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参加的一次北伐,可惜却只有一支部队不败,不是辛弃疾

辛弃疾参加的一次北伐,可惜却只有一支部队不败,不是辛弃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成晋南 访问量:542 更新时间:2024/1/23 11:56:23

随着蒙古兴起于北疆,金朝屡受攻击,境内又不断兴起小规模农民起义,为防南宋乘机攻金,金在与宋接壤地区屯兵聚粮,并封锁消息,甚至在一些地区采取禁止与宋贸易的措施。这些反常的举措使南宋统治者误以为金即将发动南侵战争,于是南宋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任命执政官张岩、程松分守两淮等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被起用。不久,南宋知道金朝内忧外患的实情以后,主战派认为收复中原的机会终于来临。

南宋嘉泰四年正月,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其他抗战派官员也先后表示了类似的意见,有人劝权臣韩侂冑乘机攻金以收复中原,建盖世功勋。同年二月,建韩世忠庙于镇江;五月,追封岳飞为鄂王,大力表彰两位抗金名将,以鼓舞士气。

到了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七月,权臣韩侂胄终于由幕后走上前台,任平章军国事,权位在丞相之上。次年四月又追夺奸臣秦桧的申王爵位,取消忠献谥号,后改谥谬丑,全面否定对金乞降求和的国策。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北伐中原的战争,金朝虽受蒙古侵扰,但还未至危及存亡的程度,南宋选择进攻金朝的时机也为时尚早。但开禧北伐确实为爱国人士所称颂,即使曾遭韩侂胄打击的章颍,也呈上所撰《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传》,以达到“可传于百世”,“张大国家之威”,“几成功于今日”。

在北伐战争进行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称颂:“日闻淮颍归王化,要使新民识太平。”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不仅奋勇参加北伐的进程,还作词称:“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日可。”明确地表示支持北伐中原的战争。开禧二年四月,任命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兼陕西、河东路招抚使,镇江都统制郭倪兼山东、京东路招抚使,鄂州都统制赵淳兼京西北路招抚使,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副都统制皇甫斌为副招抚使,摆开了全面攻金的态势。

紧接着在同月下旬,郭倪统率的东路宋军不宣而战,郭倪派武锋军统制陈孝庆渡淮攻金泗州。小军官毕再遇是岳飞部将毕进之子,此时从陈孝庆北伐,率八十七人为先锋。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佯攻西城,而自率勇士登上东城杀敌,东城金军逃走,宋军占领东城,西城随后也向毕再遇投降。五月初,陈孝庆部宋军又攻占虹县(今安徽泗县)。

消息传来,宋廷君臣振奋,随即公开下诏攻金。东路军主帅郭倪调池州(今安徽池州)副都统制郭倬、侍卫马军司长官李汝翼,率军会攻宿州(今安徽宿州),命陈孝庆率部为援军。首建战功的毕再遇则奉命率四百八十名骑兵为先锋,直取徐州(今江苏徐州)。郭倬、李汝翼却被金军打败,当五月下旬初毕再遇率骑兵到达虹县时,正遇上败退的宋军,毕再遇随即加速前进到达灵璧(今安徽灵璧)。

毕再遇深知“兵易进而难退”,如不打退追击的金军,则败退的宋军主力必将遭到重创,于是率部驻守在灵璧北门外,并宣誓:“宁死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追击的金军终于被毕再遇所部打败而退,宋军主力才得安然退兵。毕再遇成为东路宋军唯一不败的将领,以功升任殿前司选锋军统制,成为中级将领。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古代女子陪嫁有多壕!苏辙送女儿嫁妆9千贯,折合现金竟这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苏辙

    现如今“天价彩礼”频频登上热搜,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彩礼,让无数男性叫苦不迭,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古代的宋朝,这种现象却是恰恰相反的!在宋朝,比起“天价彩礼”,最让无数男性头疼的竟然是给女儿的“天价嫁妆”!苏辙就是深受其苦的男性之一,苏辙生有5个女儿,所嫁夫婿都是来头不小的世家青年才俊,但让苏辙头疼

