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石散”是何物?药王孙思邈死前,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它?

“五石散”是何物?药王孙思邈死前,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2335 更新时间:2023/12/9 14:58:28

魏人何晏: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达27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由于政权长期分立,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统治地位下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士”,名士们放浪形骸、豪放不羁、畅所欲言。如以刘伶、阮籍、山涛、向秀为代表的“竹林七贤”,而提及名士们,人们一定会想到“清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同样跟“竹林七贤”等名士们相关的“五石散”。五石散”是何物?药王孙思邈死前,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它?

五石散同祸害近代中国的毒品鸦片性质类似,它的最开始流行通常都是作为药品来使用,但是有一些居心不轨之人,就将其药性改良,最终制成让人上瘾、难以戒掉的毒品。五石散,顾名思义是有五种石散粉:赤石粉、紫石粉、白石粉、钟乳粉、磬石等等制成的,相传是由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发明。其实远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当年大量派人搜寻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时,就已经出现了五石粉,这时候五石粉被加入炼丹炉之中,同丹药一起炼制,这一时期的人们并不清楚五石散的毒性及药性如何。

而到了西汉年间,民间就已明确记载有五石粉的存在,只不过这时候的五石粉都只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并没有人把它们五种药品合在一起。到了东汉末年,张仲景彻底研究并记载了五石散的药性及毒性,关于五石散,确切意义上说,它只是治疗腹泻、寒凉的药方,而张仲景当初留下这则药方,想的是为了造福人类、治病救生,但却没想到五石散到了后朝,却逐渐成为祸害人的用品。

大多数人对于“药品”这个词语都是趋之若鹜,因为药品一般与疾病相关联。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尽管“是药三分毒”,但有的时候也能“以毒攻毒”。任何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药,都一定会遵医嘱,对于不同用药,有不同的剂量要求,对于服用时间、间隔时长都有不同的规定。当我们用药超过了规定的度,那么这个药物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五石散这种东西从本质上讲就是有一定毒素在的,它用于治疗体虚、体寒,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钟爱于它,而这个人就是魏晋名士之一,曹操的养子何晏。

何晏在一次非常巧合的机会下,发现了五石散独有的治疗体虚的功能,于是就对五石散加以改进,添加了一些滋阴补阳的药物,最终,何晏称五石散能够达到美容养颜、滋阴补阳、提气补肾的作用。紧接着,好“声色”的何晏便亲自使用,对外宣传服用了五石散之后这个人神清气爽、明目开朗清秀。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上层阶级的人听信何晏的话服用五石散。甚至还有的人,为了五石散滋阴补阳、美容养颜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一些人改良了药方,但无论怎么改,都改变不了五石散有毒的这一特性。尤其是在大量服用五石散之后,有一些人还会出现幻觉,严重的还会上瘾。

特别是经常服用五石散的人,身体感觉轻飘飘,其实身体这时已经存在了很大的负担。五石散确实有能治疗体寒的功能,服用五石散之后,身体的热量得到挥发,所以我们经常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们都昏昏叨叨,经常衣衫不整,其中有一个原因就出自于此处。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很多门阀氏族,都死于过度有瘾服用五石散上面,魏晋之际的医学家、炼丹家皇甫谧记载五石散致人咳嗽、胸闷气短,于是他便上书劝皇帝制止人民使用五石散。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地位颇高,特别以“王”姓为主,所以在位的皇帝大多也是虚权,说的话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随后,“药王”孙思邈在看到五石散对于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之后,他在自己的书中《千金要方》中写道:“此药必须焚毁,切勿久留”,孙思邈看到了五石散的弊端,给了人民一个衷心的劝告。最后,我们讲任何一种药物任何一个物品,如果我们过度使用,则会“触极必反”,如果我们正常的合理的在这个度的范围内使用,相信任何一种药都能达到发挥它最大的治疗疾病的限度。当时的人们缺乏对于剂量的认识,并且对于服药间隔时长、服用方法的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完整的认知,所以才会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人死于五石散用量过度、成瘾难戒的地步。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弥留之际反复叮嘱弟子,一张药方要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孙思邈

