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才不配位有多坑?范雎提拔的恩人,一个出卖情报,一个投降叛国!

才不配位有多坑?范雎提拔的恩人,一个出卖情报,一个投降叛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戴从鑫 访问量:3699 更新时间:2024/2/14 14:08:02

一个男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是他意识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远比酒桌上吹牛皮来得有意义。

领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句话,总是伴随着许多辛酸的过往。

蜘蛛侠里有这样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大学生跳槽频繁、明星学历造假、广东老板高价招工人等等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眼界高于能力。

我们的社会,它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生存、发展、享受的权利。在这个大集体中,我们分工合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各自的能力适合什么程度的工作,都会渐渐定型。

我们想要更好的工作,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了。如果有人想通过其它方法达到更高的位置,才能配不上职位,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才不配位的故事。

1、丞相病了

公元前256年

范雎是秦国的丞相,备受君王宠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生活得很快乐了。

可是,范雎最近反而很忧虑,吃饭的时候往往几口入腹,就不再动筷,这可是他以往最爱吃的饭菜。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像以往那样踏实了,总是半夜突然惊醒过来,显得极为恐慌。家人们急坏了,这难道是生病了吗?

结果医生请来了几个,人家又摇摇头说丞相并没有事,只是有心病,静养几日即可。

郑安平降赵、王稽叛秦

公元前257年,此时武安君白起已经被范雎害死,秦国对赵国发起的灭国战争邯郸之战进入僵持阶段。

长平之战后,秦国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企图灭亡赵国。但经历了白起坑杀四十多万赵军的行为,赵国人对秦人恨之入骨,都踊跃参军,誓死卫国。王陵打了一年都无可奈何,范雎便派遣久经沙场的王龁为主帅,郑安平为侧翼,奔赴邯郸战场,打算为这场僵持已久的战争画上一个句号。

只是,援军赶过去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魏赵楚三国联军的合围,秦军不敌,王龁率秦军主力连退百里。而侧翼郑安平的军队更惨,不仅没有起到突袭的目的,还脱离主力,被数倍于自己的联军包围住了。

刚开始的时候,郑安平还试图突围,几轮下来,部队损失惨重,而且粮草所剩无几。赵军本欲等他们人困马乏再全歼秦军,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不妨尝试说服郑安平投降赵国,一来可以减少自己士兵的伤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打击秦军主力的士气,提升自己这方联军的气势。

赵王便差人过去许诺武阳君的爵位,劝降郑安平,郑安平本身就是魏国人,对秦国并没有感情,很干脆就投降了。

而范雎提拔的另一位河东太守王稽,此时也被下属举报,涉及出卖国家情报而被处死。

2、才不配位,是一种慢性谋杀

按照秦律,举荐的人若是犯下重罪,举荐人本因连坐,郑安平、王稽的事情足够范雎被夷三族了,由于秦昭王对他过往功绩的肯定,硬是下令全国不准议论郑安平的事情,免去了范雎的责任。

范雎本人却因为这件事得了心病,不久就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没过多久就在心病折磨下逝去了。

事情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情,范雎当初在魏国因为齐襄王的赏识,而受到须贾和魏国宰相魏齐的怀疑迫害。幸好看守心软,又得到魏人郑安平和秦国使者王稽的帮助逃往了秦国。

当上丞相后,范雎为了报答郑安平和王稽,就举荐郑安平做了白起手下的将军、王稽做了太守。

范雎报答了恩情,却没有想到给予了恩人高官厚禄之后,他俩并没有管理军队、治理地方的经验和能力。

就如同现在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工作是需要不同能力的人去做的,比如擅长数学的人,你让他去教政治,显然是不行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突然到了另一个不同地位置上,原本评价很高的人或许就会突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时间长了,底下的员工有意见,上面的领导不满意,自己做得也很困惑,没有动力。这就是才不配位,自寻烦恼了。

