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0岁少年强奸21名幼女?两度入狱12年背后,他的故事比窦娥还冤

10岁少年强奸21名幼女?两度入狱12年背后,他的故事比窦娥还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记小池 访问量:4904 更新时间:2024/1/16 13:07:39

1993年4月的某一天,北京市烟台区五里店村附近的一处水果摊旁,几位村民水果商贩因意见不合发生了口角。

与此事毫无关系的村民占有,原本只是看热闹的路人,但毫无预警地,他突然拿着秤砣就冲到了打架的人堆里。

被带到派出所后,王占有更是逮谁骂谁,一副你们赶快把我抓了才好的态度。

此事在周围传开后,邻居们大为不解,他们想不通,王占有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为什么要故意跑去打人?

而且,别人打完人都跑了,而王占有还傻傻地站在原地等着警察来抓?

这个老王不是疯了可能就是傻了?

可不管邻居们怎么议论,王占有对外都一言不发,他悄悄地告诉妻子“你别怕,也别急,等我四年,四年后咱们家的一切情况都会改变。”

果然,因为故意打人一事,王占有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听到判刑的那一刻,王占有的脸上竟然流露出了一丝得意的表情,他似乎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已是王占有第二次入狱了。

他精心策划的入狱计划,在外人看来是荒诞离奇的,可他疯狂大胆的背后,是一桩尘封40年的冤案,更是一个少年无处可说的含冤史。

王占有出生在北京市烟台区五里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某些“特定”原因,王占有的父亲长时间遭受他人的欺辱。

在王占有10岁那年,父亲因不堪忍受无休止的折磨,选择了卧轨自杀。

三年之后,本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又遭遇了一场更大的磨难。

这一年,王占有的姐姐被他人强奸了,看着只有15岁的女儿受到如此欺负,王占有的母亲在求告无门之后,只能找到恶人家里讨说法。

结果,那伙人不但没有道歉,反倒把王占有的母亲暴打了一顿。

因为此事,王占有的母亲被那伙人怀恨在心,她也面临了和已故的丈夫相似的处境。

父亲去世,母亲活得小心翼翼,姐姐被侵犯,接二连三的变故让这个小小的家,没有半分安全感可言。

只是,王占有的母亲没有想到,“厄运”会这么快就会降临在儿子的身上。

某日,王母急匆匆赶回家,对儿子神色慌地说道“你赶快跑吧,他们要把你弄死。”

当天深夜,王占有被一伙人抓到了一间小黑屋,在强行逼供之后,王占有在一份他连字都认不全的口供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次日,王占有被送上火车、运送到了河北邯郸的某处劳改所。

此时的王占有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天真的以为,可能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大概一个星期后,王占有和十多个差不多大的孩子被命令靠着墙根蹲下。

然后,有人用手挨个指了指他们,再随机留下一句“你十年,你七年”等不同的指令。

轮到王占有时,背后的人说了一句“你八年”,就这一个动作一句话,15岁的王占有稀里糊涂地被关了2900多天。

此后,王占有在狱中接受改造,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是犯了“强奸罪”,而且还是强奸了20多名幼女。

当然,这都是王占有听“别人”说的,等他真正拿到这份入狱判决书,已是40多年后。

2009年,王占有记者展示了自己刚拿到的入狱判决书,判决书上写着“王占有,男,15岁,强奸犯,王犯自1964年到1969年,多次强奸4至13岁幼女21名。”

简言之,根据判决书上的指控,王占有在10岁到15岁之间,犯下了这般滔天大罪。

后来,王占有对外表示,他在都不明白那些罪行是个什么意思的年纪,就失去了自由。

就这样,王占有在监狱中度过了8年牢狱生活。

终于在23岁这年,王占有被刑满释放。

就在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回家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根据当时的规定,北京、上海、天津的刑满释放人员,重获自由后无法回到原籍地。

