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之问代表作《渡汉江》赏析,宋之问最出名的古诗

宋之问代表作《渡汉江》赏析,宋之问最出名的古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佴仙媛 访问量:1529 更新时间:2024/1/20 15:38:50

↑↑关注【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随着诗人的足迹由宫廷台阁走蛮荒绝域,他的诗风也从典雅精致转向朴素平易。这首写于神龙二年(706)春自岭南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中的小诗,就以自然真切的抒情,表现了特定情境下微妙复杂的心理,成为久别归乡的绝唱。

诗的精采处在三四两句,但前两句对抒情背景的叙写非常重要。十个字中浓缩并层递地展示了空间的悬隔、音讯的断绝、时间的久长,将诗人困居蛮荒贬所期间与世隔绝的处境、了无精神慰藉的生活、度日如年的苦闷不费力地表现出来。“音书断”尤为一篇之根,“情怯”、“不敢”均由此生发。

三四句集中抒写“近乡”时的心理。诗人家居汾州(今山西汾阳),跟“汉江”(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还有不短的距离,把“近乡”的范围划得那么大,除了思乡情切和习惯心理以外,恐怕更由于担心可能发生的事态,遂不自觉地把心理防区扩大了。

按人之常情,这两句似应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细加寻味,又感到只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貌似反常的心理才真正合理切情。诗人贬居岭外,经年得不到家人音讯,渴想之情与担忧之情都同步增长,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靠近家乡之后,有了戏剧性的发展:原先的担忧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会被路上遇到的南来熟人所证实,而长期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随时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正是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的特定背景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可以说是特定的“事”与“情”与“理”的统一。

同时,在“情更怯”的深层,又仍然隐藏着急切的思乡念亲之情;“不敢问”的背后,也同样有着急欲了解一切的渴望。甚至可以说,“情怯”与“不敢”正是“情切”与“急欲”的一种变形表现。这种复杂微妙的心理,被诗人用极朴素平易的语言和纯粹的自描,耐人寻味地表现出来。这种平中寓奇、淡而实浓、借典型细节抒写复杂心理的风格与技巧,在后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岑参的《逢入京使》、张籍的《秋思》等诗作中都有精彩的表现,它们一起构成了唐人表现乡思的绝句中最富人情味的一个系列。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标签: 宋之问

更多文章

  • 谈谈那些文人风骨——宋之问:才高八斗有何用,终究是个奸佞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宋之问

    中国之文学,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灿烂如满天星霞,之后又有汉赋、乐府、骈文,到了隋唐之时,古诗开始大行其道,我们熟知的如李白、杜甫之类,其诗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唐朝近三百年历史,诗人、文学大家辈出,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在其中也绝对有名。宋之问,汾州人,主要的活动轨迹是在武后到睿宗这一段时期,他

  •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人品果真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宋之问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人品果真那么不堪?楚云婷中国历代诗人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宋之问了。翻开《新唐书宋之问传》,述其立身行事,可谓劣迹斑斑:卖友求荣,收受贿赂,媚附武则天的内宠张易之,至为其奉尿壶,谄事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就连对他生理上的齿疾也不乏揶揄之词。而坊间流传甚广的,宋之问因想夺取他

  • 被世人唾弃的宋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赤彦说历史标签:宋之问

    公元656年,宋之问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宋之问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却遗传了父亲宋令文的才华。在宋令文的教授下,宋之问写诗词的水平日益精进。19岁时,宋之问已经长成一位翩翩美男子,他自信满满地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想到宋之问竟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前三名,并被授予“进士及第”的称号。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参加

  • 宋之问自荐枕席,被武则天拒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宋之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对于上述诗句,其实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却很少知道出处,不过这首诗却有一个怪相,因为他有两个作者,在全唐诗中,在诗人刘希夷名下有这样一首诗,在宋之问名下也有这样一首诗,区别在于,诗句中有一句“洛阳女儿惜颜色”,其中在宋之问名下这句改成了“幽闺女儿惜颜色”

  • 隋末十八路反王之李子通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子通

    自古乱世出英雄,由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槽运河,导致国内空虚,朝政日加腐败,天怒人怨,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大隋王朝就被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给覆灭了,今天为大家讲述的的就是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楚王李子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李子通,东海郡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由于朝政腐败,李子通加入农民起义军中,通过不

  • 杜审言:敢为“狂人”的资本是,他的确很会写诗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杜审言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01 | 一个狂人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武周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时任洛阳县丞的杜审言因“不慎言”被贬吉州任司户参军,这在“风声鹤唳”的武则天时代,为官被贬本是司空见惯的事,连谈资都算不上。但是杜审言赴任时,以陈子昂、宋之问为首的文坛巨匠多达45人,纷纷为杜审言送行饯

  • 杜审言:文坛上的第一狂人,号称屈原和王羲之都只配给他当下属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杜审言

    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稍微学点文史之人,定是知道这杜审言的,且不说他是奠定唐诗格律之人,还同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红极一时,并且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子,名叫杜甫。其实在唐代,杜甫的诗作并未被人所赏识,那名声最大的是李白,可以说,杜审言在唐代的名气是高于杜甫的,只是到了宋代

  • 杜审言自傲无人能比,却有个孝顺儿子和一个受后世敬仰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杜审言

    如果要推选一个狂士,我觉得此人可以入选,为什么呢?请看一看他到底有多少狂。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屈原和宋玉是著名的辞赋家,宋玉是屈原的徒弟,这位仁兄觉得他写的文章,如果屈原和宋玉看到了,也只能当他的帮手。他写的字,如果书圣王羲之见到

  • 重识薛家(增八)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号称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张若虚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国文化的风潮也重新吹遍了大江南北。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推广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唐诗的魅力依旧不减,赢得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推崇。在各方文学爱好者称赞唐诗的文章中,总会提到一首唐诗叫做《春江花月夜》。他们对这首诗极为推崇,号称

  •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张若虚

    一眼大唐,梦回神都。如今大唐距离我们千年之久,但唐诗百首陪伴我们跨越千年。一首首对仗工整的诗句,仿佛带我们回到那大唐盛世。世人皆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却不知唐朝还有一位“孤篇盖全唐”的诗人——张若虚。大唐盛世,诗赋满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开放且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