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是他意识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远比酒桌上吹牛皮来得有意义。
领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句话,总是伴随着许多辛酸的过往。
蜘蛛侠里有这样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大学生跳槽频繁、明星学历造假、广东老板高价招工人等等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眼界高于能力。
我们的社会,它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生存、发展、享受的权利。在这个大集体中,我们分工合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各自的能力适合什么程度的工作,都会渐渐定型。
我们想要更好的工作,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了。如果有人想通过其它方法达到更高的位置,才能配不上职位,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才不配位的故事。
1、丞相病了
公元前256年
范雎是秦国的丞相,备受君王宠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生活得很快乐了。
可是,范雎最近反而很忧虑,吃饭的时候往往几口入腹,就不再动筷,这可是他以往最爱吃的饭菜。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像以往那样踏实了,总是半夜突然惊醒过来,显得极为恐慌。家人们急坏了,这难道是生病了吗?
结果医生请来了几个,人家又摇摇头说丞相并没有事,只是有心病,静养几日即可。
郑安平降赵、王稽叛秦
公元前257年,此时武安君白起已经被范雎害死,秦国对赵国发起的灭国战争邯郸之战进入僵持阶段。
长平之战后,秦国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企图灭亡赵国。但经历了白起坑杀四十多万赵军的行为,赵国人对秦人恨之入骨,都踊跃参军,誓死卫国。王陵打了一年都无可奈何,范雎便派遣久经沙场的王龁为主帅,郑安平为侧翼,奔赴邯郸战场,打算为这场僵持已久的战争画上一个句号。
只是,援军赶过去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魏赵楚三国联军的合围,秦军不敌,王龁率秦军主力连退百里。而侧翼郑安平的军队更惨,不仅没有起到突袭的目的,还脱离主力,被数倍于自己的联军包围住了。
刚开始的时候,郑安平还试图突围,几轮下来,部队损失惨重,而且粮草所剩无几。赵军本欲等他们人困马乏再全歼秦军,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不妨尝试说服郑安平投降赵国,一来可以减少自己士兵的伤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打击秦军主力的士气,提升自己这方联军的气势。
赵王便差人过去许诺武阳君的爵位,劝降郑安平,郑安平本身就是魏国人,对秦国并没有感情,很干脆就投降了。
而范雎提拔的另一位河东太守王稽,此时也被下属举报,涉及出卖国家情报而被处死。
2、才不配位,是一种慢性谋杀
按照秦律,举荐的人若是犯下重罪,举荐人本因连坐,郑安平、王稽的事情足够范雎被夷三族了,由于秦昭王对他过往功绩的肯定,硬是下令全国不准议论郑安平的事情,免去了范雎的责任。
范雎本人却因为这件事得了心病,不久就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没过多久就在心病折磨下逝去了。
事情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情,范雎当初在魏国因为齐襄王的赏识,而受到须贾和魏国宰相魏齐的怀疑迫害。幸好看守心软,又得到魏人郑安平和秦国使者王稽的帮助逃往了秦国。
当上丞相后,范雎为了报答郑安平和王稽,就举荐郑安平做了白起手下的将军、王稽做了太守。
范雎报答了恩情,却没有想到给予了恩人高官厚禄之后,他俩并没有管理军队、治理地方的经验和能力。
就如同现在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工作是需要不同能力的人去做的,比如擅长数学的人,你让他去教政治,显然是不行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突然到了另一个不同地位置上,原本评价很高的人或许就会突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时间长了,底下的员工有意见,上面的领导不满意,自己做得也很困惑,没有动力。这就是才不配位,自寻烦恼了。
所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量力而行。要相信你自己,所有的成功方式终,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拼搏得来的成就才是最问心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