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大家里一位不虔诚的佛教徒,只研佛学却不信佛的一代宗师柳宗元

八大家里一位不虔诚的佛教徒,只研佛学却不信佛的一代宗师柳宗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帝哥说史 访问量:2984 更新时间:2023/12/14 22:22:51

柳宗元在文学界里,绝对当得起“一代宗师”的称呼,参加永贞革新,推行古文运动,与同为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并称为“韩柳”,只不过韩愈反佛,而柳宗元则信佛。

生平经历

柳宗元自幼好学,二十岁时就被选为乡贡,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如此年轻考中进士的历来少见,引起了当时长安的热议。

不过柳宗元的父亲柳镇没多久便去世了,柳宗元回家守丧三年,之后被安排在秘书省担任校书郎一职,正式踏入仕途。

接下来的十年里,随着柳宗元在官场上的摸爬滚打,他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一员。

唐顺宗即位后,革新派受到了新皇帝的重用,柳宗元也迁升礼部员外郎,在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改革的失败大多是因为利益,这一点自古以来就没变过。在唐顺宗病危后,宦官集团联合藩镇势力对革新派进行了强势的打压,仅仅持续了半年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柳宗元在十年被贬期间,游山玩水、钻研学术、创作了三百余篇诗文。接着朝廷又和柳宗元开了个玩笑,将他召回长安后又贬到柳州当刺史。在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天下的时候,47岁的柳宗元病逝于柳州。

信佛不信因果

唐朝佛教兴盛是历朝的顶峰,当时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也都信佛。而柳宗元之所以信佛,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其母亲的影响。

家中母亲信佛,而柳宗元在积年累月的熏陶下自然也崇拜佛教,因此他才会说出“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番话。

柳宗元的佛教思想当中能看到有天台学说的影子,另外其作品当中,同佛有关的就有三十七篇,所涉及的僧人数量,是唐代文人中最多的一位。

之前柳宗元参与革新时还忙于政务,对佛学的认知尚浅,直到他第一次被贬永州后,居无定所寄居在龙兴寺时才发生改变。

寺庙中不缺的就是经书禅堂,每天同这些接触让他进一步的研究佛教学说,对佛学的认知逐渐加深,俨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只不过柳宗元虽然信佛,也对佛学的研究十分深刻,却始终不曾见他谈及因果报应,他绝对算不上是一个虔诚的佛徒。

援佛济儒

柳宗元的思想,在底子里也还是充满了儒家学说,他之所以研究佛学,也是为了将其融合进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大体系当中。

他还批判过佛教提倡的“无夫妇父子”这一理念,这种罔顾人伦,完全违背儒家道德的理念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另外佛教徒“不为耕农蚕桑”而等待别人养食的行为,百姓也不富裕,还要将食物分给僧人,柳宗元对此也表示批判意见。

他所欣赏的,是那种即使饥寒交迫,也能够以顽强毅力,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懈奋斗的高僧。而柳宗元也一样,尽管被贬也在为有朝一日重返朝堂而奋斗,只是他终究没等来这一天。

在柳宗元的观点里,他认为儒家佛教两者之间有着相同的地方。儒家以礼行,佛教以律兴,礼制和戒律的作用不尽相同。

当柳宗元第二次被贬至柳州的时候,他就施行过把佛教当作工具,进而为儒家的政治理想服务。这一“援佛济儒”的主张,足以看出柳宗元只是好佛,而并是不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

佛学对诗的影响

可以想一下佛教的那些寺庙一般都建在哪里,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多占。”这些寺庙大多建在远离尘世喧嚣的高山之上。

佛教这种远离纷争追求清静的“禅定”思想,对柳宗元的诗文有着深刻的影响,令人诵读时便能感觉到那股清冷幽寒之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首《江雪》更是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孤寂寒冷的荒凉。

“幽”、“寒”这两种意境,更是频繁的出现在柳宗元的山水诗当中,出现频率将近半数,原因同他经常进入深山和高僧们参禅论道有关。

同现实距离的不断拉远,让他暂时忘记了被贬的抑郁和官场的拘束。“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在其所作的《溪居》中,更是能明确看到柳宗元厌倦官场,将被贬当作了幸事。

