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雎帮秦昭王加强王权成就帝业,却因睚眦必报性格让自己蒙上污点

范雎帮秦昭王加强王权成就帝业,却因睚眦必报性格让自己蒙上污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摄影师乐民 访问量:4831 更新时间:2023/12/11 15:32:25

范雎出生不详,死于公元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人。因为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早年周游列国想要有所作为,却不诸侯待见,只好回到魏国,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一次须贾带着范雎去齐国办事,齐襄王却背着须贾送范雎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让须贾以为是范雎出卖情报,对他很怨恨。回到魏国把这件事告诉魏国宰相魏齐。魏齐很生气让人把范雎打到昏死,还让人在他身上撒尿。范雎假死逃过,改名为张禄,藏了起来。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遇到范雎。王稽发现他是个人才就把他带回秦国。却一年多没有受到秦昭王接见,让范雎住在客舍,给他粗劣的饭食吃。

当时秦国四大贵族,穰侯魏冉、华阳君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而泾阳君、高陵君都是秦昭王的同胞弟弟。穰侯担任国相,华阳君、泾阳君和高陵君更番担任将军,他们都有封赐的领地,由于宣太后庇护的缘故,他们私家的富有甚至超过了国家。等到穰侯担任了秦国将军,他又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想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

范雎听说此事觉得是一个机会,于是就给秦昭王写了一封信。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东出攻打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和齐国保持良好关系。秦昭王觉得范雎是一个人才,而且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赶紧派车把他接来,并且拜他为客卿。

范雎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就提醒秦昭王要加强王权,秦昭王在公元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拜范雎为相。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换掉廉颇,让白起大破赵军。

李斯范雎的评价很高说:“对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才能卓著但是性格也是十分的鲜明:

一、恩怨分明、睚眦必报,首先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对于自己的恩人则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太守。

二、嫉贤妒能。长平之战后,范雎嫉妒白起的军工,借秦昭王之手逼迫白起自杀。

三、对秦王的忠诚。在他的心中秦王是高于秦国的。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投降赵国,王稽也因为通敌之罪被诛杀。按照秦国法令,举荐了官员而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同样按被举荐官员的罪名治罪。虽然秦王念及旧情不忍加罪于他。但是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幸,不得不举荐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司马光对他评价说道:“也若雎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搤其吭而夺之耳。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雎真倾危之士哉!”

举报/反馈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白起军功卓著被称为“战神”,被秦王赐死,范雎却背锅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范雎

    白起,战国时秦国大将,武安君,他身上贴着三个标签。1:战神,2:杀神,3:冤枉。战神——白起一生没打过一次败仗,从军40年,为秦国攻城掠地,未尝一次败绩;杀神——白起历来有杀俘的恶习,先后屠杀近百万降卒,因而也被称为“人屠”。冤枉——白起功高,被权臣范雎所忌惮陷害,终于被自己的老上级秦王冤杀。白起剧

  • 此人是秦昭襄王的“四贵”之一,为何范雎一到,他就被撵出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范雎

    公子悝曾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四贵”之一,在秦国风光一时,不过最终却遭到了驱逐。这是怎么回事呢?公子悝,号高陵君,出生时间不详,嬴姓,赵氏,名悝。他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和泾阳君公子芾的弟弟。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因为举鼎被鼎砸死后,宣太后和她的异父弟魏冉,在燕、赵两国的帮助下,让

  • 范雎对秦昭王如长夜明灯,远交近攻定秦国策,快意恩仇自当由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范雎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白起采取掏心战术,一举攻占楚都郢城,在此建立南郡,把楚国由长江流域打到了淮河流域,但秦国并没有停下征战的步伐。公元前275年,秦伐魏,攻至魏都大梁,魏不得已而割地求和。公元前273年,魏国、赵国攻打韩国,秦国出兵救援。武安君白起带领秦军昼夜兼程,千里奔袭,只用八天时间,从咸阳

  • 蔡泽为何能够说服范雎辞去丞相,让他上台?他当上丞相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范雎

    范睢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他的经历颇为励志,原本他只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后来因为齐王欣赏而被魏国相国魏齐怀疑叛国,差点活活打死。在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下,他逃到秦国并凭借自己的本领获得秦昭襄王的认可,从魏国逃犯成为了秦国的相国。一、一步错步步维艰范雎的一生做了一件永远抹不去的污点,他因为嫉妒在长

  • 范雎嘲讽秦王是“妈宝男”,秦王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将他奉为客卿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范雎

    公元前271年,已经在位三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收到一份署名张禄的上书。读完之后,秦昭襄王面露喜色,随即召见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禄。张禄究竟是何许人也,又写了些什么内容,能够让一向风轻云淡的秦王,表现得如此激动?《史记》记载,张禄是秦国名相范雎的化名。范雎本是魏国人,得罪了魏国丞相魏齐,被家丁们打断了肋

  • 范雎:装死逃过一劫,做了秦相后,羞辱须贾,逼死魏齐,睚眦必报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陪须贾出使齐国,好心助他从齐国逃出生天,一回魏国,须贾就给他扣上暗通齐国的帽子。魏齐让人用带刺荆条鞭打范雎,将他肋骨打断,牙齿打落,血肉模糊。一会儿,范雎纹丝不动,行刑人见此就上报给魏齐。丞相魏齐此刻正饮酒作乐,听到范雎已死不以为意,吩咐下人道:“用苇席裹着扔到茅厕里。”随后,魏齐还让在场的宾客

  • “秦王之国危于累卵”,这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碰的软钉子“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最早是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中的,毛遂自荐于赵国平原君,去往楚国谈判取得成功,平原君说: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这话是相

  • 范雎贵为秦国一代名相,却先后除掉两位名将,导致秦国实力大损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范雎

    在战争期间,为了取胜,各方都是极尽所能,除了表面上的军事斗争外,派间谍也是一种常用手段;这间谍也有高低之分,普通的间谍只是探查军情以及虚实,而高深一点的间谍则是影响对方的国情,比如秦国有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就是韩国派间谍郑国去秦国修建的,本意是藉此耗秦国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但没想到此举适得其

  • 秦灭六国的三大功臣:商鞅、魏冉和范雎,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范雎

    说到秦国,我们就会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任用商鞅、魏冉、范雎等人,才有了秦始皇鲸吞天下的资本。秦国百年崛起过程中,秦孝公之后的六任秦王都能知人善任,秦国人才辈出,若论功行赏,当以商鞅、魏冉、范雎三

  • “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范雎,为何要在厕所里装死?-读战国(53)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范雎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3):范雎诈死逃秦文/松鼠爸爸范雎战国进入中后期,一个重要变化是:秦国对六国的打击越来越“稳准狠”,六国的反击余地越来越小,秦国往东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与一个人担任秦相、提出新的统一方略有关。秦昭襄王他就是秦昭襄王的重要搭档——范雎(j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