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王之国危于累卵”,这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的吗?

“秦王之国危于累卵”,这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林开意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1/26 1:43:50

范雎碰的软钉子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最早是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中的,毛遂自荐于赵国平原君,去往楚国谈判取得成功,平原君说: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这话是相当有分量,先是承认自己有眼无珠,再说是毛遂之口舌重过九鼎、可敌百万雄师。战国时期这样的口舌伶俐之人虽多,但顶尖者也不过两掌之数,而秦国的范雎位列其中之一。范雎是一个幸运儿,在那个时代能言善辩的说客很多,但大部分人都没得到一个良好平台和机会,而范雎却能从深渊低谷中腾跃而上,成为秦国之相。

奉命出使魏国的秦臣王稽,带着范雎一同归国,向秦昭襄王复命。王稽带着范雎口信告知秦昭襄王:“秦王之国危於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秦王你的国家已经危险到层层堆蛋的地步,能得到我的策略并进行采用的话才安全。但是一定要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秦昭襄王不以为意,根本不信,给他安排寒舍居住和粗劣食物吃。就这样,范雎等待了一年多,均未得到秦昭襄王的传召。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馀。

当时的秦昭襄王正意气风发,即位为秦君三十六年之久的他已经颇有成就,不输祖先秦穆公、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幽死於秦。秦东破齐。湣王尝称帝,後去之。数困三晋”,他有骄傲和自豪的资本,所以他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那些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秦昭襄王厌恶纵横家,也从不听他们的话。因此才有冷待范雎长达一年的时间,若范雎再不行动,怕是再也没机会了。

以死亡作为筹码进行面谈

范雎上书了一份言语激进的奏折,说动了秦昭襄王,代价是“一语无效,请伏斧质”,只要一句话是废话,就请你用斧头砍了我。最终秦昭襄王召被冷处理一年多的范雎入宫面谈。范雎与秦昭襄王的初次交流是一句“秦王之国危于累卵”,秦昭襄王认为这是恐吓,范雎提高身价的一个激语手段,但这真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吗?范雎用事实告诉我们和秦昭襄王:我没有骗人!

当时秦国国相穰侯魏冉,是秦昭襄王母亲的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三个时期。魏冉用铁血杀戮的手段为从燕国归来的嬴稷扫平动乱,稳固其秦王之位。正因如此,魏冉地位崇高且牢固,先后担任五次秦国宰相,时间长达二十五年,是秦国历史上为相时间最长的一位。秦昭襄王即位时虽已二十岁,却并没有亲政,而是由其母秦宣太后临朝听政,魏冉代为执行,如此一来,秦国史上最强大的外戚集团诞生。秦昭襄王虽在二十二岁行冠礼亲政事,但实际权力还是在秦宣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手中。

他没有骗人

这个外戚集团中,不仅有秦宣太后和国相穰侯魏冉,还有宣太后的幼弟、宣太后的另外两个儿子商陵君与泾阳君,魏冉与此四人并称“四贵”。秦国大大小小的事,秦昭襄王说了不算,求他们才有用。魏冉在秦昭襄王在位前期功大于过,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可在后来权势越来越大,生活骄奢淫逸好过秦王,飞扬跋扈超过秦王,各自都有一片相当大的封地,是当时秦国最大的封建地主。对内,拒绝外来的贤才能人,一反秦国原先一贯任用外来人才的国策,欺骗秦昭襄王;对外,为了一己之私,穿越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就为了扩张自己在齐国边境的封地陶(今山东定陶)。

这不仅危害了秦国的发展利益,山东六国纷纷敌视秦国,让诸国感到秦国的威胁,逼迫其同仇敌忾地合纵抗秦;并且直接威胁到秦昭襄王的统治地位,这个外戚集团已经不把秦昭襄王放在眼里,秦国不断对外扩张的胜利于他们而言,就是他们的胜利,秦国就是他们的秦国。这还不是“危如累卵”吗?

