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1858 更新时间:2024/2/2 22:13:09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

话说曹爽被诛,祸及宗族,无论男妇老幼,一概丧生。惟曹爽堂弟文叔早亡,妻夏侯氏,青年无子,乃父夏侯文宁,欲令女改嫁(女名令女),号泣不从,甚至截耳出血,誓不他适;及曹爽被诛,令女适归夏侯文宁母家,不致累及。夏侯文宁方为梁相,上书与曹氏绝婚又使家人劝女改嫁。令女佯为允诺,悄悄的趋入寝室,取刀割鼻,蒙被自卧,令女母迭呼不应,揭被审视,血满床席,不禁大骇。家人忙为敷药,且劝解道:“人生世上,如草上轻尘,何苦出此?况夫家夷灭已尽,尚与何人守节呢?”令女泣语道:“仁人不以盛衰改节,义士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时,尚欲保终,及今衰亡,便思背弃,这与禽兽何异?我宁死不肯出此。”贞节可风。家人闻言,无不感动,乃听令守节。事为司马懿所闻,也觉起敬,因使令女乞子自养,为曹氏后。还有何晏之妻金乡公主系是曹操女,为曹操妃子杜夫人所出,性情端淑,夙有贤名,何晏自诩风流,雅好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无丈夫气,时人号为傅粉何郎。惟性亦渔色,又尝嗜酒,日与曹爽等为长夜饮,不问家事。金乡公主归宫语母杜夫人道:“何晏为恶日甚,恐难保身家。”杜夫人还疑公主妒忌,笑言诘责;谁料何晏阅时无几,竟至杀身。何晏有一男,年才五六岁,由杜夫人取匿宫中遣人向司马懿缓颊,请勿连坐;司马懿素闻公主贤明,并看公主同母兄沛王曹林情面,乃赦他母子,不复加诛。但何晏好清谈,与夏侯玄、荀粲、王弼等,引为同调,虽身已受戮,尚煽余风,魏晋清谈的流弊实自何晏始。特志祸根。这且慢表。

话说司马懿计杀曹爽,得专政权,光禄大夫刘放、孙资等,咸称司马懿有大功,应升任丞相,并加九锡;少主曹芳不敢违议,便使太常王肃赍册授命,司马懿固辞不受,方将册命收回。是年,改元为嘉平(公元249年),即蜀汉延熙十二年,后主刘禅进监军姜维为卫将军,与费祎并禄尚书事。姜维具有胆略,尝欲继丞相诸葛亮遗志,北伐中原,独费祎不以为然,隐加裁制,但使姜维统兵万人不令逾限。且与姜维相语道:“我等才智,远不及丞相,丞相尚未能戡定中原,何况我辈?不如保国安民,静待能人,今不可希冀侥幸,轻举妄试,一或挫失,后悔无及了。”未始非持重之言。姜维因权在费祎手,不便与争,只好蹉跎过去。会有一魏将奔入蜀境,叩关请降,自述姓名叫作夏侯霸,当由关吏报知姜维。姜维惊疑道:“夏侯霸系夏侯渊次子,与蜀有仇,何故前来乞降;莫非怀诈不成?”周知,夏侯渊死于定军山,姜维系魏人,应该知夏侯霸履历。遂嘱关吏严行盘诘,后来接关吏复报,才知夏侯霸为曹爽外弟,官拜护军,归属魏征西将军麾下,曹爽被诛后,玄奉诏入朝,改派雍州刺史郭淮代任;夏侯霸与郭淮有隙,又恐坐曹爽亲党,必将及祸,不得已奔入蜀中,路过阴平仓皇失道,甚至随身粮尽,杀马为食,步行荆棘,履穿足破,千辛万苦始得入蜀逃生。既已情真语确,当然由姜维召入,夏侯霸跪伏地上泣诉前情,姜维亲为扶起,用言抚慰。复引夏侯霸入见后主,后主亦慰劳一番,令为姜维参军,夏侯霸拜谢而出。姜维问夏侯霸道:“司马懿专政,未知他来窥我国否?”夏侯霸答说道:“司马懿方营立家门无暇顾及外事,惟锺士季年少有才,他日得志,必为蜀患。”姜维问锺士季为谁?夏侯霸谓故太傅锺繇之子,现为秘书郎。姜维听到此语乃欲先机伐魏,遂上表固请,奉诏出师。夏侯霸随姜维同行,到了雍州境内,审视地势,见有曲山可据,即引兵占住,分筑二城,使部将勾安、李韶居守,自募羌胡遗众,往略诸郡。魏征西将军郭淮急令雍州刺史陈泰往攻二城。陈泰发雍州兵前往,把二城团团围住,令他水汲不通,城中无水可取,将士枯渴;亏得初冬下雪,融作饮料,尚得苟延残喘。姜维闻二城被困引兵趋救,方至牛头山,被陈泰阻住,陈泰才识炼达,料知姜维军来援,必过此山,故就山设垒亲自守候。姜维连日攻扑,终不能克,突有探骑入报道:“魏将郭淮,前来支援陈泰,先驱已渡过洮水了。”姜维亟与夏侯霸商议道:“郭淮进至洪水定来截我归路,如何是好?”夏侯霸皱眉道:“看来不如速退,免得丧师。”姜维乃令夏侯霸先行,自为断后,星夜退归。那曲山二城待援不至,守将勾安、李韶无术图存,只好降魏。姜维初次出师,便丧二将,不利可知。独姜维还入汉中,心下未惬,因拟约吴夹攻,遣使东下。

