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看张仪和苏秦的兄弟情,他是否兑现当初对苏秦的承诺?

看看张仪和苏秦的兄弟情,他是否兑现当初对苏秦的承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晋凯 访问量:3816 更新时间:2024/2/14 4:30:49

#历史#(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张仪,是魏国人,跟苏秦同时是鬼谷子的门徒,一对好基友,一起学习纵横之术,他们一起下山,然后周游列国,寻求展现才能机会。

下山时,鬼谷子和他们说,一个先吉后凶,一个先凶后吉,希望双方能和平共处。

不出鬼谷子所料,苏秦见秦王嬴驷,可惜秦王不肯听一统天下的建议。于是掉头就去先游说最弱小的燕国,开始实现他的合纵同横国际布局,第二步,接着就去赵国游说,赵国国君同意加入。

此时,实然爆发一个意外,秦国名将公孙衍,他率领大军攻击魏国,魏国四万人的主力军溃败,主帅被捉,秦国扬言要进攻赵国。

苏秦为了保护赵国此时不被攻击,想来想去,还是要找一个人可以阻止秦王东扩的步伐才行。

最好的人选就是张仪,苏秦深知张仪的才能和谋略高于自已,这个任务非他莫属。

而此时的张仪同样周游列国,但是郁郁不得志,最惨的是还困在楚国,天天饿肚子。

苏秦想办法把他请到赵国,故意使用激将法,让张仪觉得只有秦国才有力量打击赵国,然后张仪气得急急投奔秦国。

一路上,苏秦暗暗派人帮助张仪,并安排大量金钱进行公关,张仪得偿所愿见到秦嬴驷,双方谈得非常投机。

然后张仪获得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官职位,就是外籍顾问官(客卿)。

此时,一直陪同张仪的随从,对张仪说出苏秦的忧虑,以及苏秦对张仪一路上的暗中帮忙。

张仪也是至情至性的男子,恍然大悟,心怀感激说到:“只要苏秦在世一天,张仪定当全力。”

此后,苏秦顺利完成六国合纵同盟的国际计划,而且该计划在战国后期重提了八次之多。可见合纵同盟计划是阻止秦国最好的方法,可惜各国人心不齐,没有成功把秦国成功打败。

再说苏秦当官的任期,在公元前333年担任合纵同盟盟约长开始,中间辗转了赵国、燕国、齐国等三个国家,最后于公元前317年,被齐国国务官派刺客刺死。

此时,距苏秦下山15年。

那么,是谁破坏了苏秦的合纵同盟战术?是张仪吗?

—————————————————————

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张仪破坏苏秦的合纵同盟战术,因为他那时只是一个客卿身份。

我们注意的是,公元前332年,秦嬴驷再派大将公孙衍使用诈术,煽动齐魏攻击赵国。希望可以破坏合纵同盟。赵国责备苏秦,苏秦只好请求出使燕国,以便对齐国实施报复。

苏秦于是离开赵国,赵国决堤放洪水淹没齐魏大军,齐魏大军撤退。

那么,张仪的活动轨迹究竟是怎样呢,究竟有没有和苏秦交错点呢?答案也是没有的。

公元前328年,秦王派张仪、嬴华攻陷魏国的边城蒲阳。并且张仪说服国君把这个城市归还魏国,也说服魏国割十五个县给秦国。

张仪回国后,升任秦国的宰相。

公元前324年,张仪再率军攻击魏国的一个城市。

公元前322年,秦王国将张仪免职,派往魏王国担任宰相。在此期间,秦王国以张仪秘密厚赠。

此中的事情,后人自然看得非常明白,但是我们不明白的是魏国当时为何选择张仪当国家的宰相呢?