所以,户籍在北京的王占有前脚刚走出监狱,后脚就被送去了与监狱只有一墙之隔的农场工作。

用王占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农场和监狱唯一的区别就是,晚上劳动结束后,可以搬个小马扎在外面坐一会,其他的和监狱一样。”

在农场里,王占有每日依旧从事着重体力劳动活动,为了争取到回家探亲的名额,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工作。

所幸,几个月后,王占有总算如愿踏上了回家探亲的列车。

阔别家乡快十年,走下列车的那一刻,王占有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

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王占有既激动又害怕,他在门外不停地喊着母亲的名字,可门里却无人应答。

听到声响后,王占有的姐姐寻声而来,她第一句话便是“你找谁啊?”

看到姐姐已认不出自己的模样,王占有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直到王占有说出母亲的名字,姐姐才想起,这是她“消失多年”的弟弟。

从姐姐的口中,王占有得知了母亲早已去世的消息。

本以为回家可以和家人团圆的王占有,带着对母亲的思念,无奈的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再次回到农场的王占有心如死灰,他甚至做好了,一辈子呆在农场的打算。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农场的管理逐渐松动,王占有的人生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临近30岁那年,王占有经人介绍,与农场附近的村民结了婚,并且在婚后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

孩子的到来,让王占有和妻子在开心之,又终日为孩子们的户口问题操碎了心。

从15岁到河北服刑的那一刻,王占有的户口就被注销了,他到农场工作之后,户口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妻子与其结婚后,也被村民“抹掉”了身份,所以他和妻子,都属于无户口人员。

因此,他们的三个孩子,无可避免地成为了“黑户”。

考虑到孩子们的户口问题,1988年,34岁的王占有带着妻儿从农场辞职,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王占有便找到当地的派出所,解决自己的户口问题。

结果,对方以“你有释放证明吗?你怎么证明自己被释放了”多次搪塞王占有的请求。

没有办法,王占有只得再次赶回农场。

农场的人得知他的来意后,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上了“王占有,本农场,没有释放证,没有户口”几个大字后,盖上章子交给了他。

拿着这纸证明,王占有又找到北京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但对方以相同的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此后,王占有多次往返于北京河北两地,但他的户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在那个凭票供给的年代,王占有一家因为身份问题,生活过得毫无尊严可言,他的三个孩子也时时刻刻受到“黑户”的影响。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绝望中的王占有从昔日狱友口中得知了,对方不但拿到了出狱证明,而且还获得了户口的消息。

这让王占有大为兴奋,纠结了一年多之后,王占有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通过再次入狱,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于是,1993年,王占有因为寻衅滋事,被判入狱四年。

很久之后,面对记者采访时,王占有很平静地告诉对方“我就是故意的,没办法,正道我都走过了,即便我进去后没了,只要我们一家人的户口问题解决了,随便怎么样都可以。”

与第一次入狱不同,这一次王占有心中有满满的期待,他憧憬着,四年之后,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10月,因为表现良好,王占有被提前释放,走出监狱的那一刻,他总算拿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释放证明。

看着证明上的那句“交由北京市公安局在不日之内办理户口”,王占有的手都是哆嗦的。

回家的路上,他把那纸证明贴在自己的胸口,生怕弄出了一点褶皱。

就在王占有把证明交到派出所,以为万事大吉后,变故再次发生了。

派出所以王占有已婚不符合在北京落户为由,拒绝为其办理身份证明。

这一次,王占有绝望到连眼泪都掉不出了,他是真的无计可施了。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2008年,在周围人的建议下,王占有一纸诉状将当年的派出所告上法庭。