吴主孙权年已昏耄,为了许多内宠,遂致嫡庶争权,内政尚且丛脞,还有何心外略?所以对着蜀使模糊应付,当即遣归。自从吴主孙权称帝以来,差不多有二十余年,初次纪元黄龙,越三年改号嘉禾,又越六年,改号赤乌,又越十三年,改号太元。孙权元妃谢氏无出,纳妾生子,长名登,次名虑,孙登已立为太子,虑未冠而亡。孙权有外弟徐琨女新寡,貌美无双,为孙权所羡,复纳为妃。徐琨之父名徐真,徐真妻为孙权姑母,徐琨女初嫁陆尚,陆尚卒,乃为孙权妃,事见史传。谢氏恚恨成病,不久即殁。孙权使徐氏抚养儿子孙登,孙登得为太子,群臣请立徐氏为后。偏后宫又有步氏、袁氏,及王氏两夫人,步氏亦有姿色,与徐氏可称伯仲,徐氏性妒,步氏量宏,故孙权复右袒徐氏,终至后位不定。步氏无子,只生二女,长名鲁班,小字大虎,前配周瑜之子周循,后适全琮;次名鲁育,又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适刘纂。至徐氏病殁,步氏因未曾生男,亦不得为后。袁氏即袁术之女,品性最良,也无子嗣,步氏又不幸疾终,孙权欲立袁氏为后,袁氏以无子固辞。两王夫人,一生和、霸二子,一生子休。后来孙权复得一犯女潘氏,娇小玲珑,使充妾媵,几度春风,生子名亮。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卒,孙和依次立为太子;孙和弟孙霸受封鲁王,群臣谓母以子贵,应立孙和母王氏为后,孙权颇欲依议。哪知全公主即鲁班。与孙和母有嫌,屡进谗谤,孙权竟信女言常责孙和母,孙和母王夫人无从辩白,忧郁致死,孙和亦因此失宠。孙和弟孙霸为孙权所爱,与孙和同居东宫,礼秩如一,群臣多上书谏诤孙权乃命分宫别僚,二子自是生嫌。孙霸阴谋夺嫡,交结朝臣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人,谗构乃兄,孙权渐为所惑,嫉孙和益甚。上大将军陆逊已代顾雍为丞相,仍守武昌,闻得太子兄弟不相和协,因上书切谏,略言:“太子正统,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然后上下得安。”孙权置诸不理,陆逊书亦数上,仍无影响。太子太傅吾粲请遣鲁王出镇夏口,并出戍杨竺等,不准留京,词尤激切,反触孙权大怒。孙霸竺乘间谮吾粲,吾粲愤无可诉,致书陆逊,自鸣不平,偏又被孙霸、杨竺所闻,诬他交通外臣,蓄谋不轨,竟致下狱毙命。孙权复遣使责备陆逊,陆逊年已垂老,禁不住连番愤闷,也即病终。陆逊之子陆抗为建武校尉,代领陆逊之众送葬东还;孙权召陆抗入问。陆抗陈乃父苦衷,声泪俱下,孙权稍稍感悟,才知孙霸、杨竺所言,不情不实,于是孙霸宠亦衰。后宫里面的潘夫人尚在华年,独承恩宠,眼见和、霸二子,俱已失爱,乐得乘机献媚,为子谋储;且与全公主往来日密,并纳公主侄孙女全氏为子妇。孙权可纳姑母孙女为妃,孙亮亦何妨娶阿姊之侄孙女为妻?于是彼此益亲,日在吴主权面前,谗毁孙和、孙霸,劝立幼子孙亮。孙权内惑宠妃,外信爱女,遂欲废和立亮,密语侍中孙峻道:“子弟不睦,恐将蹈袁氏覆辙;指袁谭、袁尚。若使朕不为变计,后患且无穷了。”孙峻为孙权叔父孙静曾孙,有姊为全尚妻,全尚女嫁孙亮,亲上加亲,当然袒孙亮母子,赞成孙权建议。只是孙权虽有此言,尚因废储事大,难免众谤,复延宕了好几年。

