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七秋往事 访问量:3534 更新时间:2024/1/1 15:10:09

在2009年9月,考古专家在南京将军山发现了一座宋朝古墓。因为古墓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墓中的物,考古专家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专家在墓中有了惊人的发现。

这座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并不多,墓主的陪葬之物非常的简单,但是专家在古墓的墓志铭上有巨大发现。通过对墓志铭的内容进行分析,专家发现这块墓志铭的作者是宋朝大文豪曾巩。能让曾巩写墓志铭,那么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也是不简单。经过专家们的详细考证,原来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宋朝著名宰相安石的父亲王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豪,他父亲王益的墓被发现,在考古界和文化界都引起了巨大轰动。而且在王益的坟墓旁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王安石哥哥王安仁的坟墓。这父子两人的墓同时被发现,令考古专家惊喜万分。正当考古专家想要进一步对古墓进行发掘的时候,却突然被四位从江西远道而来的村民打断。当时这两座古墓的挖掘工作只挖掘到了一半,这几位自称是王安石后人的村民让专家快停下,千万不能继续往下挖了。

这几位村民来自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带队的是村长王水清。他们是在看到媒体报道之后,才知道考古专家在南京发现了王安石父亲的坟墓。于是,在家乡父老的嘱托之下,王水清四人才连夜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南京。

专家听到王水清等人自称是王安石后人,于是就问他们有什么凭据没有。王水清等人在来南京之前,为了证明自己的家族身份,不但带来了全村老少的联名信,还把祠堂中供奉的族谱也带了过来。专家在翻开族谱之后,按照世系列表一页一页的翻下去,果然看到族谱中的三世祖就是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既然王水清等人证明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这个王益墓到底应不应该继续挖掘就成了一个难题。

王水清四人千里迢迢来到南京,并不光是让专家停止挖掘祖先坟墓。他们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请求就是,想把祖先王益和王安仁的墓葬迁回老家上池村。专家们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不近人情,他们在听取了王水清的请求之后,也认为上池村的村民要求的并不过分。而且,迎回祖先灵柩也是子孙应当承担的责任。

南京的文物保护部门在收到王水清等人的请求后认为,王益墓已经是南京市的重要文物,原本挖掘王益墓也是对这座千年古墓进行保护。现在既然上池村的村民想要迎回祖先灵柩,也是一件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于是文物保护部门决定对王益古墓进行回填,然后又派人协助王水清等人把祖先灵柩运回上池村。并且王益墓中出土的墓志铭,也被一同还给了上池村的村民。

在2012年5月21日,上池村的村民为祖先王益和王安仁举行了一场简朴的迁葬仪式。上池村周边村落的所有王氏后裔都赶了过来,还有四百名外地的王氏子孙都纷纷赶来参加。随后,王益和王安仁被葬在了村旁的螺峰。

考古专家的做法实在令人敬佩,他们也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不近人情。很多人对专家的看法都有所误解,觉得考古专家老喜欢挖人家的古墓。实际上,考古专家挖掘的古墓,都是面临着破坏风险的古墓。为了保护古墓中的文物和墓主遗骸的安全,专家们才不得不对古墓进行挖掘。在这一点上面,大家都错怪他们了。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与死人争地?这就对了,要不说是拗相公呢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半山园,位于南京中山门北白塘,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主峰亦七里,恰为半途,得名半山。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小土堆,因为东晋名相谢安曾在此地居住,人们就把这座小土堆称作“谢公墩”。谢安和王羲之曾在这里“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再加上和谢安密切相关,而改变了中国历史方向的淝水之战。此后便有很多文人骚客来此

  • 苏轼鄙视王安石的才华,唯独对一诗一词佩服得五体投地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以变法而出名,其实如果不从政,王安石也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观点犀利,论述充分,使他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不遑多让,尤其是诗歌,自成一家,被人誉为“王荆公体”。这样一位文华风流人物,放在哪朝哪代,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受人敬仰的。偏偏在

  • 飞来峰非飞来山,但王安石的杭州“因缘”真“缘定‘三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王安石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为宋韵文化倾倒,为何都称之为“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不止于德寿宫的精妙、帝王将相的精彩、“琴器书画”的风雅,还有王安石、陆游、苏轼、范仲淹、朱熹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传承……昨天,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3年宋韵普及系列讲座迎来首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欧阳修沙龙里的布衣:狂怼王安石,在“三字经”里是反面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王安石

    在我们的意识里,封建王朝都是等级森严,当官的跟老百姓有着天然的鸿沟,当官的是大老爷,老百姓都是屁民,很难扯到一块去。但是,北宋是个例外。文坛领袖高官得坐的欧阳修的高级沙龙里,就有一个特别活跃的贫民布衣。1宋高祖赵匡胤吸取唐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抑武战略,科举之风劲吹,好多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

  • 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可惜大多数人都忘了!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安石

    梅花在古代人心中总是品格高洁的代表,尤其在宋代,品鉴梅花更是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说到梅花,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至于后人有“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语,林和靖就是林逋。到了两宋之交,著名大才女李清照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踏雪寻梅”,南宋的陆

  • 王安石儿子多疑,打妻子,吓死儿子,王安石的处理方法让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北宋年间,宰相王安石的儿子得了疯病,不但吓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天天对妻子施虐,这可把王安石愁坏了……王安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雱,自幼聪慧,是别人眼中的“神童”。小儿子叫王旁,普普通通,乃寻常之人,但因为父亲是当朝宰相博学多才,哥哥又名声在外,别人经常拿他与父亲和哥哥对比,久而久之,王旁倍感压抑

  • 王安石借“水”讽刺,苏轼以“猪肉”还怼,古代“明星”也是凡人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王安石

    按照现代的说法来说,“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当时的明星人物,两人都是北宋时期士林文泰的巨星,一言一行都被当时的人模仿、传诵,也留下了很多野文轶事;但从中不难看出,两人绝非知己,也不是什么惺惺相惜,反而有种“睚眦必报”的感觉。这两人真可谓“你来一拳,我还一脚”,但给世人留下的却是两大大文豪“斗法”的无

  • 王安石身边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王安石

    题目有点香艳哈。然而,我讲的是正经事。所谓王安石身边的女人,指的是这位老先生的妻子、妹妹,以及,几个女儿。也许是“人以群分”,也许是书香浸染,也许是遗传,王安石身边的这些女人,不简单。她们有才且看这首诗:“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里恨,依前和泪看黄花。”工整吧。这是王的大女儿所作。

  • 王安石的保甲法为何没能强兵,反使百姓自残逃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安石

    宋朝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富国强兵,这里面除了经济上的一些改革措施外,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不少的改变。保甲法便是王安石军事改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强兵救国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保甲法的效果非常的差。这个措施不但没能完成强兵的目标,反而让百姓深受其害,甚至于用自残的方式来逃避保

  • 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人生最伤感的诗,短短4句感人至深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王安石

    古代,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嫁出去成了外家人,对于有女儿的人家而言,女儿出嫁也是十分大的事情。就像王安石,当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他的心情也难以平静。他想着女儿这些年来在自己身边的点滴,回想着她的成长历程,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感慨之色。他看着女儿手中的绣花针,握紧了握自己的拳头。他明白,女儿的成长就像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