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雎:一个小人物逆袭成总裁助理,只用了两个字“嗯啊”

范雎:一个小人物逆袭成总裁助理,只用了两个字“嗯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海君平叔 访问量:2800 更新时间:2024/1/22 19:54:21

历史上不乏小人物逆袭成功的例子,从一个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了总裁助理,范雎就是其中的一个。

范雎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他最初给魏国的魏王打工,打工的日子很苦,没有出头日不算,还差点丢了性命。

走投无路的范雎来到了秦国,只用了一招就逆袭成了秦昭王的宰相,他用“嗯啊”就吊足了秦昭王的胃口,随后拜其为客卿。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芮城人 ,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芮城人。战乱时期,谋士很吃香,范雎脑瓜灵活口才好,于是他就应聘做了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须贾发现范雎是个人才,这就应了那句话:“是椎子总要出尖儿,是金子不会被埋没”。此后须贾经常带着范雎出使诸侯国,范雎的外交能力得到各国君王的称赞。

有一次,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当时的齐襄王是范雎的粉丝,久违其名,未见其人,这次见到了活的范雎了,两人抵足而眠彻夜长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临别时,齐襄王赠给了范雎一些黄金和酒肉,这时候齐襄王就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须贾。

须贾心中恼恨范雎抢了自己的风头,在齐国又不便发泄,只能强忍怒火带着范雎回了魏国。

回去以后,须贾就向魏国宰相魏齐告状,诬陷范雎出卖情报,收受齐襄王的黄金和酒肉。魏齐大怒,不听范雎的辩解,命人把范雎打了个半死。

魏齐看着奄奄一息的范雎,由于着急去喝酒,就命下人把范雎扔到了厕所里。

魏齐带着一班人走了,昏迷在厕所里的范雎慢慢苏醒了,他求看守把他放了,以后必定重金相送。看守就请示魏齐,说范雎已经死了,把他扔了算了。

魏齐说“一个死人留着他有什么用,赶紧扔了去”。就这么着,看守用席子裹着范雎把他救了出去。

范雎死里逃生化名张禄隐居乡间,此时他已经落魄成了一个叫花子。

转眼五年过去了,总这样混日子也不是事儿,范雎决定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灵活的头脑求功名。思来想去,秦国最强大,这几年他也没闲着,已经把秦国方方面面分析透了,于是他就倾尽所有,买了一件粗布衣服穿上,徒步去了秦国。

此时秦国是秦昭王当政的第36个年头。

秦昭王嬴稷是秦惠文王和芈月的儿子,秦武王赢荡因举鼎被砸死以后,武王没有儿子,芈月就和他的异父弟穰侯魏冉以及同父弟华阳君芈戎拥立嬴稷为王,嬴稷就是秦昭王。

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是秦昭王的舅舅,有道是:“娘亲舅大”。嬴稷继位的时候年龄还小,大权就由母亲芈月也就是宣太后和两个舅舅共同掌管。

这样以来,母亲和两个舅舅就形成了朝中的两大势力,到后来宣太后宠爱他的两个小儿子,即秦昭王的同母弟泾阳君和高陵君,朝中的大权就由这5个人掌管,多年以来盘根错节把持朝政。

即便后来昭王长大亲政了,由于这5个人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昭王就像傀儡一样发挥不出能力。

范雎来到秦国面对的就是这种复杂的政治情况。

话说范雎到了秦国后,在朋友的举荐下去拜见秦昭王。进到宫里,范雎故意四处乱走。这时侍卫呵斥道:“你别乱走动,一会大王就来了!”

范睢眼光一扫,看到有人站在屏障后面观察他,认定是秦昭王,于是大声说:“我听说秦国只有穰侯和太后,哪有什么王呢?”

秦昭王一听急忙走出屏障,范雎这句话触到了他的痛处。

秦昭王说自己来晚了,请多多包涵,侍卫们感到很惊讶,大王怎么对一个叫花子般的人如此客气呢?

秦昭王吩咐左右都退下,宾主落座,昭王恭敬地对范睢说:“先生请赐教,我该怎么做”。

范睢知道他要问什么,只是:“嗯!嗯!啊!啊!”

王连问三次,范睢三次都是“嗯、嗯、啊、啊”,就是不说实际问题。情急之下,秦昭王普通一声跪倒央求道:“先生终究不肯赐教吗?”

范睢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吊足了昭王胃口,于是说,不是我不肯赐教,现在我刚到秦国,和大王关系还很生疏,而我所要说的,却是关于君臣之间和骨肉至亲之间的事。今天说了,明天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随后范雎话锋一转继续道:“人固有一死,死也没有什么可怕,只要我所说的话对秦国有利,即便因此被杀,我也认了,我所顾虑的是:“天下有才能的人们,看见我为秦国尽忠被杀,那么恐怕他们就会‘杜口裹足’,莫肯向秦了!

