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医为何不愿入宫做官?明星们为何能容颜常驻,孙思邈告诉你

名医为何不愿入宫做官?明星们为何能容颜常驻,孙思邈告诉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文治 访问量:4472 更新时间:2023/12/9 12:27:33

古代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医,像扁鹊秦越人,华佗皇甫谧等等,他们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神医,他们大多都没有入朝为官,去做太医,而是在民间为人们看病,研究医药事业,撰写书籍。

当太医虽然体面,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医学界的水平和地位,但是为皇家人看病,有时候整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拉帮结派,官场尔我诈那一套自然也少不了太医。

1. 扁鹊之死

扁鹊之名,如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是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界最高水平,他如果想当个太医的话,那自然是受欢迎之至。当时他来到秦国,正好碰上秦武王得病,宫里的太医都束手无策,于是就有人请了扁鹊来。

然而其中的一个太医嫉妒扁鹊医术高明,竟然派刺客将他杀害,神医已死,秦武王无人能救,最后病重而亡。太史公也曾对此发言,说男人不论才能如何,只要进了朝廷做官,势必会被排挤,尤其是扁鹊这样的人才,更是招人嫉恨。

估计扁鹊也是因为厌烦官场的套路,因此游历各国,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医术高明,这才惹来嫉恨。

2. 华佗之死

华佗的医术自然也没得说,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他发明了麻药和五禽戏,为当时深受病痛折磨的人提供了便利,他的徒弟因为练五禽戏活到了一百多岁。他给关羽治过病,给周泰治过病,还有曹操,华佗给曹操扎了银针,对他的头痛症效果很好,曹操想根治这个毛病,华佗便告诉他,要上麻药,然后做开颅手术。

这种先进稀奇的方法触怒了多疑的曹操,将华佗视为刺客,将其杀死。给皇家看病动辄生死,如果不为名利,怕是没人会想去给皇家做太医。

3.药王孙思邈

唐朝的孙思邈在民间为民看病,吸取前辈们的经验,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坚决不到朝廷去做太医,朝廷势强,他只好将自己的徒弟推荐出去。孙思邈一生修炼自己的本领,清心寡淡,活到了142岁,他有什么长寿秘方吗?

世卫组织认为健康长寿与几大因素有相关性:

遗传因素占15%,社会环境因素占10%,生活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个人生活方式。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孙思邈幼年多病,总要去看医生,汤药不断,家里贫穷,他的病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他还晚年著书立说,学医术,脑子也使用过度,怎么看都不像是要长寿的样子,但正是这样的他活出了常人不能及的长度。

甚至连唐太宗见到孙思邈,都认为古代传说中的神仙羡门是存在的。

孙思邈提倡少食长寿,辟谷养生,且终生贯彻这一理念,有现代研究也证明:限食是唯一可以肯定助于延年益寿的。

古书中也有言,吃多了的人有几大坏处,大、小便次数增多,容易困倦多睡,还易消化不良,头晕眼花,容易疲惫,体质下降,肥胖等等

马永兴的书作中也有点明:

“限食延长寿命是抗衰老研究中几乎唯一且可重复的结论。”

明星们大多是为了上镜瘦身而节食,只吃芝麻大点的东西,其实节食不仅能令人瘦,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长寿,减少衰老,所以我们时常看到明星们上镜又瘦又漂亮,还有些年龄较大的明星看起来与她的年龄完全不匹配,都以为是她们整容或者用各种高科技保养产品,其实节食和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节食吗?