柳宗元是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坎坷的仕途让他常自比屈原,不过他没有归隐山林与佛为伴,而是研究佛学,推动儒学革新。只是没能等来朝廷的重用,却意外成为了宋代儒学的先驱。

参考文献:

《柳宗元和儒学革新》

《一代宗师柳宗元》

《论柳宗元的佛教信仰》

作者: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标签: 柳宗元

更多文章

  • 十年翰墨著文章,三载努力今回响:考试与吕蒙正、韩愈、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柳宗元

    六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月份,无数高考考生就要在这个时候走进考场,挥洒汗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考场上书写的不仅是答案,更是曾经三年的付出和青春。高考制度的前身,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许多年,在古代,无数考生也像现在一样,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金榜题名登科时。在漫漫的科举之路上,共有六百余位状元郎,“春风

  • 为什么北宋时期的唐宋八大家最多,而唐朝只有韩愈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大舞台标签:柳宗元

    唐诗宋词,犹如一道道划过历史夜空的流星,它们是如此的绚烂瑰丽,又是如此的发人深省。时隔千年,再次拜读,仍然会使人引发很深的共鸣。其中,既有悲怆壮烈的家国情怀,又有精湛细腻的文学风采。唐宋两代,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有人将其中的八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也叫散文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再就是北

  • 柳宗元:一首诗绝唱千古,老实本分、不会装傻的人,往往最吃亏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柳宗元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如果要选一首史上最“孤独”的诗,我想柳宗元的《江雪》一定是高票当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是从用词、用句,还是对意境的构架上,都堪称是“孤”绝天下。但是,柳宗元内心为何如此孤独,却是很多

  • 柳宗元是如何传承宗经明道思想,并破除治经陋习的?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柳宗元

    传承宗经明道的思想,视《孟子》为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是儒家典籍的代表,为孔子教育弟子的教材,之后流传下来的仅《诗》、《书》、《易》、《礼》、《春秋》,自汉代起被定为一尊,设立五经博士,自此儒学成为学术思想的主流,但至唐代已呈现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情况,柳宗元在思想上虽然

  • 柳宗元:假如那晚我跳柳江,柳州的故事将会减半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柳宗元

    公元815年一个秋日傍晚,广西柳江畔,一名中年男子静伫楼顶,面朝奔腾的江水喃喃吟咏: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萧瑟秋风吹过,男子衣襟飘扬,茕茕孑立,真担心他突然纵身一跃,随风投入滔滔江水中。多年以后

  • “唐宋八大家”第二名柳宗元的人生旅程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从被赶出长安,柳宗元的内心逐渐跌落至冰点。回想自己少年成名,三十岁叱咤大唐官场,谁知后半生却要蹲在偏远山区搞扶贫。唐宪宗忌恨柳宗元,一直到死都没原谅他。而柳宗元这颗政治新星的陨落,却换来“唐宋八大家”二当家的横空出世。公元773年,安史之乱结束十周年

  • 柳宗元:文治与武功并重的官僚文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末期著名的官僚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曾在唐朝和后梁政府中担任过多个要职,为政绩卓著,被称为“柳文庙”。他的文学作品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以清新自然的文风、丰富多彩的修辞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著称。柳宗元的诗歌同样富有文学价值,反映出他对自然、

  • 柳宗元士族出身,而且才华出众,为何会一生潦倒?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柳宗元

    唐代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士族门阀对官场还有极大的垄断性。唐朝和宋朝都是不到300年的历史,但宋朝大约录取四万进士,唐朝只录取四千人。不是这四千人都是官场精英能以一对十,而是多数职位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即便武则天重用寒门,可纵观唐朝历史,寒门子弟位居高位的依然很少,寻常学子想要在仕途上一展拳脚依旧难如

  • 唯有读懂这首诗,才能读懂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柳宗元

    小时侯读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

  • 柳宗元虽然贬谪柳州,却能寄情山水,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历史人物编辑:小话同学话诗词标签:柳宗元

    清代文学家李渔《闲情偶寄》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句:“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大意是说,要想写出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章,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的思想,这样作品才能立意高远,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