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雎嘲讽秦王是“妈宝男”,秦王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将他奉为客卿

范雎嘲讽秦王是“妈宝男”,秦王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将他奉为客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莽原说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4/1/26 10:30:10

公元前271年,已经在位三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收到一份署名张禄的上书。读完之后,秦昭襄王面露喜色,随即召见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禄。

张禄究竟是何许人也,又写了些什么内容,能够让一向风轻云淡的秦王,表现得如此激动?

《史记》记载,张禄是秦国名相范雎的化名。范雎本是魏国人,得罪了魏国丞相魏齐,被家丁们打断了肋骨和牙齿,然后扔到了乱坟岗上。后来他被好友郑安平救走,两人隐姓埋名,范雎就此化名张禄。

恰逢秦国大臣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便偷偷面见王稽,向他推荐范雎。王稽夜里和范雎见了一面,发现他确实有两把刷子,于是把他藏到马车里,一起回到了秦国。

范雎在客馆里等待秦王的召见,没想到一等就是一年多。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万一被魏国人发现踪迹,那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就有了开头张禄上书那一幕。

范雎上书的内容非常简单,一句话概括,你秦王如果是个圣君,那肯定就会见我这个人才。咱俩就见一面,要是我说得不合你心意,要杀要剐悉听君便。

秦王也是个吃硬不吃软的主,一看范雎发了狠,瞬间对他起了兴趣,派人驾车去接他。

这场会面之后,范雎便从丧家之犬一跃成为秦国客卿,从此平步青云。范雎究竟做了什么,让秦昭襄王对他如此青睐?

1.吊足胃口

范雎进了皇宫后,故意四处乱窜,正好碰到了秦昭襄王。周围的宦官看他不懂规矩,怒气冲冲地指着他骂道:“你眼里还有秦王吗?”范雎阴阳怪气地回答:“秦王是谁?秦国不是只有太后和穰侯吗?”那意思秦王就是个“妈宝男”,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全靠长辈的庇护,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这一下可是戳中了秦王的心事,母亲宣太后和舅舅穰侯,始终都是悬在他心头的一柄利剑,尤其穰侯近年来屡立战功,越来越不受自己的控制。

秦王明白范雎话里有话,便上前迎接范雎,和他讲道:“我早就想要请教您国事,奈何最近义渠一直闹事,太后对此非常关心,我早晚都要向她老人家汇报工作,抽不出身来见您。”

说完这些,秦昭襄王直接跪到了地上,向范雎请教道:“先生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范雎肯定有话要讲,为了这场会面,他已经等了一年多。可他偏偏装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嘴里含糊不清地敷衍着秦王。

他越这样,秦王越好奇他到底想说啥,反复跪了三四次,最后干脆长跪不起道:“先生是不愿意教我吗?”

2.试探秦王

眼见火候到了,范雎知道再不说话,自己怕是要被一刀咔嚓了。可他心里还是拿捏不准,秦王对于宣太后和穰侯的真实态度。为了保证接下来的建言,不会让自己面临杀身之祸,范雎试探起了齐王的决心。

范雎先是举了周文王和吕尚的故事。当年周文王在渭水边遇到吕尚,虽然素昧平生,两个人却聊得很深入。聊完之后周文王立马封他为太师,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辆马车,最终吕尚帮助周文王得了天下。

范雎举周文王的例子,就是为了告诉秦昭襄王,如今我可是和吕尚一样的大贤巨才,胸中韬略四海,就看你有没有做周文王的决心,有没有明君的气度听我把话说完。

一番话算是把秦王架了起来,无论范雎接下来说什么,秦王也得乐呵呵地听他讲完,要不然他就是个昏君。

接下来,范雎又举了伍子胥的例子,说道:“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贤於生”。范雎这段话表面上是表忠心,其实是想从秦王嘴里要一个免死金牌。

当年伍子胥为了吴国鞠躬尽瘁,最后却被吴王猜忌自尽身亡。范雎害怕自己替秦王扳倒了宣太后和穰侯,自己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秦昭襄王也是个人精,再次长跪不起,嘴里说道:“先生降尊纡贵来到秦国,这是先王在保佑秦国,无论大事小情,我都会听从先生的建议。”

3.避开家事

虽然得到了秦王承诺,但范雎心里仍然有所顾忌。宣太后把持后宫多年,说不得秦王宫里也有母亲的耳目。此时抨击太后和穰侯专权的事,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再者说秦昭襄王能登上王位,全靠母亲和舅舅的庇护,虽然秦王很想削弱二人的权力,但毕竟都是至亲之人,自己头一次见面就对君王家事指指点点,最后秦王向着谁也是两说。

于是他选择避重就轻,绝口不提太后和穰侯专权之事,只谈秦国的军事外交。

穰侯魏冉这时正准备攻打齐国,秦国大臣们都认为这是个好方略。范雎当着秦王的面,痛斥“穰侯为秦谋不忠”,说他攻打齐国只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扩大封地陶邑的面积。用秦国之兵谋穰侯之利,秦王居然能够答应,简直是蠢得可以。