没多久,派出所方面提出和解,此时已经54岁的王占有终于拿到了苦苦追求的户口证明,他40年的“黑户”生活彻底结束。

可拿到户口本的那一刻,王占有看着自己“配偶”的信息旁,清晰地写着“未婚”。

未婚意味着他的妻儿都不能随自己落户,王占有自然不干,他便又开始为妻儿维权。

可惜,再次维权的路漫长而又艰难,最终,王占有的妻儿办理了河北户口。

从15岁入狱,到54岁重新获得户口,人生40年,王占有一直过着“查无此人”的生活。

从第一次含冤入狱到第二次策划入狱,他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在监狱中度过了。

人到晚年,王占有也没想通自己的命运为会如此。

不过,他也不愿意再计较了,因为,他还活着,就已是意外的惊喜。

标签: 窦娥

更多文章

  • 窦娥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窦娥

    窦娥,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出自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撰写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通常被人简称为《窦娥冤》。在山阳县地界,有位叫窦天章的穷酸秀才,他的妻子生病去世,留下年仅三岁的窦端云,也就是窦娥。窦天章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渴望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走上仕途,想要进京赶考却没有路费,于是向蔡婆借了20两银

  • 千古名相王安石,居然为了一张藤床撒泼打滚?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王安石

    01王安石是谁?若说你不知道,大概会被周围人笑掉大牙。三岁的小孩都能在过年的时候,背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万能的度娘介绍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官运亨通,宋神宗时,更是位居人臣之首

  • 学霸笔记: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蔽眼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王安石

    公元1050年夏,王安石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老家,途径杭州,登上飞来峰,写下了《登飞来峰》一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上山登塔,举目四望,天下仿佛尽在眼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没有任何的事

  • 苏轼这首诗真大胆,竟然讽刺王安石!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王安石

    说到花影,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宋代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这花影是多么摇曳多姿。张先的好朋友苏轼也写过花影,可是苏轼笔下的花影与张先大相径庭,我们看看苏轼说了什么?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在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后,苏轼创作了这首诗,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对新政不

  • 王安石仁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祖籍抚州临川县,公元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出生于北宋江南西路临江军清江县的维崧堂,王安石早年家境比较清寒,天圣八年(1030)其父王益以殿中丞之韶州,后随父至江宁。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进士及第至扬州,签书淮南判官,在其任职期间作《送孙正之序》,从这篇序文中可以感受

  • 能看懂王安石做派,你才算活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两大搞怪标签,一“行走的粪坑”,二,拗相公凡有大才之人必有怪癖,比如北宋著名政治家,以王安石变法名垂青史的王相公就是如此。他的怪癖有两个,第一个是生活上的,被人形容为“行走的粪坑”,第二个是性格上的,被人称呼为“拗相公”。(不被理解的王安石)这怪癖从何而来,简单说就是不洗澡!今日人洗澡,应算常

  •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的经济政策更正确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王安石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的政策更正确,进一步来说,二人谁更懂经济。现在一种说法是,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变革派。正是由于二人巨大分歧拉开的北宋中期的党争,也埋下了北宋覆灭的祸根。现在都说司马光是奸臣,将收复的西夏的领土又退给了西夏,以及有名的阿云一案,种种行为都在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的保

  • 王安石变法还没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王安石

    有一种风险叫做投资,只不过投资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付出金钱,有的人付出时间,有的人付出感情,有的人付出生命。而对于投资的目的,也很好理解,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嘛,金钱方面,物质方面,荣誉方面,地位方面等等。毕竟,不求回报的圣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你要楞说是完全没有,也不对!这个世界还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一个共同嗜好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王安石

    01北宋最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宁钟山,读书著作,不问政事。每每在山路上独行,自言自语,手在空中反复画写着“福建子”三字。据说是指福建(莆田)人吕惠卿,恨为惠卿所陷害,又悔为惠卿所误。熙宁变法,王安石是总指挥,时人称为孔子;吕惠卿是急先锋,时人称为颜回,一对圣人师徒嘛。俩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 王安石有何过人本领,竟然让宋神宗倾慕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庆历新政改革之初即告天折,到神宗即位时冗官冗兵冗费有增无减,财政亏空,难以为继;百余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相适应的旧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神宗慨然思革流弊,以图实现“富国强兵”之计,终于促成“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新浪潮。诸新法在发展农田水利、平均田赋打击城乡高利贷、解决乡村差役与城市工商业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