上!”

不料,仁宗不以为然地说:“诶,爱卿,看事情不要只看一面。虽然他的文章有些夸张,但是也提醒了我,同时,也证明了苏辙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这不正是朝廷需要的人吗!”

其他考官都松口气,心中很是敬佩皇帝的宽容大度。

在揭榜之日,苏辙并不抱有希望,只是陪着哥哥来看成绩。

兄弟俩来到放榜之地,苏辙故作轻松地说:“哥哥,我就不去看了,我在这等你。”

苏轼对自己对弟弟也无可奈何,叹了口气,自己去看榜了。

正在苏辙惆怅之际,哥哥高兴地跑过来,喊道:“中了中了!”

苏辙面不改色地说:“恭喜哥哥高中!”

哥哥解释说:“你也中了!”

苏辙急忙跑过去看榜,竟然中了三等!

虽然不如哥哥的“上等”,但是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有了这件事,苏辙的名声在官员中可算传开了!

不久,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正式步入官场。

要知道的是,之后的苏辙可就遇不到这么好脾气的皇帝了。

1094年,宋哲宗推行变法。这个“不识好歹”的苏辙立马上书,反对变法。

宋哲宗可不吃他这一套,直接把他从朝廷贬到了偏远之地。

由此看来,宋仁宗还真是一个宽宏大度的明君!

标签: 苏辙

更多文章

  • 家庭教育启示:苏轼与苏辙名满天下,三人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苏辙

    1056年,一个略带风霜又踌躇满志的男人,带着两个意气风发的英俊少年,艰难地行径在狭窄的川陕古道中。他年纪不算太大,鬓边却是花白,两个少年紧随其后,一个低头默默,一个快意朗朗,每到一处美景古迹,他们必要吟诗高歌。宋朝是一个耕读文化崛起的年代,宋太祖以文人治天下,掀起了众多百姓读书入仕的热潮。如今,这

  • 苏辙:在苏东坡光环的掩映下,他走出了别人的眼光,书写人生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苏辙

    苏辙: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都说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是曾巩,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在数这八人时,往往在曾巩处卡壳,其中最讨巧的当然是“三苏”,一下便背去了三位,绝无弄错的道理。但是我在想,如果没有苏东坡呢,这苏洵和苏辙是否可位大家之列,这就很难说了,至少可以认定,如果只举“四家”,

  • 时光刘川眉:苏辙铜像诞生记

    历史人物编辑:走走海角边标签:苏辙

    眉山苏辙公园中的苏辙塑像。张杰摄影文/刘川眉眉山苏辙公园的颍滨广场上,有一尊高达四五米的苏辙铸铜塑像。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尊苏辙的青铜塑像。正面望过去,身材颀长的苏辙,身着披风,手握书卷,眉头微皱凸显心事重重,正作大步向前状……他要到哪里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书?紧攥的书卷中,是匡正朝政的大计还是民间

  • 史上最铁兄弟情,苏轼苏辙究竟谁更有才?

    历史人物编辑:历知久事标签:苏辙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来讲讲“苏辙”。那讲苏辙,即使小编很想避开讲苏轼,但是后来发现不可能。因为讲苏辙,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质都跟苏轼有关。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苏轼给衬托出来的。有人说苏辙其实挺憋屈的,有这么一个流量老哥苏轼,太光芒万丈了。以至于自己的才华被遮挡并淹没了。那要是他们兄弟俩不在一个时代,

  • 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真的不如苏轼?实际苏辙文若汪洋,丝毫不弱他哥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苏辙

    苏辙在北宋文学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和兄长苏轼、父亲苏洵被并称为“三苏”,占据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个位置。只是因为苏轼的名头太大,两人又在同一个时代,所以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苏轼身上,而在苏辙的研究上则稍微有所欠缺。十九岁登进士及第苏辙19岁的时候,就和其兄长苏轼同登进士及第,之后又同举制

  • 儿子双双中举,老父亲苏洵写了一首诗自嘲,仅20个字,却字字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苏洵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这“金榜题名时”便是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有些人甚至为此奋斗一生,不知疲倦。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一则消息传遍整个京师,那便是苏家二子双双进士及第,一个拿了第2,一个拿了第5,并且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不过

  • 四川这处道观,曾是蜀地三大观之一,苏洵在此求子,现却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东郊渔农标签:苏洵

    东汉顺帝时期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世演变而成的“天师道”,这是本土道教在一个重大发展,不仅将道家"的"道"生命化,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张道陵由此也被后人尊称为“张天师”,其后经历近2000年的时间,四川蜀地也成为了道教特别发达的地区,青羊宫、峨眉山、青城山这些地方暂且不

  • 这个怪老头,把豪放的基因遗传给了苏轼,当然不是苏洵!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苏洵

    人类遗传,并不限于生物性能,文化的传承,也有家族的基因因袭。没有他的豪放“基因”,苏轼未必能有“大江东去”的豪迈。1北宋仁宗朝平常的一天,天府之国的眉州眉山街上,一群儿童在快乐玩耍。忽然有人叫了起来:“快看,快看,神仙爷爷来了,神仙爷爷来了,喔……”,于是一群孩子撒野一般地跑向那个孩子手指的方向。在

  • 《都挺好》古有苏轼苏辙苏洵,今有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

    历史人物编辑:三三长不大标签:苏洵

    一个整天只想着自己舒服不顾儿女感受的“巨婴父亲”苏大强喜提当代狂野派诗人,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儿女提个醒。“赶紧回来给我买房”“你赶紧回来给爸买房”,狂野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苏轼,与苏大强比起来,真真是小巫见大巫。苏大强的狂野程度,远远不仅于此,这不,苏大强马上又要开始作天作地作儿女,放着好好的单身不要

  • 苏洵连生两胎女儿,友人笑他没用,写下一首“弄瓦”诗,令人喷饭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苏洵

    “令人喷饭”,意好笑的程度足以让人把刚刚送进嘴里的饭给喷出来,既视感极强,这一看似饱含现代气息的词语,其实古来早已有之,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句话:“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可见,有的诗读了真的能令人喷饭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足以令人喷饭的诗作,巧合的是,这首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