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首富范蠡,并非《史记》里写的那么完美

首富范蠡,并非《史记》里写的那么完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结龙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1/17 23:02:48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自古便为人们所接受的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人,就都有七情六欲,都会有所不足。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真有这么一位“完人”——范蠡。回顾范蠡的一生,实在是诠释了“完美二字”。

事业上,他忠心耿耿,辅助君成就霸业;爱情上,他与佳人的情谊惹得后人羡慕;才智上,他聪明能干广揽天下之财,也因此有“财神”之称……

只要是关于范蠡的,似乎就只有称赞和维护,未见半分负面的评价,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司马迁却说:“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满腹才华,幸得伯乐赏识

谈起范蠡,不得不说他确实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开始他并未得到重用。

不甘平平庸庸度过一生的范蠡始终心怀一腔热血,终于他抓住了机会展示自己。当他听闻宛县县令文种要招揽人才的消息时,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为了得到重视,范蠡决定另辟蹊径,于是他便开始了“装疯”。苦心人天不负,范蠡的“疯言疯语”竟然真的引起了文种的注意。

为了一探究竟,文种派人前往查看,结果一开始只收到了“范蠡是个疯书生”的消息。

文种也是个细心的人,他认为“大凡有才之人,必有独特的性格”,不愿错失人才的他决定亲自前往。当他第二次亲自登门时,范蠡才被他的诚意打动。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范蠡也从此开始遇到了他的“伯乐”。

与文种的深交让范蠡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滋生了许多有识之士,而本身就实力强劲的楚国更是群英荟萃之地。眼见自己没有出头之日,范蠡和文种便约定一同到外闯荡。

一番波折之后,二人来到了越国。在这里,范蠡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位伯乐。

当时的越国国君允常在得知有两位出国名士造访后,立即准备以最高的礼节接待。最终范蠡决定留在越国。

展智慧,助力勾践成霸业

允常死后,他的儿子勾践登上了王位,为报知遇之恩,范蠡尽心尽力辅佐勾践。

范蠡的智慧并不是徒有虚名的,他在治国理政上确实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为了使越国富强,他对勾践忠言自谏。

他认为“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这是他关于治国的理念,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治理下,范蠡始终强调治国要重人事,只有人用,人才,才能促进越国的富强。

在范蠡的辅佐下,勾践将吴王阖闾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吴王阖闾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治而亡了。

命运从不会偏爱某一个人,越国的好运气也没能一直持续下去。一再的胜利喜悦冲昏了勾践的头脑,他开始变得冒进,执意要灭吴。

为此范蠡多次劝谏,指出时机并不成熟,一开始勾践还能听取他的意见,但两年后范蠡再也劝不住勾践的灭吴之心了,越国的悲剧也自此拉开了序幕。

勾践灭吴不成反被囚禁在吴国,越国也遭受了灭顶之灾。面对越国失势,范蠡并未而行,而是始终忠心耿耿。

他对勾践说道:“事已至此,只能委屈大王,先辈为求和,以图东山再起。”这也就为后来勾践的卧薪尝胆埋下了伏笔。

为了更快的东山再起,范蠡毛遂自荐要求陪同勾践一同前往吴国。他直言道:“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

从此,范蠡便和勾践一起,共同面对痛苦的囚禁生活。在吴国,范蠡让勾践忍受了一切屈辱,只为使吴王夫差放松警惕。

经年累月的努力终于让夫差卸下了防备之心,勾践也得以重回故土。

回到越国后,范蠡依旧是兢兢业业,时刻提醒勾践卧薪尝胆,不忘昔日所受之屈辱,同时还致力于提升越国实力,最终促成越国一举灭吴,登上霸主宝座。

功成身退,商界又展雄姿

在帮助勾践实现大业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范蠡会被加功进爵之时,范蠡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离开官场。

从日后文种被杀来看,不得不感叹范蠡的远见之明。离越之后的范蠡,来到了齐国,开始了经商。

是金子总会发光,范蠡的智慧不允许他平庸,即使是经商他也干出了一番名堂,不久便成了齐国首富,也因此被后人称道为“财神”。

根据史料记载,范蠡在齐国经商取得成绩时曾被人举荐为丞相,但他不愿再为世俗所累,索性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了出去,而后隐居上冻。

他的一生,活到了88岁,可谓是自在逍遥,令人羡慕。

纵观范蠡的一生,无论是政治上的忠贞报国,为国君尽心竭力,还是商场上的驰骋英姿、家财万贯,可以说是活出了人们的“理想型”。

司马迁: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如今人们对范蠡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古书记载,那么历史上的范蠡是否真如史书上所写的一般是个“完人”呢?