(本篇完)

标签: 夏侯霸

更多文章

  • 陈群:曾侍奉刘曹二主,胸怀大志,靠技术与忍耐终登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陈群

    陈群是颖川世家大族的子弟,祖父跟父亲都是灵帝末、献帝初的大官兼大儒,不但与孔融交好,连当时的荀家都要敬他们三分。陈群更是家族中的天之骄子,名声显赫。当年刘备南下救援陶谦,被陶谦表为豫州牧,驻扎小沛。小沛虽然就在下邳(俗称的徐州城)附近,但属豫州。而就在这个地方,刘备征辟了陈群——刘备当时的实力威望其

  • 有人说“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这句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陈群

    我能把这个逻辑倒推回去: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陈群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导致曹魏亡国易中天的谬论流传很广其实这三个观点全是拿“易中天依靠范文澜不可靠的推断”曲解而来的,以易中天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这真是史学憾事!易中天在《三国纪》中提出:“曹丕为了称帝是而与士族交换利益”,并推出这样的

  • 孙权劝曹操称帝,司马懿、陈群跟着劝进,曹操:吾为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陈群

    据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临死前几个月,孙权派遣使者上书称臣,并劝曹操称帝。曹操接到孙权劝进的表书后,拿着对群臣说了一句话:"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这个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5月刘

  • 原本效力刘备的陈群,为何成了曹魏帝国的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群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县人,出身名门,爷爷是陈寔,在汉末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名士;父亲陈纪,在党锢时期,在家著书立说,人称“陈子”,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要说起陈群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可以先从他父亲陈纪的经历说起。董卓掌政时期,征辟陈纪去洛阳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后又被任命为平原相。《后汉书·陈纪传》:

  • 刘备看走眼放走了陈群,被曹操三代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陈群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必定会识人用人,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达成目标。说起会用人这方面,可以说是许多开国君主的一项技能,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蜀汉,这其中都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众多能人帮助他。关于刘备识人这方面,“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董允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诸葛亮自从接受了刘备托孤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蜀国。刘禅在他的保护下,一直稳坐着蜀国的王位。但是刘禅也时常感觉到,诸葛亮的威信太过高涨,自己毫无用武之地,也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机会。在诸葛亮的才干之下,刘禅就这样毫无波澜地过了几年,直到诸葛亮死后,他才有了一丝喘息的

  • 蜀汉有四位“虎贲中郎将”:除了董允,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允

    虎贲中郎将,这是一个统领虎贲禁军的官职。东汉时期,侍中一开始兼任虎贲中郎将一职,后来则是多由贵族和外戚担任。当然,这也容易理解,因为该官职直接掌管都城的禁军,皇帝必须要授予给充分信任的人。到了三国时期,蜀汉历史上有四位“虎贲中郎将”,除了董允,你还知道哪一位?一、董允董允(?~246年),字休昭,南

  • 吴质死后,魏朝官员为何落井下石,给他定了一个“丑侯”的恶谥?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吴质

    魏明帝太和四年,吴质病逝,魏朝官员趁机落井下石,在魏明帝曹叡的默许下,给吴质定了一个恶谥——“丑侯”,其子吴应为此事前后奔走了二十余年,朝廷才将其谥号由“丑侯”改为“威侯”。吴质是谁?曹丕的密友、谋臣,曾在“丕植争立”这个重大问题上为曹丕积极奔走、出谋划策;与曹丕身边的另外三人司马懿、陈群、朱铄,并

  • 曹丕夺嫡成功受益最多的人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吴质

    “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既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转封临菑侯。七月,曹操攻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

  • 诸葛亮五次北伐花费多少?难怪蒋琬和费祎不愿北伐,刘禅口袋空了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费祎

    蒋琬和费祎,显然是诸葛亮钦定的两位接班人。蒋琬比诸葛亮小不了几岁,没几年就退位让贤了。所以诸葛亮的接班人大体上就是费祎了。在蒋琬和费祎统治蜀汉的那些年里,始终都没有看到蜀汉大规模北伐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诸葛亮的遗志他们是不想完成了么?蒋琬和费祎都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带兵的料子,但又不好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