这里范雎讲得确实有道理,秦国到齐国需要跨过韩、魏两国。韩、魏两国和秦国可是世仇,虽然暂时对秦国俯首称臣,可背后能捅一刀的时候,两国绝对不会手软。如果秦国陷入和齐国的拉锯战,那两国很容易切断秦国的粮道,导致大军活活饿死。

范雎这个切入点找得很有水平,秦昭襄王从他的话语中,既了解到了他的能力,又加深了对舅舅魏冉的猜忌,还避免了让秦王误会自己和穰侯有仇。

就此,范雎被任命为秦国客卿,秦王采用他“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拉拢齐国、赵国,攻打韩国、魏国,很快就拿下了魏国的怀邑。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范雎:装死逃过一劫,做了秦相后,羞辱须贾,逼死魏齐,睚眦必报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陪须贾出使齐国,好心助他从齐国逃出生天,一回魏国,须贾就给他扣上暗通齐国的帽子。魏齐让人用带刺荆条鞭打范雎,将他肋骨打断,牙齿打落,血肉模糊。一会儿,范雎纹丝不动,行刑人见此就上报给魏齐。丞相魏齐此刻正饮酒作乐,听到范雎已死不以为意,吩咐下人道:“用苇席裹着扔到茅厕里。”随后,魏齐还让在场的宾客

  • “秦王之国危于累卵”,这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碰的软钉子“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最早是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中的,毛遂自荐于赵国平原君,去往楚国谈判取得成功,平原君说: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这话是相

  • 范雎贵为秦国一代名相,却先后除掉两位名将,导致秦国实力大损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范雎

    在战争期间,为了取胜,各方都是极尽所能,除了表面上的军事斗争外,派间谍也是一种常用手段;这间谍也有高低之分,普通的间谍只是探查军情以及虚实,而高深一点的间谍则是影响对方的国情,比如秦国有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就是韩国派间谍郑国去秦国修建的,本意是藉此耗秦国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但没想到此举适得其

  • 秦灭六国的三大功臣:商鞅、魏冉和范雎,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范雎

    说到秦国,我们就会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任用商鞅、魏冉、范雎等人,才有了秦始皇鲸吞天下的资本。秦国百年崛起过程中,秦孝公之后的六任秦王都能知人善任,秦国人才辈出,若论功行赏,当以商鞅、魏冉、范雎三

  • “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范雎,为何要在厕所里装死?-读战国(53)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范雎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3):范雎诈死逃秦文/松鼠爸爸范雎战国进入中后期,一个重要变化是:秦国对六国的打击越来越“稳准狠”,六国的反击余地越来越小,秦国往东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与一个人担任秦相、提出新的统一方略有关。秦昭襄王他就是秦昭襄王的重要搭档——范雎(jū),“

  • 魏冉摔倒范雎吃饱,这场丞相争夺战,秦昭襄王选对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近史说V标签:范雎

    秦昭襄王时代的相位更替很有意思:范睢扳倒了魏冉,然后就成了丞相,蔡泽扳倒了范睢,也继任了丞相。范睢在魏国受辱后,潜逃进秦国,此时当权者是穰侯魏冉,他本人很讨厌外国的宾客,称他们是“国家的蛀虫,扰乱国政的祸首”。所以范雎想要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得扳倒魏冉。穰侯的功劳秦武王在中原得意后就开始飘飘然

  • 范雎是小人吗?他的历史功劳和张仪相比,哪个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范雎

    范睢和张仪都是得志之后,报复心爆棚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里受到伤害之后,把对祖国的好感全部抛到太平洋里面去了。一,范睢是魏国人,他有才华,出使齐国,因为齐王欣赏他,遭到须贾的嫉妒,然后被自己的老板魏齐打得快要死了在受尽屈辱之后,他得到朋友郑安平的帮助,随秦国使者王稽一起到了秦国。秦王求贤若渴,范睢赶

  • 战国时期的“诸葛亮”?看范雎如何在战国时期在秦朝玩转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范雎

    说起范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熟悉。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被大家熟知的人,却左右了战国时期的战争走向,使秦国一举走向霸主地位,为后来始皇帝的一统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范雎这位伟大的纵横家,天下一统的局面就要往后延迟不少年。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位战国时期的“诸葛亮”,看他如何在秦国

  • 才不配位有多坑?范雎提拔的恩人,一个出卖情报,一个投降叛国!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范雎

    一个男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是他意识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远比酒桌上吹牛皮来得有意义。领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句话,总是伴随着许多辛酸的过往。蜘蛛侠里有这样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学生跳槽频繁、明星学历造假、广东老板高价招工人等等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眼界高于能力。我们的社会,

  • 秦昭襄王也有义薄云天的情怀,决心替范雎报仇,谁说君王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范雎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共需3分钟阅读)公元前270年,范雎受人污蔑,在魏国受尽屈辱,差点死去起初,魏王国人范雎,随着魏王国国务官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国王田法章因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特地送他一些礼物,包括黄金和饮食。而须贾这个猪脑袋,可能灌水灌得太多了,妒忌心会使一个人失去理智,这个草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