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只是统帅,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真实身份是啥?

不只是统帅,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真实身份是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风丝雨泠泠洒 访问量:4089 更新时间:2024/4/9 1:10:21

郭德纲用苏秦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苏秦因为走投无路,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和像郭德纲从走投无路现在无人不识的人生经历。

郭德纲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史记》,原文是“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在《史记》和《战国策》里,可以串起来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苏秦本身就是洛阳人,洛阳人都喜欢实业兴家,那会的实业就是置办田地。

苏秦却不喜欢种地经商,他却想学纵横之术,拜鬼谷子为师。

但是苏秦从他那里毕业之后,工作似乎不太好找。

世外高手鬼谷子

《史记》上说,他出师之后一事无成,回到家里,全家人都看不起他,饭都不想给他吃。

苏秦上完了姜老师的函授班,人生境界得到了提高。

于是他走出家门,先到洛阳的最高统治者面前试试。

洛阳当时属于周天子,这可是根正苗红的天下共主,虽然没有人把他当回事。

但苏秦决定试试,好歹也是个工作。

但周天子估计早听说过这个耍嘴皮子的臣民了,很鄙视他。

于是苏秦决定效法另一个洛阳人:老子,西出函谷,来到秦国。

老子西出函谷

一个人,一张嘴,来到了秦国的咸阳城。

这个时候秦国的统治者乃是秦惠王,他刚刚接班。一上位就车裂那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

苏秦刚到咸阳的时候,大概听到所有的人都在谈论商鞅死得何其悲惨,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若干年后,他也会遭遇同样的死法。

这个时候的苏秦还是雄心勃勃,他给秦惠王一通猛侃:“您这条件这么好,可以称帝啊。”

秦惠王摇头:“还不够条件,有条件的时候我们自然会称帝。”——此后不到一百年,再有四任国君(其实是三任,有一任只干了三天),就到秦始皇了。

这位大王如此高瞻远瞩,苏秦只能铩羽而归。

然后他来到赵国,又是失败。

但失败并没有击倒苏秦,他从赵国往北,来到了燕国,幸好,这次成功了。

苏秦在巅峰上帅了十五年。

但是按照经济学博弈论的原则,苏秦这种联合是很难持久的,坚持十五年,说明苏秦真的很不容易了。

后来秦国终于从齐和魏那里找到他们联盟的缝隙,唆使齐和魏去攻打赵国。

赵王不再信任苏秦,苏秦只好再次来到他的幸运之地:燕国。

这个时候的燕国国君已经不是十五年前的燕文侯了,而是他的儿子燕易王,燕易王也是秦惠王的女婿。

这个新上任的领导正发愁,因为联盟解散了,齐国又要欺负燕国,夺了燕国十座城池。

苏秦说:“我去帮你要回来。”

他只身入齐,对齐王说:“你知道我们燕王的老岳父是谁吗?他可是秦惠王,你这么欺负燕国,你觉得秦国将来会饶了你吗?“

齐王一听,有道理,就把十座城池还给了燕国。

苏秦用实力证明,即便不再佩有六国相印,老子一张嘴也抵得上百万雄兵。

但是苏秦却犯了一个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没有管好下半身。

他和燕易王的妈妈好上了,这件事还被燕易王知道了。

苏秦有点害怕,但是燕易王却很大度说:“没事先生。”

苏秦决定离开燕国,他自请到燕国去担任潜伏任务,搞垮齐国。

然而他也遭受了嫉妒,被人暗杀,虽然没有死成,但是遭受重创,性命也就在旦夕之间。

苏秦这时候大概想起来了商鞅,他对齐王说:“我死之后,你就说发现了我是间谍,把我车裂,然后悬赏杀我之人,凶手就会跳出来了。”

齐王依计而行,果然抓住了凶手。

苏秦简直就是神机妙算,死后为自己报仇。

这就是苏秦跌宕起伏的一生,但是司马迁在文中最后说,苏秦的故事有很多,众说纷纭。

钱穆先生研究了苏秦的事迹之后,提出了许多疑问,例如苏秦一见到秦惠王就说秦国“南有巴蜀”,但是巴蜀之地是秦惠王后来让司马错攻占下来的,这时候秦惠王刚刚即位,苏秦怎么知道?

而且在史记里,苏秦兜兜转转,虽然小有所成,却没有大的建树,跟他的同学张仪相比,差得很远。

钱穆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但是他没有证据。

一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里发现的帛书,解开了苏秦的真面目。

这批帛书被考古学者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里面关于苏秦的记载与《史记》相比出入很大,例如他和张仪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比张仪要晚30年,所以他侍奉的燕国君主也不是什么燕易王,而是燕易王的孙子燕昭王

按照上面的记载,苏秦的故事应该这个样子的:

燕易王有个不靠谱的儿子燕王哙,他担任王位期间,想要搞禅让,结果禅让不成,齐国侵略燕国,差点灭国,好在他的另一个邻居赵国不答应,保护他的儿子燕昭王即位。

燕昭王对内面对老爹留下的烂摊子,外面有齐国和赵国两大强国虎视眈眈。要想生存,首先是招揽人才。

这个事有多著名,我说一首诗你就体会到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这首著名的诗,题目就叫做《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就是燕昭王的黄金台。

将近一千年之后,这个地方还这么著名,当时的效应可想而知。

所以一大批高精尖人才都来到了燕国,如阴阳五行的专家邹衍,如乐毅,如剧辛……

其中应该还有苏秦。

他告诉燕昭王要想在齐国和赵国两个强壮的邻居间生存,必须要学会玩平衡术。

怎么玩?