对此,我们不得而知。历史的长河滚滚流过,留给人们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记载。

从时间上来看,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已经距离范蠡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相距300年之久,可见并不是完完全全地记述原始历史,但是司马迁却将范蠡离开越国后的故事记载的一清二楚,其真实性有待考量。

从司马迁创作的意图上来讲,他是想借范蠡的故事来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他所写的并非是真正的范蠡,而是他理想中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应该有的“完人”的形象。

所以范蠡的故事其实是颇具讽刺意义的,司马迁的《史记》本为记述历史的著作,却硬生生的被写成了寓言故事而丧失了历史的真实性。

无论历史上的范蠡是否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完美”,他的形象都寄寓者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即使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历史的洗礼,范蠡的形象始终深入人心,这也体现了后世人们的一种情怀的寄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标签: 范蠡

更多文章

  • 被沉了水,还是跟随范蠡而去

    历史人物编辑:姜权标签:范蠡

    西施本名叫施夷光,春秋末年的时候出生在中国绍兴。西施长得漂亮,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想要复国,西施忍辱负重被越王勾践献给了吴王夫差,成为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打这之后,吴王啊天天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后来吴王夫差拔剑自刎,结束了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无月战争,吴国

  • 传说中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竟是假的?范蠡墓中的竹简道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范蠡

    引言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杨乘传说西施和范蠡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是令人羡慕的。但是,2004年在江苏发现的古墓群中,根据范蠡墓中的竹简的记载,或许事实并非如此,西施和范蠡的感人爱情可能要被重新定义,西施会去吴国做卧底,也是另有原因。古墓群的发现2004年,在江苏无锡,人们在

  • 范蠡(即陶朱公):人生哲学值得世人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范蠡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古剑,古剑的光芒闪烁着古人的智慧。据说这把古剑组成成分复杂,由多种金属合成;而且各类金属的完美融合,铸造工艺十分罕见。这就是惊艳世人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年依然寒光凛冽。寒光闪烁着科技的光芒,越国能够迅速崛起并称霸诸侯,与先进的冶炼技术有关。除了这把宝剑,越王勾践还给后人留下了

  • 《范蠡救子》范蠡派三子去救二子又改派老大去?为什么自己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必有失标签:范蠡

    《范蠡救子》中,范蠡二儿子在楚国犯了杀人罪,范蠡派小儿去捞二儿子,大儿不服,请求前往,妻子说情,范蠡又改派大儿去。为什么他自己不去呢?范蠡处理这个事情有什么不妥吗?从故事的每个人的性格和所作所为你发现了什么?从故事中,营救二儿是事件的主线,但事实上,二儿最终成了一颗弃子。范蠡说:“杀人者偿命,这是理

  • 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是美丽传说,范蠡墓揭露了真相的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范蠡

    根据《史记》等史书的记载,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霸越之后,急流勇退,“浮海入齐”,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开始了后半生的经商生涯,期间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散家财。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在以前人们的认知中,认为范蠡智谋超群,功成身退,又携美而归,富可敌国,史书中

  • 范蠡文种帮助越国灭掉吴国,除了一展抱负之外,原来还有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范蠡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之后,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一举灭掉吴国,使越国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可以说如果没有范蠡、文种的帮助,勾践使不可能灭掉吴国,称霸天下的。那么范蠡、文种为什么要帮助越国呢?当时的楚国政治腐败。楚国有大批人才不能用,楚平王更是宠信奸臣

  • 范蠡该杀!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薄情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范蠡

    一、记载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创作的14部武侠小说串成的对联,但老先生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还有一部较短的《越女剑》——这部小说以春秋时吴越争霸为故事背景,讲述了范蠡为帮助越王复国,借助“剑神”阿青的剑术操练军队,同时将自己的爱人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实行离间。最终,越王勾践经

  • 春秋战国500年,只有范蠡是完人,司马迁: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范蠡

    范蠡是吴越争霸历史上重要的谋臣,他的存在影响了两国政治格局的变动,其历史形象也彰显了春秋末期一代谋士之风采。春秋时代,战乱纷争。王室衰微,诸侯作兴。中原大国杀伐不断,东南吴越纠葛已久。在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诗篇中,范蠡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国语》、《史记》开始,到《越绝书》、《吴越春秋》问世,范

  • 勾践用谋士的计策灭国,功成后范蠡逃亡,学者:他曾发誓善待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范蠡

    《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史学界公认的珍贵史料,其文学价值、史学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大文豪鲁迅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大家都知道,秦朝统一之后开始大面积的毁史,六国的史书都付之一炬,造成了史学断代。太史公他编篡史书虽然谨慎,但是却做不到所有事都准确,就比如“鸟尽弓藏”这个典故

  • 范蠡,配角抢了主角风头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范蠡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古剑,古剑的光芒闪烁着古代人的智慧。这把古剑组成成分复杂,由多种金属合成;而且各类金属的完美融合,铸造工艺十分罕见。这就是惊艳世人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年岁月依然寒光凛冽。越王勾践留给后人的,除了这把宝剑,还有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剑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简洁,越世家历史“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