孙思邈还有养生十法,啬神,调气,多运动散步,按摩等等,人要戒骄戒躁,学会安静去倾听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调节帮助体内的气息运转,使它更加顺畅流通。

让人舒服的事情,比如躺着不锻炼,吃多点,大鱼大肉等等这些谁都能做,谁也想做,正是那些麻烦又痛苦的事情少有人去做,而正是这些人往往能够长寿。

参考文献:

《现代衰老学》《东谷赘言》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隋唐医学成就,药王孙思邈和《千金方》,强调医生要有医德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麦迪娜爱旅游标签:孙思邈

    隋太医博士巢元方受诏集众医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撰成《诸病源候总论》一书。全书共五十卷,分六十七门,列证候一千七百余论,唯论病证,不载方药。书中对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产科、小儿科等各科的病因和病理现象,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可以说是从汉魏以来在病因证候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它标志着当时医

  • 一代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死前告诉弟子:一定要毁掉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孙思邈

    从古至今,疟疾这种恶性的传染疾病就一直在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知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个青蒿素就是一种能够治疗疟疾的药物。然而在古代却有一个人纠正了传统治疗疟疾的有害药方,他就是一代药王孙思邈。一听这个称号“药王”,就知道此人一定了不得,他既是一个药学家也是一个道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他就把从医当

  • 药王孙思邈活了多少岁?临终为何叮嘱弟子毁掉一个“养生秘方”?

    历史人物编辑:阿宁爱美食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属陕西铜川)人,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精通百家学说,尤精于“老、庄”。年幼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北周洛州总管独孤信看见他,十分惊讶地说:“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孙思邈长大后,居住在太白山,果真“器大难为用”。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多次征召入朝为官,孙思邈均以有病为由婉言拒

  •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悬壶救世,为何药王孙思邈却要坚决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孙思邈

    医者,仁心也。医术高超的医生不仅悬壶济世,还总结平生经验,发明药物、撰写药方,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都是千古留名的医者,为什么作为后人的孙思邈要毁掉张仲景留下的五石散的配方呢?五石散本来是医治伤寒的药物,为何在魏晋时期,没有生病的人也争相服用呢?五石散确实可以让伤寒患者身体变好

  • 陕西最“抢手”的景点,药王孙思邈曾在此留下宝藏,如今引人疯抢

    历史人物编辑:小艾娱乐标签:孙思邈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境内。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的地方。素有“药王”之称而得名。药王山原名五台山,因由五座山峰组成。远眺过去,绿树成荫,庙宇依山依石而建。雄伟、壮观、迷人。药王山石刻遍布千山万水,随处可见。是我国保存北、隋造像、碑刻最多的地方。药王山被高低五峰环抱,古柏掩映,药香弥漫山间。顾名

  • 五石散是什么?为何神医孙思邈临终前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它?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孙思邈

    “五石散”为何物?对此,孙思邈在《千金翼方》有所记载,五石散主要是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种矿石配制而成,有“五石护命散”的美名,刚开始其主要用来治疗伤寒。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五石散却是七分毒,三分药,适量辅以药物确可使人祛寒排湿,精神清明。过度服用则使人精神亢奋而后竭力,致人

  • “五石散”是何物?药王孙思邈死前,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它?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孙思邈

    魏人何晏: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达27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由于政权长期分立,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统治地位下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士”,名士们放浪形骸、豪放不羁、畅所欲言。如以刘伶、阮籍、山涛、向秀为代表的“竹林七贤”,而提及名士们,人们一定会想

  •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弥留之际反复叮嘱弟子,一张药方要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孙思邈

    引言孙思邈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对佛教典籍也无所不涉,被佛教尊为药师佛化身。——《法喜志·卷二》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生活在唐代时期,是我们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医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本医学著作《千金药方》,在这本书中记载了非常多并且非常有用的药方,这些药方对于我们如今处理医学疑难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药王与太白山茶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药王与太白茶◎太白山人据说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炼丹的时候,有一年关中西部流行一种很难医治的眼科疾病。药王听说后,便带着药童下山察看。他来到太白山下的眉县,看到田里大片庄稼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山鹿成群,村庄路断人稀,多数患病的人因得不到医治都成了瞎子,百姓叫苦连天。药王

  •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41岁,死前叮嘱徒弟:一定要销毁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孙思邈

    要说我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那可就大了去了,自从神农氏在中原大地尝草药开始,我国的医学也在一步一步的进步。一些出众的医生也为我国的中药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说我国关于中医方面的书籍也是能够装下好几马车。我国的中医学那可是神秘而古老的,药草可以治病疗伤对于外国人来讲是理解不了的。但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