“杜口裹足”的意思是不敢前来献计策,从这以后“杜口裹足”也就成了一句成语典故。

范睢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秦昭王,当即拜范雎为客卿,随后范雎为昭王出主意驱逐后党和舅舅派。再后来,昭王拜范睢为宰相,收回了舅舅魏冉的相印,叫舅舅回到老家养老去了;接着让太后撤政,不许母亲再过问朝政;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也都迁出国都去了关外……

自此秦昭王最终大权在握,范睢当了好多年的宰相,他的“远交近攻”政策使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秉烛读春秋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范雎帮秦昭王加强王权成就帝业,却因睚眦必报性格让自己蒙上污点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范雎

    范雎出生不详,死于公元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人。因为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早年周游列国想要有所作为,却不诸侯待见,只好回到魏国,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一次须贾带着范雎去齐国办事,齐襄王却背着须贾送范雎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让须贾以为是范雎出卖情报,对他很怨恨。回到魏国把这件事告诉

  • 白起军功卓著被称为“战神”,被秦王赐死,范雎却背锅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范雎

    白起,战国时秦国大将,武安君,他身上贴着三个标签。1:战神,2:杀神,3:冤枉。战神——白起一生没打过一次败仗,从军40年,为秦国攻城掠地,未尝一次败绩;杀神——白起历来有杀俘的恶习,先后屠杀近百万降卒,因而也被称为“人屠”。冤枉——白起功高,被权臣范雎所忌惮陷害,终于被自己的老上级秦王冤杀。白起剧

  • 此人是秦昭襄王的“四贵”之一,为何范雎一到,他就被撵出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范雎

    公子悝曾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四贵”之一,在秦国风光一时,不过最终却遭到了驱逐。这是怎么回事呢?公子悝,号高陵君,出生时间不详,嬴姓,赵氏,名悝。他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和泾阳君公子芾的弟弟。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因为举鼎被鼎砸死后,宣太后和她的异父弟魏冉,在燕、赵两国的帮助下,让

  • 范雎对秦昭王如长夜明灯,远交近攻定秦国策,快意恩仇自当由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范雎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白起采取掏心战术,一举攻占楚都郢城,在此建立南郡,把楚国由长江流域打到了淮河流域,但秦国并没有停下征战的步伐。公元前275年,秦伐魏,攻至魏都大梁,魏不得已而割地求和。公元前273年,魏国、赵国攻打韩国,秦国出兵救援。武安君白起带领秦军昼夜兼程,千里奔袭,只用八天时间,从咸阳

  • 蔡泽为何能够说服范雎辞去丞相,让他上台?他当上丞相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范雎

    范睢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他的经历颇为励志,原本他只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后来因为齐王欣赏而被魏国相国魏齐怀疑叛国,差点活活打死。在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下,他逃到秦国并凭借自己的本领获得秦昭襄王的认可,从魏国逃犯成为了秦国的相国。一、一步错步步维艰范雎的一生做了一件永远抹不去的污点,他因为嫉妒在长

  • 范雎嘲讽秦王是“妈宝男”,秦王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将他奉为客卿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范雎

    公元前271年,已经在位三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收到一份署名张禄的上书。读完之后,秦昭襄王面露喜色,随即召见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禄。张禄究竟是何许人也,又写了些什么内容,能够让一向风轻云淡的秦王,表现得如此激动?《史记》记载,张禄是秦国名相范雎的化名。范雎本是魏国人,得罪了魏国丞相魏齐,被家丁们打断了肋

  • 范雎:装死逃过一劫,做了秦相后,羞辱须贾,逼死魏齐,睚眦必报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陪须贾出使齐国,好心助他从齐国逃出生天,一回魏国,须贾就给他扣上暗通齐国的帽子。魏齐让人用带刺荆条鞭打范雎,将他肋骨打断,牙齿打落,血肉模糊。一会儿,范雎纹丝不动,行刑人见此就上报给魏齐。丞相魏齐此刻正饮酒作乐,听到范雎已死不以为意,吩咐下人道:“用苇席裹着扔到茅厕里。”随后,魏齐还让在场的宾客

  • “秦王之国危于累卵”,这是范雎吓唬秦昭襄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范雎

    范雎碰的软钉子“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最早是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中的,毛遂自荐于赵国平原君,去往楚国谈判取得成功,平原君说: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这话是相

  • 范雎贵为秦国一代名相,却先后除掉两位名将,导致秦国实力大损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范雎

    在战争期间,为了取胜,各方都是极尽所能,除了表面上的军事斗争外,派间谍也是一种常用手段;这间谍也有高低之分,普通的间谍只是探查军情以及虚实,而高深一点的间谍则是影响对方的国情,比如秦国有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就是韩国派间谍郑国去秦国修建的,本意是藉此耗秦国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但没想到此举适得其

  • 秦灭六国的三大功臣:商鞅、魏冉和范雎,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范雎

    说到秦国,我们就会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任用商鞅、魏冉、范雎等人,才有了秦始皇鲸吞天下的资本。秦国百年崛起过程中,秦孝公之后的六任秦王都能知人善任,秦国人才辈出,若论功行赏,当以商鞅、魏冉、范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