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肯定是尽人皆知的一本书,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对这本书都是不陌生的。作为古代兵家的代表作,即使是现如今,孙子兵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仅是国人进行研究,即使是外国人,对孙子兵法仍然有所研究。这足以说明孙子兵法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更是从侧面反应了孙子兵法的价值。
作为中国的兵家之圣与兵学之祖,孙武拥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但所谓人红是非多,古代也是这样,围绕在孙武身上的话题很多。历史上,关于孙武的争议不在少数,争议最大的焦点就是孙武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很多人认为孙武是孙膑或者伍子胥。无论是这两人中的哪一个,都是历史上的军事家。
这一点与孙武是相同的。根据现如今的考古来看,孙武在历史上肯定是存在的,孙武不是孙膑也不是伍子胥。公元1200年,南宋军事学家叶适认为,“凡、孙武者,皆辩士妄想标指,非事实”,认为孙武其人子虚乌有,根本不存在。从这时候起,人们对孙武到底是不是存在,就产生了争议。
历史上很多学者都认为孙武是不存在的,甚至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司马迁在记载史记的时候,将孙膑误写为孙武。南宋到近代,质疑孙武是否存在的学者数不胜数,还有认为孙武即伍子胥,于是孙武是否存在就成了一个千年之争。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其主要活动时期为公元前5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他所撰写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名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那么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竟然成为了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争议的内容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就是说孙武到底在历史上存在不存在。
《史记》之前,文献上鲜有提及孙武的,春秋晚期出现的《左传》中,从始至终为吴王阖闾出谋划策的是伍子胥。即便《史记》,对孙武记载也极为简略。这样的史籍资料,竟然没有对孙武进行大规模的记载,确实是有反常态的。史记中,对孙武的记载仅仅三件事。这样的记载太过潦草。
司马迁对吴楚之战的孙武,只描写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这么一句话。因此,古今学者质疑孙武是否存在,并非无理取闹或哗众取宠,的确存在客观情况。1972年,考古专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挖出了两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汉代竹简。
正是因为此次考古,才证实了孙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竹简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就是“银雀山汉简”。其中,出土的古代兵书包括《尉缭子》、《六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银雀山汉墓挖掘出来的《孙子兵法》,尽管不太完整,但却证实在西汉之前,《孙子兵法》已经流传。
其次也说明孙膑是孙膑、孙武是孙武,这是两个人。在史记中,出现了“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等记载,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孙武确有其人。那么历史上的孙武战绩如何呢?吴国和楚国为争夺江淮流域控制权爆发了一场大战,历史上称之为“吴楚之战”。
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最大的功臣是夫概,而孙武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吴楚之战中,吴王阖闾亲自领兵,必然是三军主帅,伍子胥曾是楚国贵族,是军师谋主,吴王之弟夫概是大军先锋,孙武是作为部将从征,所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楚之战的孙武仅是“孙子与有力焉”。
吴楚之战后,史书上再也没有了孙武的记载,《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那么孙武到底会去了哪呢?根据现如今的史籍资料来看,孙武死于“焚尸之战”,根本没有逃回吴国。这个说法应该是成立的。总的来说,从吴楚之战来看,孙武并未力挽狂澜,真实指挥能力确实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