公元前317年,苏秦被刺死。同年,张仪辞去魏国的相位,返回秦国继续担任宰相职位。

此时,张仪才提出连横战略,以对抗六国的合纵同盟战术。

写到这里,不得不拍案惊讶张仪的智慧,实实远高于苏秦之上,一个人可以在两个敌对的国家担任宰相职位,担任掌握国家命脉的位置,两次出任秦国的宰相,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张仪也兑现了当初对苏秦的承诺,只要苏秦在世一日,绝当全力。

相比庞涓孙膑,在战火纷飞的世局,虽然各卫其主,他们的友情确实温馨而且长久。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不只是统帅,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真实身份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丝雨泠泠洒标签:苏秦

    一郭德纲用苏秦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苏秦因为走投无路,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和像郭德纲从走投无路现在无人不识的人生经历。郭德纲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史记》,原文是“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在《史记》和《战国策》里,可以串起来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苏秦本身就

  • 苏秦衣衫褴褛回,嫂子讥笑,妻子不理;苏秦衣锦还乡,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那儿兀自织着布......几年前,苏秦还是个信心满满、风度翩翩的少年学子,他刚从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归来,那时候回家的景象与现在截然不同。

  • 苏秦遭暗杀而死,临终前对齐王说:把我车裂,凶手自然就会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苏秦

    依据我国的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夏商西周之后就来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此时原来一统天下的王朝被割据分裂开来,形成了数个诸侯国。东周与西周虽然都是同样诸侯林立,但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应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

  • 苏秦太作了,作死了自己,作乱了燕国,作败了齐国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苏秦

    公元前332年,齐、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据说是秦国犀首暗中搞的破坏,赵肃侯因此怪罪苏秦。苏秦心中惴惴不安,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合纵太脆弱稍微离间一下就瓦解了。苏秦向赵肃侯请求出使燕国,并保证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了赵国,标志着六国合纵抗秦就此解体。还是公元前332年,燕文侯死去,燕易王继位,齐宣王

  • 谋士三神之一的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张仪

    前言张仪(约公元前343年-公元前270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名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被誉为“三杰之一”,与苏秦、张良并称“谋士三神”。张仪一生以谋略智谋著称于世,被赵武灵王授予大将军一职,曾主持与秦国的谈判并成功达成和约,避免了一场全面战争。他还曾主持赵国政治,并创立“伐齐出卤”的外交政策,

  • 他才是秦国第一能臣,文比张仪,武比白起,可惜司马迁未与其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张仪

    这个人在许多史学家看来,功绩都非常大,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只是司马迁不知道什么缘故没有单独为他列传,导致名声不如张仪,白起,其实在小编看来,正是因为有他,秦国才能有一统天下的资本,白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个人就是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我估计是司马迁自谦的缘故,因为他是司马迁八世祖,这就不多

  • 读春秋历史:苏秦与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张仪

    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之后,田忌准备继续指挥齐军西进攻打大梁,可这时齐威王下旨让田忌率齐军马上撤军回国,田忌非常懊恼可孙膑告诉他这是齐威王不信任他,担心他打下大梁后拥兵自重所以赶紧回去吧,田忌还是不相信齐威王会这样对待他,于是回到齐国后田忌把军队交出去自己回封地去了,孙膑又劝他回封地很危险邹忌会诬陷你

  • 鬼谷子到底教了张仪什么?凭这四点纵横七国名声响彻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张仪

    鬼谷子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被称为道家鼻祖。据称鬼谷子先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能,他一生收徒百人,各个成为顶尖人物。就如比较出名的张仪,就是鬼谷子众多弟子中很出名的一个。那么鬼谷子先生到底教了张仪什么,可以让他这样纵横在战国七雄之间,名声享誉2000余年。不屈不挠有历史记载的张仪受辱是两次,一

  • 如果没有刘备,诸葛亮能成就功名吗?张仪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张仪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都说与其到处找主角,不如自己创造主角。那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若是寻主,处处都会遇到阻碍,那些人也不会收留他,不是别人不懂得欣赏他,而是他没有个性。秦国名相张仪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诸葛亮的想法。其实今天要说的是张译,他不忘过去,为未来

  • 张仪与公孙衍:连横与合纵的较量,自强和联盟到底孰强孰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张仪

    公孙衍与张仪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蒸蒸日上,战争动员能力、军事实力、粮草器械、士气民心等一年好过一年。举个例子,刚经过商鞅变法时,也就是秦孝公时期的秦国,能够一打一完胜,一打二有压力也能赢,一打三勉强行;到最后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秦国完全有着以寡敌众,以一敌六取得胜利的实力资本。秦国的崛起是山东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