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范雎,为何要在厕所里装死?-读战国(53)

“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范雎,为何要在厕所里装死?-读战国(53)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妹说历史 访问量:4367 更新时间:2024/1/19 2:15:51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3):范雎诈死逃秦

文/松鼠爸爸

范雎

战国进入中后期,一个重要变化是:秦国对六国的打击越来越“稳准狠”,六国的反击余地越来越小,秦国往东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与一个人担任秦相、提出新的统一方略有关。

秦昭襄王

他就是秦昭襄王的重要搭档——范雎(jū),“远交近攻”战略的发明者。

范雎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是继商鞅、公孙衍、张仪和魏冉之后,对秦国一统天下做出最大贡献的外国职业经理人。

他是怎么来到秦国的呢?

范雎口才好,胸中甚有韬略和战略眼光,本来想给魏王打工,可惜因为家里贫穷,没有机会进宫,只好跟着魏国中大夫须贾混。

可惜须贾是一个嫉贤妒能的昏庸之辈,即使知道范雎有才,也不向魏王推荐。

某一年,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以舍人身份一同前往,因为能言善辩,表现出色,被齐王看上了。

齐襄王

此时的齐王是齐湣王之子齐襄王。前284年,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伐齐,齐湣王死于战乱,而魏国是“五国联军”之一,中间没少对齐国趁火打劫。所以这时的齐、魏两国关系,即便不在谷底,也非常不好。

须贾这趟差不好办。

须贾

齐襄王冷落须贾,却发现范雎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特赐其黄金等贵重物品。

范雎知道齐襄王看上他了,可他只是一个小随从,他深知越过领导须贾与外国元首交往,是重罪,坚决不肯收齐襄王的礼物。

果然,须贾拐弯抹角知道了范雎被齐王厚赏这件事,大怒,认定范雎一定是出卖了魏国,才获此殊遇。

回国后,须贾便向他的上司、魏国国相魏齐举报了范雎。

魏齐

须贾嫉贤妒能也就罢了,偏偏魏齐也是一个不明事非的家伙,立即下令对范雎大刑侍候。

范雎被打了无数板子,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半条命没了。范雎担心自己被打死,只得忍痛诈死。

魏齐以为他真死了,命人用苇席裹着他的尸体,扔进茅厕之中。在魏齐府上喝酒的宾客,还朝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

范雎半夜醒来,以重利请求看守帮他逃走。看守也看他可怜,便对魏齐谎称范雎早已死去,请求抛尸。魏齐同意,范雎这才得大难不死。

后来魏齐发现范雎没死,又派人搜捕他。范雎改名“张禄”,在朋友郑安平的帮助下,在民间躲藏,等待逃离魏国、东山再起的时机。

几年后,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jī)出访魏国,寻访可为秦国服务的优秀人才。

秦使王稽

郑安平一看机会来了,化装成服务员靠近王稽,向他郑重推荐张禄(范雎),说他是一个战略型大才,但因为官司在身,不敢白天见面。

王稽于是请郑安平晚上将张禄带到馆驿来。两人一通深聊,王稽发现范雎果然是大才,决定帮他逃往秦国。

范雎随王稽进入秦国境内后,远远看见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于是问:“来人是谁?”

王稽答:“那是秦国国相穰(ráng)侯去东边巡察。”

穰侯魏冉

穰侯即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范雎道:“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最讨厌各国说(shuì)客,如果他见到我,不免侮辱,要不我先在车里藏一下吧?”

不一会儿,穰侯魏冉的车队来到王稽前车,互致问候后,魏冉问:“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局势有什么变化吗?”

王稽答:“没有。”

穰侯又说:“使臣大人该不会带什么说客回秦吧?这种人一点用也没有,只会搞乱别人的国家。”

王稽恭敬答:“臣不敢。”

魏冉与范雎(右)

魏冉的车队离开后,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就是反应稍微慢点。他刚才其实早就怀疑车中藏有人,只是忘搜了。估计他一定会后悔,还会再回来搜车。”

说完,范雎就跳下马车,与王稽分开走。

大约走了十几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再搜查马车,确认没人,这才作罢。

在郑安平和王稽两位贵人的帮助下,范雎终于顺利进入咸阳。

后来范雎被秦王重用为国相,对迫害他的魏齐和须贾展开了猛烈的报复。

松鼠父子读战国:为什么总是“魏才秦用”?

小松鼠问:“老爸,范雎是魏国的优秀人才,为什么不仅不被重用、反而遭受这么严重的迫害?”

松鼠爸爸答:“前面我们说过,魏国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在魏文侯魏武侯时代,曾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到了魏惠王后期,魏国开始衰落。魏国衰落原因很多,比如地理位置不好、秦、楚、齐等邻国强势崛起等客观原因,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

“什么主观原因?”

范雎

“魏惠王本人以及他的儿子魏襄王孙子魏昭王、曾孙魏安釐王等历代魏君,对人才不够重视,致使商鞅(卫国人,但年轻时在魏国打工)、公孙衍、张仪等许多优秀人才在本国无用武之地,不得不流亡秦国,最后反而成为秦国打击魏国的重要帮手。范雎从魏国流失,不是意外。”

“为什么秦国要派使臣寻访别国优秀人才、而且人才一来之后就能被重用?”