所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量力而行。要相信你自己,所有的成功方式终,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拼搏得来的成就才是最问心无愧的!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也有义薄云天的情怀,决心替范雎报仇,谁说君王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范雎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共需3分钟阅读)公元前270年,范雎受人污蔑,在魏国受尽屈辱,差点死去起初,魏王国人范雎,随着魏王国国务官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国王田法章因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特地送他一些礼物,包括黄金和饮食。而须贾这个猪脑袋,可能灌水灌得太多了,妒忌心会使一个人失去理智,这个草包居

  • 邯郸之战,战国三公子共抗强秦;命途殊异,白起范雎不同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范雎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秦军趁机向北攻占太原,向西夺取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向东越过太行山进抵武安(今河北省邯郸市西)。此时,秦军距邯郸不足百里,白起决定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国异常恐惧,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咸阳游说范雎。于是范雎向秦王建议,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昭王当

  • 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只因他做了3件错事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范雎

    文|飞鱼说史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战国也在酝酿着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华夏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战国七雄作为有实力和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诸侯国,相互攻伐也变成了十分平常的一件事情。但兴衰有因,诸侯国不会无缘无故的衰弱,当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强

  • 一代名臣范雎,身为国相却睚眦必报,为报仇起家,因报恩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范雎

    曾几何时,范雎也是个热血青年,胸怀报国之志,一心想为国效力。可惜,魏国用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宗室贵族者不用。范雎出身寒微,又没有资金周游列国,只好投在魏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范雎的策论是很厉害的。《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他的那部分共六千余字,大半篇幅是在写他献给秦昭襄王的策略。他和须贾去齐国办事,齐

  • 秦王为何宠信范雎?不止因为他提出远交近攻,帮秦王亲政才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范雎

    文|飞鱼说史当时间划过战国的天空,西方落日的余晖产生的热量渐渐压倒了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就好似盛夏时分。战国中后期,秦国对于六国而言,虽地处华夏的西部边陲,但它的热,已经让东部的诸侯产生了畏惧,因为虎狼秦国,吞并诸侯统一华夏的心早已暴露无遗。有人说,秦国能攻灭六国,是因为六国君主的昏庸,其实这只是次

  • 秦昭襄王为何能再三原谅范雎,却一定要杀死白起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范雎

    战神白起是战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尤其是长平一战,更是杀得天下心惊,击败了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对抗的赵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然而,这样一位大功臣,却没有等到荣华富贵,反而是宝剑赐死。与白起相对的,却是秦昭襄王再三原谅了与白起不和的丞相范雎。正是

  • 范雎远交近攻,开长平之战;白起一战封神,坑40万赵国降卒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范雎

    范雎成为秦相,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开始逐步蚕食相邻的魏国、韩国、赵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韩国,首先攻占荥阳,将韩国切断成三截,使韩国随时面临被肢解的风险。两年后,秦国再次出兵,占领野王(今河南沁阳),阻断了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成了成了韩国孤悬域外的飞地。公元

  • 被扔到厕所中羞辱,最后装死逃生,看范雎如何成就传奇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范雎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不仅为我们上演了一出从贫弱一步步走向征服六国的励志大剧,还发生了一些令人流传至今的故事和为人所熟知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宣太后。本来当上了皇帝的秦昭王就是一个空有虚名的皇帝,秦国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宣太后的手中。宣太后还重用了自己的弟弟们和儿子们,可以说秦国的政治和

  • 春秋六国组队攻打秦国,范雎做了一件事,六国联盟顿成一盘散沙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范雎

    01话说春秋战国时候,看到齐国蒸蒸日上,兵强马壮,胆小怕事的魏王坐不住了。原因很简单,想当年,齐湣王骄横,燕国联合楚、魏、赵、韩,一举抢占了人家70多座城池,并二一添作五,全给分了。齐湣王仓皇出逃,途中被杀。所幸内外交困之际,齐襄王临危即位,齐将田单力挽狂澜,这才免遭亡国之灾,得以复兴。俗言:君子报

  •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杀白起,却放过范雎?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范雎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5000多年的时间里,和平与动荡、分裂与统一一直都是并存的,每一个政权其实背后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势力,其中掌握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势力是最有话语权的,尤其是相对动荡的时期。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表面看来是被人陷害致死,但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另有玄机。这个人就是白起。提到他,估计很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