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是秦昭襄王的“四贵”之一,为何范雎一到,他就被撵出朝廷

此人是秦昭襄王的“四贵”之一,为何范雎一到,他就被撵出朝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蔺汉涛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4/1/24 7:10:33

公子悝曾是秦国秦昭襄时期“四贵”之一,在秦国风光一时,不过最终却遭到了驱逐。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子悝,号高陵君,出生时间不详,嬴姓,赵氏,名悝。他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和泾阳君公子芾的弟弟。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因为举鼎被鼎砸死后,宣太后和她的异父弟魏冉,在燕、赵两国的帮助下,让宣太后的儿子嬴稷回国继位。由于嬴稷年纪还小,因此宣太后代为执掌朝政。

宣太后执掌朝政以后,公元前305年,平定了公子壮等人的叛乱。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宣太后大肆使用并封赏娘家人和自己的儿子。异父弟魏冉、同父弟芈戎、儿子公子芾、儿子公子悝四人,并称当时的“四贵”。宣太后把异父弟魏冉封为穰侯,让他四次担任宰相。同父弟芈戎初封为华阳君,又改封新城。亲儿子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又改封宛地。

同样作为亲儿子的公子悝,也获得了极好的分封。先是被封在彭地,公元前291年,秦将司马错攻打韩国,夺取轵和邓两地后,宣太后把邓地封给公子悝。

一时之间,秦国朝廷变成了宣太后家人的天下。

秦昭襄王嬴稷逐渐长大,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了,但是宣太后并不让他亲政。朝中的大权,依然掌控她和魏冉的手里。直到后来,范雎来到秦国,才改变了这一切。

范雎到来后,不仅为秦昭襄王制定了“远交近攻”称霸诸侯的策略,更重要的,他促成秦昭襄王果断采用集权措施,罢免了穰侯魏冉的宰相职务,让范雎当宰相。同时,把魏冉、芈戎、公子芾、公子悝全部撵出朝廷,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封地。这样,“四贵”就全部失势了。

公子悝还没有到他的封地就去世了。

死的原因,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或许是生病,也或许是惊吓过度。总之,作为一个被母亲宣太后宠爱的“妈宝男”,在历史上并有什么贡献,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力。当保护伞不能再保护他的时候,他也就迅速被摧折了。

(参考资料:《史记·秦本纪》《史记索隐》)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范雎对秦昭王如长夜明灯,远交近攻定秦国策,快意恩仇自当由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范雎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白起采取掏心战术,一举攻占楚都郢城,在此建立南郡,把楚国由长江流域打到了淮河流域,但秦国并没有停下征战的步伐。公元前275年,秦伐魏,攻至魏都大梁,魏不得已而割地求和。公元前273年,魏国、赵国攻打韩国,秦国出兵救援。武安君白起带领秦军昼夜兼程,千里奔袭,只用八天时间,从咸阳

  • 蔡泽为何能够说服范雎辞去丞相,让他上台?他当上丞相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范雎

    范睢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他的经历颇为励志,原本他只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后来因为齐王欣赏而被魏国相国魏齐怀疑叛国,差点活活打死。在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下,他逃到秦国并凭借自己的本领获得秦昭襄王的认可,从魏国逃犯成为了秦国的相国。一、一步错步步维艰范雎的一生做了一件永远抹不去的污点,他因为嫉妒在长

  • 范雎嘲讽秦王是“妈宝男”,秦王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将他奉为客卿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范雎

    公元前271年,已经在位三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收到一份署名张禄的上书。读完之后,秦昭襄王面露喜色,随即召见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禄。张禄究竟是何许人也,又写了些什么内容,能够让一向风轻云淡的秦王,表现得如此激动?《史记》记载,张禄是秦国名相范雎的化名。范雎本是魏国人,得罪了魏国丞相魏齐,被家丁们打断了肋

  • 范雎:装死逃过一劫,做了秦相后,羞辱须贾,逼死魏齐,睚眦必报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陪须贾出使齐国,好心助他从齐国逃出生天,一回魏国,须贾就给他扣上暗通齐国的帽子。魏齐让人用带刺荆条鞭打范雎,将他肋骨打断,牙齿打落,血肉模糊。一会儿,范雎纹丝不动,行刑人见此就上报给魏齐。丞相魏齐此刻正饮酒作乐,听到范雎已死不以为意,吩咐下人道:“用苇席裹着扔到茅厕里。”随后,魏齐还让在场的宾客

  • “秦王之国危于累卵”,这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碰的软钉子“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最早是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中的,毛遂自荐于赵国平原君,去往楚国谈判取得成功,平原君说: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这话是相

  • 范雎贵为秦国一代名相,却先后除掉两位名将,导致秦国实力大损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范雎

    在战争期间,为了取胜,各方都是极尽所能,除了表面上的军事斗争外,派间谍也是一种常用手段;这间谍也有高低之分,普通的间谍只是探查军情以及虚实,而高深一点的间谍则是影响对方的国情,比如秦国有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就是韩国派间谍郑国去秦国修建的,本意是藉此耗秦国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但没想到此举适得其

  • 秦灭六国的三大功臣:商鞅、魏冉和范雎,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范雎

    说到秦国,我们就会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任用商鞅、魏冉、范雎等人,才有了秦始皇鲸吞天下的资本。秦国百年崛起过程中,秦孝公之后的六任秦王都能知人善任,秦国人才辈出,若论功行赏,当以商鞅、魏冉、范雎三

  • “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范雎,为何要在厕所里装死?-读战国(53)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范雎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3):范雎诈死逃秦文/松鼠爸爸范雎战国进入中后期,一个重要变化是:秦国对六国的打击越来越“稳准狠”,六国的反击余地越来越小,秦国往东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与一个人担任秦相、提出新的统一方略有关。秦昭襄王他就是秦昭襄王的重要搭档——范雎(jū),“

  • 魏冉摔倒范雎吃饱,这场丞相争夺战,秦昭襄王选对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近史说V标签:范雎

    秦昭襄王时代的相位更替很有意思:范睢扳倒了魏冉,然后就成了丞相,蔡泽扳倒了范睢,也继任了丞相。范睢在魏国受辱后,潜逃进秦国,此时当权者是穰侯魏冉,他本人很讨厌外国的宾客,称他们是“国家的蛀虫,扰乱国政的祸首”。所以范雎想要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得扳倒魏冉。穰侯的功劳秦武王在中原得意后就开始飘飘然

  • 范雎是小人吗?他的历史功劳和张仪相比,哪个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范雎

    范睢和张仪都是得志之后,报复心爆棚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里受到伤害之后,把对祖国的好感全部抛到太平洋里面去了。一,范睢是魏国人,他有才华,出使齐国,因为齐王欣赏他,遭到须贾的嫉妒,然后被自己的老板魏齐打得快要死了在受尽屈辱之后,他得到朋友郑安平的帮助,随秦国使者王稽一起到了秦国。秦王求贤若渴,范睢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