  • 苏辙为兄写墓志铭含糊其辞,欧阳修误判苏轼考试第二传说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超人做菜标签:苏辙

    苏轼德才兼备,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奇闻趣事,而其中有些传说显然是与事实有所出入的。一、民间关于苏轼科举考试的传说民间流传着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就一鸣惊人的故事,而且其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效果。话说,当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进京赶考。苏轼以一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让主考官欧阳修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苏辙

    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谁?这大概能算是学生党人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了,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文学巨匠。这八位文学家们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挥洒自如,不过后世的高中生们在拜读他们的大作时,却往往只能大呼“苦也”二字。毕竟他们的文章往往意味着背诵全

  • 苏轼为秀才题14字,秀才珍藏多年,苏辙将诗补全感动后世9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苏辙

    当年苏轼被贬琼州,朝中不少小人都觉得他活不了多久了,毕竟那是个偏远苦热之地,在他们眼中这就算是被贬到了“天涯海角”了。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说苏轼给儿子苏过写了篇散文,在文中他提到琼州的生蚝,并称:“恐北方君子闻之,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这话的意思是叫儿子不要告诉其他人生蚝有多美味。不得不说,东坡就

  • 怼过两任皇帝、一任宰相的“杠精”苏辙,凭啥能够升任副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阿豆谈历史标签:苏辙

    说起苏门三父子,文学成就最大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苏”苏轼。而“小苏”苏辙,虽然在文学方面的名气不如其兄,但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官位却比苏轼高了不少。在性格方面,一般人认为苏轼性格豪放,有话不吐不快;而苏辙这个人,跟他哥哥相比,就比较内向、平和。但其实,在苏辙青少年的时候,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杠精。而且他

  • 科举史上这三次考试最坑人,苏轼、苏辙都考不过,前三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苏辙

    这个世界是很奇怪的,有些人生前名利双收,有些人明明也很有能力和才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依然没有青史留名,所以人生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事情。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上的高官、文人有一些确实是当朝状元,学富五车,但是也有很多状元的能力并不比他们差,却没有留下姓名。因为从现在的社会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并不是

  • 拉大苏轼和苏辙差距的不是地位,也不是能力,而是以下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甜姐得一天到晚标签:苏辙

    北宋时期,苏轼和苏辙是兄弟,同门求学,同朝为官,留下了很多故事和功绩.宋仁宗赵祯曰:“今日为子孙得太平国丞相二人。”可见皇朝对兄弟们的评价很高,期望很高。时过境迁,当我们回头看苏轼和苏辙,我们明显感觉到苏轼的名气和才华盖过苏辙。不禁想起了电影里的一句话《教父》:“一秒看清本质的人,和半辈子看不清本质

  • 苏轼与苏辙感情有多深?中秋之夜,苏轼用《水调歌头》寄托思念

    历史人物编辑:笑话历史标签:苏辙

    #中秋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当时担任密州知州。距离上次见到自己的弟弟苏辙,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年头了!这里的明月其实指的就是兄弟相聚的日子,苏轼一边喝着酒,一边这么问,主要就是想问问,啥时候能再见到自己的弟弟苏辙。其实早在1071年,苏轼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合,

  • 历史人物:宋朝第一暖男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苏辙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超级友爱的兄弟之间的故事,大家在初中上学的时候,老师肯定提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家族。这个家族父子三个人,全都是名流千古的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里边儿他们三个全都占了。就算过去了千年,直到现在依旧是文学界明星家族。是的,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家三宝:苏洵、苏轼、苏辙。父亲苏洵特别擅长散文,散

  • 苏轼的弟弟苏辙有多牛,为捞哥哥差点当皇帝,苏东坡:弟弟救我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苏辙

    苏轼的老弟苏辙号称“捞哥小能手”,苏轼被拼命流放,苏辙为了捞哥一路升职加薪,差点当上皇帝。苏辙的一生都在追赶哥哥,除了在学问上追,还要在脚步上追。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救哥哥,苏轼的“大冤种”弟弟究竟有多牛?苏轼兄弟俩的性格如出一辙,而苏辙的人生比他哥哥还要牛,嘉佑年间,苏辙去参加殿试,就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