    引言孙思邈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对佛教典籍也无所不涉,被佛教尊为药师佛化身。——《法喜志·卷二》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生活在唐代时期,是我们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医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本医学著作《千金药方》,在这本书中记载了非常多并且非常有用的药方,这些药方对于我们如今处理医学疑难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药王与太白山茶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药王与太白茶◎太白山人据说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炼丹的时候,有一年关中西部流行一种很难医治的眼科疾病。药王听说后,便带着药童下山察看。他来到太白山下的眉县,看到田里大片庄稼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山鹿成群,村庄路断人稀,多数患病的人因得不到医治都成了瞎子,百姓叫苦连天。药王

  •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41岁,死前叮嘱徒弟:一定要销毁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孙思邈

    要说我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那可就大了去了,自从神农氏在中原大地尝草药开始,我国的医学也在一步一步的进步。一些出众的医生也为我国的中药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说我国关于中医方面的书籍也是能够装下好几马车。我国的中医学那可是神秘而古老的,药草可以治病疗伤对于外国人来讲是理解不了的。但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几千年

  • 云中松鹤天海拾贝(153)从孙思邈治病,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

    历史人物编辑:小会聊农耕文化标签:孙思邈

    天海拾贝云中松鹤天海拾贝(一百五十三)从孙思邈治病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引言】昨天,鄙人在头条号看到了药王孙思邈给唐朝李世民治病的故事,看后感慨颇多:一是看到了孙思邈医术之高明,令人称奇;二是看到了孙思邈“高明医术”背后隐藏着的三大“绝招”;三是联想到,孙思邈的“治病”与皇帝的“治国”何尝不

  • 中医也会算命?药王孙思邈:欲为大医,须妙解周易

    历史人物编辑:君笙娱乐标签:孙思邈

    中医是由周易中衍生而来,中医是易道中的一个分支。《周易》讲述天地有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有阴阳两极,天地平衡之道,反复循环,互相调和。中医的理念也是调和,使身体内的阴阳调和,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医易同源”的说法,由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张景岳(介宾)正式提出,并作了相当系统的论述,经“医、易”专家不断完

  • 药王孙思邈活了120岁,临终一再告诫弟子:遇到此药方必须销毁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世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年少有名,痴迷道家老庄学说。孙思邈在中医上成绩斐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尤其是《千金药方》更是家喻户晓。孙思邈在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的《千金要方》里,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孙思邈还搜集了东

  • 路遇五岩山景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寻找到孙思邈的隐居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孙思邈

    出行路上总有会意想不到,正是这种意外的发现,才使旅行有了特殊的意义,值得记录,值得回忆。本来,要去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施家沟村的。开车上山的途中,看到了一块旅游指示标志——五岩山风景区。这个景区没有去过,我们想去看看,转弯下路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经询问得知,停车费10元,60岁以上老人只需买3元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1岁,临终前立下遗嘱,此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孙思邈

    导语: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庭贫困。他从小身体较弱,久治不愈,为了治病花费了家里大量钱财。同时也让他看到许多穷苦人家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得不到救治不幸去世,从而下定决心想要学医,为民除病。孙思邈苦读医书,在山间学习认识百草,很快他的医术就得到了累积。他凭借自己的医术帮邻

  • 孙思邈最大贡献不是《千金方》,而是销毁1张药方,不愧是“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孙思邈

    但愿世间人常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医文化更是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药王”孙思邈等。他们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在于留下了珍贵的医学典籍,这些医学典籍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更促进了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少有的长寿人,但关于他的具体寿命史书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他活了101岁,另一说是他活了141岁。这位神医之所以有“药王”的美誉,自然与他善于用药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最擅长用药的神医竟在晚年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嘱咐后人“毁一味药”,这味药便是曾名震魏晋几个朝代的名药“五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