秦国危如累卵,秦昭襄王的地位也是危如累卵,走到后面四贵代秦不是不可以的事,六国的统一也将遥遥无期。范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秦国和秦王的危机痛脚在哪,还可以拿出合适的方案和等待时机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范雎贵为秦国一代名相,却先后除掉两位名将,导致秦国实力大损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范雎

    在战争期间,为了取胜,各方都是极尽所能,除了表面上的军事斗争外,派间谍也是一种常用手段;这间谍也有高低之分,普通的间谍只是探查军情以及虚实,而高深一点的间谍则是影响对方的国情,比如秦国有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就是韩国派间谍郑国去秦国修建的,本意是藉此耗秦国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但没想到此举适得其

  • 秦灭六国的三大功臣:商鞅、魏冉和范雎,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范雎

    说到秦国,我们就会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任用商鞅、魏冉、范雎等人,才有了秦始皇鲸吞天下的资本。秦国百年崛起过程中,秦孝公之后的六任秦王都能知人善任,秦国人才辈出,若论功行赏,当以商鞅、魏冉、范雎三

  • “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范雎,为何要在厕所里装死?-读战国(53)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范雎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3):范雎诈死逃秦文/松鼠爸爸范雎战国进入中后期,一个重要变化是:秦国对六国的打击越来越“稳准狠”,六国的反击余地越来越小,秦国往东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与一个人担任秦相、提出新的统一方略有关。秦昭襄王他就是秦昭襄王的重要搭档——范雎(jū),“

  • 魏冉摔倒范雎吃饱,这场丞相争夺战,秦昭襄王选对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近史说V标签:范雎

    秦昭襄王时代的相位更替很有意思:范睢扳倒了魏冉,然后就成了丞相,蔡泽扳倒了范睢,也继任了丞相。范睢在魏国受辱后,潜逃进秦国,此时当权者是穰侯魏冉,他本人很讨厌外国的宾客,称他们是“国家的蛀虫,扰乱国政的祸首”。所以范雎想要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得扳倒魏冉。穰侯的功劳秦武王在中原得意后就开始飘飘然

  • 范雎是小人吗?他的历史功劳和张仪相比,哪个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范雎

    范睢和张仪都是得志之后,报复心爆棚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里受到伤害之后,把对祖国的好感全部抛到太平洋里面去了。一,范睢是魏国人,他有才华,出使齐国,因为齐王欣赏他,遭到须贾的嫉妒,然后被自己的老板魏齐打得快要死了在受尽屈辱之后,他得到朋友郑安平的帮助,随秦国使者王稽一起到了秦国。秦王求贤若渴,范睢赶

  • 战国时期的“诸葛亮”?看范雎如何在战国时期在秦朝玩转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范雎

    说起范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熟悉。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被大家熟知的人,却左右了战国时期的战争走向,使秦国一举走向霸主地位,为后来始皇帝的一统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范雎这位伟大的纵横家,天下一统的局面就要往后延迟不少年。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位战国时期的“诸葛亮”,看他如何在秦国

  • 才不配位有多坑?范雎提拔的恩人,一个出卖情报,一个投降叛国!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范雎

    一个男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是他意识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远比酒桌上吹牛皮来得有意义。领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句话,总是伴随着许多辛酸的过往。蜘蛛侠里有这样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学生跳槽频繁、明星学历造假、广东老板高价招工人等等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眼界高于能力。我们的社会,

  • 秦昭襄王也有义薄云天的情怀,决心替范雎报仇,谁说君王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范雎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共需3分钟阅读)公元前270年,范雎受人污蔑,在魏国受尽屈辱,差点死去起初,魏王国人范雎,随着魏王国国务官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国王田法章因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特地送他一些礼物,包括黄金和饮食。而须贾这个猪脑袋,可能灌水灌得太多了,妒忌心会使一个人失去理智,这个草包居

  • 邯郸之战,战国三公子共抗强秦;命途殊异,白起范雎不同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范雎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秦军趁机向北攻占太原,向西夺取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向东越过太行山进抵武安(今河北省邯郸市西)。此时,秦军距邯郸不足百里,白起决定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国异常恐惧,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咸阳游说范雎。于是范雎向秦王建议,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昭王当

  • 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只因他做了3件错事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范雎

    文|飞鱼说史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战国也在酝酿着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华夏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战国七雄作为有实力和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诸侯国,相互攻伐也变成了十分平常的一件事情。但兴衰有因,诸侯国不会无缘无故的衰弱,当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