苏秦说我去齐国,离间他和赵国和秦国的关系,然后咱们就有机可乘。

苏秦于是来到了齐国,齐国这个时候是齐闵王,说了算的是孟尝君,后来孟尝君和齐王闹翻,离开齐国,最后落户魏国,一生以讨伐齐国为目的,这敌我不分的劲,估计有苏秦忽悠的功劳。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苏秦衣衫褴褛回,嫂子讥笑,妻子不理;苏秦衣锦还乡,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那儿兀自织着布......几年前,苏秦还是个信心满满、风度翩翩的少年学子,他刚从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归来,那时候回家的景象与现在截然不同。

  • 苏秦遭暗杀而死,临终前对齐王说:把我车裂,凶手自然就会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苏秦

    依据我国的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夏商西周之后就来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此时原来一统天下的王朝被割据分裂开来,形成了数个诸侯国。东周与西周虽然都是同样诸侯林立,但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应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

  • 苏秦太作了,作死了自己,作乱了燕国,作败了齐国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苏秦

    公元前332年,齐、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据说是秦国犀首暗中搞的破坏,赵肃侯因此怪罪苏秦。苏秦心中惴惴不安,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合纵太脆弱稍微离间一下就瓦解了。苏秦向赵肃侯请求出使燕国,并保证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了赵国,标志着六国合纵抗秦就此解体。还是公元前332年,燕文侯死去,燕易王继位,齐宣王

  • 谋士三神之一的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张仪

    前言张仪(约公元前343年-公元前270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名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被誉为“三杰之一”,与苏秦、张良并称“谋士三神”。张仪一生以谋略智谋著称于世,被赵武灵王授予大将军一职,曾主持与秦国的谈判并成功达成和约,避免了一场全面战争。他还曾主持赵国政治,并创立“伐齐出卤”的外交政策,

  • 他才是秦国第一能臣,文比张仪,武比白起,可惜司马迁未与其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张仪

    这个人在许多史学家看来,功绩都非常大,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只是司马迁不知道什么缘故没有单独为他列传,导致名声不如张仪,白起,其实在小编看来,正是因为有他,秦国才能有一统天下的资本,白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个人就是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我估计是司马迁自谦的缘故,因为他是司马迁八世祖,这就不多

  • 读春秋历史:苏秦与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张仪

    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之后,田忌准备继续指挥齐军西进攻打大梁,可这时齐威王下旨让田忌率齐军马上撤军回国,田忌非常懊恼可孙膑告诉他这是齐威王不信任他,担心他打下大梁后拥兵自重所以赶紧回去吧,田忌还是不相信齐威王会这样对待他,于是回到齐国后田忌把军队交出去自己回封地去了,孙膑又劝他回封地很危险邹忌会诬陷你

  • 鬼谷子到底教了张仪什么?凭这四点纵横七国名声响彻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张仪

    鬼谷子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被称为道家鼻祖。据称鬼谷子先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能,他一生收徒百人,各个成为顶尖人物。就如比较出名的张仪,就是鬼谷子众多弟子中很出名的一个。那么鬼谷子先生到底教了张仪什么,可以让他这样纵横在战国七雄之间,名声享誉2000余年。不屈不挠有历史记载的张仪受辱是两次,一

  • 如果没有刘备,诸葛亮能成就功名吗?张仪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张仪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都说与其到处找主角,不如自己创造主角。那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若是寻主,处处都会遇到阻碍,那些人也不会收留他,不是别人不懂得欣赏他,而是他没有个性。秦国名相张仪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诸葛亮的想法。其实今天要说的是张译,他不忘过去,为未来

  • 张仪与公孙衍:连横与合纵的较量,自强和联盟到底孰强孰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张仪

    公孙衍与张仪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蒸蒸日上,战争动员能力、军事实力、粮草器械、士气民心等一年好过一年。举个例子,刚经过商鞅变法时,也就是秦孝公时期的秦国,能够一打一完胜,一打二有压力也能赢,一打三勉强行;到最后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秦国完全有着以寡敌众,以一敌六取得胜利的实力资本。秦国的崛起是山东六国

  • 苏秦和张仪的出道PK,两种改变乱世的策略,哪个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张仪

    战国时期著名的策略理论当属“合纵”和“连横”了,众多谋士利用这两个策略运筹帷幄于千里,影响7个大国的进退攻伐,十分壮观凌厉,这两个改变中原乱世的策略到底哪个更胜一筹?我们先说说这两个理论是谁提出的。合纵理论的目的就是联合韩、魏、楚、赵、燕、齐六国以赵国为首共同抵抗秦国的入侵,如果时机成熟,可以联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