秦昭襄王祖父秦孝公

“战国时期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祖孙三代秦君,除了识人眼光好、用人胆量大之外,还有几项优秀品质,那就是强烈的危机感、进取心和使命感。说难听点,是野心;说好听的,是雄心。国君一旦有了一统天下的远大理想,他的眼光和格局就会跟别人不一样,就会求贤若渴。”

秦昭襄王父亲秦惠文王

小松鼠恍然大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统一天下的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六国了。”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魏冉摔倒范雎吃饱,这场丞相争夺战,秦昭襄王选对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近史说V标签:范雎

    秦昭襄王时代的相位更替很有意思:范睢扳倒了魏冉,然后就成了丞相,蔡泽扳倒了范睢,也继任了丞相。范睢在魏国受辱后,潜逃进秦国,此时当权者是穰侯魏冉,他本人很讨厌外国的宾客,称他们是“国家的蛀虫,扰乱国政的祸首”。所以范雎想要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得扳倒魏冉。穰侯的功劳秦武王在中原得意后就开始飘飘然

  • 范雎是小人吗?他的历史功劳和张仪相比,哪个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范雎

    范睢和张仪都是得志之后,报复心爆棚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里受到伤害之后,把对祖国的好感全部抛到太平洋里面去了。一,范睢是魏国人,他有才华,出使齐国,因为齐王欣赏他,遭到须贾的嫉妒,然后被自己的老板魏齐打得快要死了在受尽屈辱之后,他得到朋友郑安平的帮助,随秦国使者王稽一起到了秦国。秦王求贤若渴,范睢赶

  • 战国时期的“诸葛亮”?看范雎如何在战国时期在秦朝玩转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范雎

    说起范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熟悉。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被大家熟知的人,却左右了战国时期的战争走向,使秦国一举走向霸主地位,为后来始皇帝的一统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范雎这位伟大的纵横家,天下一统的局面就要往后延迟不少年。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位战国时期的“诸葛亮”,看他如何在秦国

  • 才不配位有多坑?范雎提拔的恩人,一个出卖情报,一个投降叛国!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范雎

    一个男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是他意识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远比酒桌上吹牛皮来得有意义。领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句话,总是伴随着许多辛酸的过往。蜘蛛侠里有这样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学生跳槽频繁、明星学历造假、广东老板高价招工人等等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眼界高于能力。我们的社会,

  • 秦昭襄王也有义薄云天的情怀,决心替范雎报仇,谁说君王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范雎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共需3分钟阅读)公元前270年,范雎受人污蔑,在魏国受尽屈辱,差点死去起初,魏王国人范雎,随着魏王国国务官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国王田法章因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特地送他一些礼物,包括黄金和饮食。而须贾这个猪脑袋,可能灌水灌得太多了,妒忌心会使一个人失去理智,这个草包居

  • 邯郸之战,战国三公子共抗强秦;命途殊异,白起范雎不同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范雎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秦军趁机向北攻占太原,向西夺取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向东越过太行山进抵武安(今河北省邯郸市西)。此时,秦军距邯郸不足百里,白起决定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国异常恐惧,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咸阳游说范雎。于是范雎向秦王建议,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昭王当

  • 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只因他做了3件错事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范雎

    文|飞鱼说史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战国也在酝酿着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华夏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战国七雄作为有实力和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诸侯国,相互攻伐也变成了十分平常的一件事情。但兴衰有因,诸侯国不会无缘无故的衰弱,当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强

  • 一代名臣范雎,身为国相却睚眦必报,为报仇起家,因报恩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范雎

    曾几何时,范雎也是个热血青年,胸怀报国之志,一心想为国效力。可惜,魏国用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宗室贵族者不用。范雎出身寒微,又没有资金周游列国,只好投在魏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范雎的策论是很厉害的。《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他的那部分共六千余字,大半篇幅是在写他献给秦昭襄王的策略。他和须贾去齐国办事,齐

  • 秦王为何宠信范雎?不止因为他提出远交近攻,帮秦王亲政才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范雎

    文|飞鱼说史当时间划过战国的天空,西方落日的余晖产生的热量渐渐压倒了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就好似盛夏时分。战国中后期,秦国对于六国而言,虽地处华夏的西部边陲,但它的热,已经让东部的诸侯产生了畏惧,因为虎狼秦国,吞并诸侯统一华夏的心早已暴露无遗。有人说,秦国能攻灭六国,是因为六国君主的昏庸,其实这只是次

  • 秦昭襄王为何能再三原谅范雎,却一定要杀死白起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范雎

    战神白起是战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尤其是长平一战,更是杀得天下心惊,击败了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对抗的赵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然而,这样一位大功臣,却没有等到荣华富贵,反而是宝剑赐死。与白起相对的,却是秦昭襄王再三原谅了与白起不和的丞相范雎。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