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墉来到王安石的故乡做官时,为何对王安石的遭遇表示出强烈不满

刘墉来到王安石的故乡做官时,为何对王安石的遭遇表示出强烈不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汉江忆史 访问量:1861 更新时间:2023/12/17 1:43:48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天,刘墉被擢升为江西盐驿道主要负责全省的盐务和邮传事务。

清代沿袭历代的食盐专卖制度,推行销盐地界政策,盐商必须首先获得运销食盐的特许证,称作“引”或“票”,并交纳盐税后按引票上规定的销盐地区从事运销。

除蒙古、新疆系“多产盐地”外,清代将内地划分为十余个行盐区域: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东和陕甘。

每个区域又分若干个场,负责将盐行销一省或数省,其中两淮行盐地界最大,包括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绝大部分地区。按规定,价格固定,地区和销盐数量也固定,不得违犯。

由于特许经营,盐商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往往自订价格、以致盐价更为不合理。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私盐问题的出现。雍正、乾隆之际,从事贩私的“游手无赖之徒”就有数十万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了保证盐引制度的推行,从而保证盐课的收入,又必须打击大规模的贩运私盐行为。故盐驿道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稽查私盐。

江西是宋代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故乡,王安石从青年时代踏上仕途开始,就把自己的一生同宋王朝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了挽救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王安石推行了著名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最著名的如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选将法、保甲法等,对挽救当时的统治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改革在以司马光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攻击下,最终失败,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也自此结束,更成为历史上一个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刘墉本来就喜欢游览访古,来到王安石的故乡江西作官,自然也想到了八百年前这位富有抱负却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在凭吊前贤的过程中,刘墉受到强烈的震撼,他深深地为王安石“身任天下之难,而心迹之不易明”的悲剧命运而惋惜,于是写下《舒城怀荆公作并序》。他在序言中写道:

荆公志在富强,而不可以正告天下也,于是文之以经术,行之以独断,众君子既不与之合,势不得不用小人以求济事,以为苟吾之说行,虽怨谤有所弗恤,而人才苟为吾用,即邪正亦可不分,孰知事有大谬不然者,国事既败,而初心益不白于天下。

宋之立国本处于弱,岁币屡更,财力大诎,此时而有救贫起赢之方,秉国成者能无汲汲为之?荆公之法虽不善其心,岂有他耶?祗以欲速见小,自贻诟病,逮其后小人从而轧之,而君子亦复不谅,为荆公者亦良苦矣,甚矣!身任天下之难,而心迹之不易明!

在诗中,他还写到:“一县青苗民亦便,到今免役法仍优;初心本为苍生出,安石宁宜处仲侔?”对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等进行了充分肯定,对王安石遭受后人的诽难表示出强烈不满。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北宋时,参知政事王安石主持的改革几经起落,斗争不断,被迫下野。政敌司马光上台后,废除了青苗法和差役法。王安石的新法竟然沦为奸臣蔡京搞政治斗争和贪污腐败的幌子。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考成法、废除学院和外戚封爵不得世袭等举措被取消,仅一条鞭法保留

  • 幼年“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出于公心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而且,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仍然被父母和老师不断拿来教育孩子们。北宋时期,年幼的司马光和一群孩童玩耍,亲眼看到自己的玩伴落入水缸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守旧和死板,寻求将落水者从缸中捞出的办法,而是凭借自己的创新性思维,选择将

  • 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王安石

    在2009年9月,考古专家在南京将军山发现了一座宋朝古墓。因为古墓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墓中的文物,考古专家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专家在墓中有了惊人的发现。这座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并不多,墓主的陪葬之物非常的简单,但是专家在古墓的墓志铭上有巨大发现。通过

  • 王安石与死人争地?这就对了,要不说是拗相公呢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半山园,位于南京中山门北白塘,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主峰亦七里,恰为半途,得名半山。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小土堆,因为东晋名相谢安曾在此地居住,人们就把这座小土堆称作“谢公墩”。谢安和王羲之曾在这里“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再加上和谢安密切相关,而改变了中国历史方向的淝水之战。此后便有很多文人骚客来此

  • 苏轼鄙视王安石的才华,唯独对一诗一词佩服得五体投地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以变法而出名,其实如果不从政,王安石也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观点犀利,论述充分,使他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不遑多让,尤其是诗歌,自成一家,被人誉为“王荆公体”。这样一位文华风流人物,放在哪朝哪代,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受人敬仰的。偏偏在

  • 飞来峰非飞来山,但王安石的杭州“因缘”真“缘定‘三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王安石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为宋韵文化倾倒,为何都称之为“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不止于德寿宫的精妙、帝王将相的精彩、“琴器书画”的风雅,还有王安石、陆游、苏轼、范仲淹、朱熹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传承……昨天,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3年宋韵普及系列讲座迎来首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欧阳修沙龙里的布衣:狂怼王安石,在“三字经”里是反面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王安石

    在我们的意识里,封建王朝都是等级森严,当官的跟老百姓有着天然的鸿沟,当官的是大老爷,老百姓都是屁民,很难扯到一块去。但是,北宋是个例外。文坛领袖高官得坐的欧阳修的高级沙龙里,就有一个特别活跃的贫民布衣。1宋高祖赵匡胤吸取唐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抑武战略,科举之风劲吹,好多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

  • 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可惜大多数人都忘了!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安石

    梅花在古代人心中总是品格高洁的代表,尤其在宋代,品鉴梅花更是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说到梅花,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至于后人有“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语,林和靖就是林逋。到了两宋之交,著名大才女李清照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踏雪寻梅”,南宋的陆

  • 王安石儿子多疑,打妻子,吓死儿子,王安石的处理方法让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北宋年间,宰相王安石的儿子得了疯病,不但吓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天天对妻子施虐,这可把王安石愁坏了……王安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雱,自幼聪慧,是别人眼中的“神童”。小儿子叫王旁,普普通通,乃寻常之人,但因为父亲是当朝宰相博学多才,哥哥又名声在外,别人经常拿他与父亲和哥哥对比,久而久之,王旁倍感压抑

  • 王安石借“水”讽刺,苏轼以“猪肉”还怼,古代“明星”也是凡人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王安石

    按照现代的说法来说,“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当时的明星人物,两人都是北宋时期士林文泰的巨星,一言一行都被当时的人模仿、传诵,也留下了很多野文轶事;但从中不难看出,两人绝非知己,也不是什么惺惺相惜,反而有种“睚眦必报”的感觉。这两人真可谓“你来一拳,我还一脚”,但给世人留下的却是两大大文豪“斗法”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