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宗元士族出身,而且才华出众,为何会一生潦倒?原因很简单

柳宗元士族出身,而且才华出众,为何会一生潦倒?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郑玉佼 访问量:1018 更新时间:2023/12/9 9:14:25

唐代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士族门阀对官场还有极大的垄断性。唐朝和宋朝都是不到300年的历史,但宋朝大约录取四万进士,唐朝只录取四千人。不是这四千人都是官场精英能以一对十,而是多数职位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即便武则天重用寒门,可纵观唐朝历史,寒门子弟位居高位的依然很少,寻常学子想要在仕途上一展拳脚依旧难如登天。比如当时的文坛泰斗韩愈,也是四次才考上进士,之后又经过多年幕僚生涯才得到朝廷赐予的官位。他真正可以为百姓做点实事大师的时候,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五年。

寒门学子在仕途上如此坎坷,士族子弟是不是就可以一帆风顺呢?当然不能。名门世家中的纨绔子弟自然不能位居高位,就是有能力有才学的优秀青年因为各种原因也不能施展抱负。这中间最有名最没落的就是大家熟悉的诗人柳宗元了。

柳宗元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我们背诵过的诗词散文外,他的寓言故事也广为流传。黔驴技穷这个词就来源于他的作品。他的父亲刘镇曾任侍御史,母亲卢氏也是范阳卢氏之女,名门之后。柳宗元祖上时代为官,河东柳氏也是唐朝知名家族。并且柳宗元凭借自身能力21岁考中进士,之后回家为父亲守孝。26岁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得到正九品的官职。三年后,升到正六品。又过两年,31岁的柳宗元被调回都城长安并再次升职,这时的他逐渐接触到权力中心。因为年纪增长阅历丰富,他对当时唐朝黑暗的政治环境深恶痛绝,希望通过一场改革来复兴大唐雄风。就这样,他加入王叔文集团。

从出生到现在,柳宗元都很顺。出身名门,少年天才,科举高中,三十出头进入国家权力核心,简直是春风得意的少年郎。也是在一片繁花似锦中,危机暗藏。

唐德宗驾崩后,太子李诵继位,就是唐顺宗。这个皇帝在唐朝历史上也很有名,因为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八个月。八个月后,这个连龙椅都没适应过来的皇帝就被迫把皇位让给李纯,就是后来英明神武的唐宪宗。再过几个月,这个太上皇就归西了。而柳宗元加入的革新小团体中,领头人王叔文就是唐顺宗做太子时的心腹。唐顺宗即位后,自然赐予王叔文很高的权利。于是这个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权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希望可以实现政治抱负,革除弊政,达到国家富强百姓安稳的局面。

可是唐顺宗的身体实在堪忧。他在没有继位的时候就患了中风,常常话都说不清楚,还不知道那天一睡不醒。这样的人做皇帝全国人民都跟着忧心,于是朝中实权派就开始物色下一任国君人选。但王叔文等人并不想立太子,在李纯成为太子前还多加阻拦。所以李纯成为唐宪宗后,极力打压王叔文一党。在这个革新小团体中,王叔文被赐死,其他人全都被贬往偏远之地。柳宗元当时被贬到邵州,还未到地方又被改为更为偏远的永州。

从此,柳宗元就开他郁闷不得志的人生。到柳州后,因为没有住的地方,他只能住废弃的寺庙,后来在别人帮助下盖了一件小竹屋,还遭遇两次火灾。天气炎热,房间呆不了人,想出门走走,一不小心就会被毒虫叮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柳宗元仍然不忘学习和创作,并积极争取回到京城的机会。因为他还有柳家家业要振兴,还想娶一位名门之女,生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在这里生活十年后,他终于得到重返京城的机会。可是并没有得到重用,并且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这些当初阻碍唐宪宗继位的人又被贬出京城,这次柳宗元的目的地是柳州。并且唐宪宗明确指出,这些人以后遇赦不赦。四年后,在宰相裴度的劝说下,唐宪宗才点头让柳宗元回到京城。可是这位命途多舛的诗人因为长期心情郁结,生活困顿,早已疾病缠身。他最终没能重返京城,而是病死柳州。当时仅仅47岁。

柳宗元的悲剧不在他没有才能,或是生不逢时,而是押错宝站错队。因为得罪当朝天子,他只能在悲苦孤独中度过一生。

标签: 柳宗元

更多文章

  • 唯有读懂这首诗,才能读懂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柳宗元

    小时侯读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

  • 柳宗元虽然贬谪柳州,却能寄情山水,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历史人物编辑:小话同学话诗词标签:柳宗元

    清代文学家李渔《闲情偶寄》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句:“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大意是说,要想写出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章,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的思想,这样作品才能立意高远,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瀛奎律髓111卷43迁谪类,柳宗元这首七律,景语中隐藏情语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柳宗元

    前言 前面两篇文章,是学习唐宋迁谪类五言律诗,今天开始欣赏几首这个题材的唐宋七言律诗。首先,还是从唐诗开始,自然少不了杜甫、韩愈、白居易这些大诗人,李白七律少而不精,没有入选也不奇怪。一、《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 「历史杂谈」集文学与哲学于一身的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孤独的狼群标签:柳宗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文化的发展在唐朝可谓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自古以来历史上就存在着“强汉盛唐”之称,可见在唐朝时期不仅仅国力十分强盛,文化上的各类创新也是非常繁荣的。在这一时期也涌现了许多非常优

  • 大唐才女刘采春与元稹的情爱纠葛:最终被抛弃,后来不知所踪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刘采春

    刘采春,假如这个人不是和元稹有联系,想必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过多的痕迹。她生平不详,不过据专家考证,她出生于中唐时期的越州(今浙江绍兴)。刘采春与这个名字一般,有着春天般明媚的模样,还有着黄鹂一样的嗓音,那天籁之音吸引了大家的驻足,她被后世誉为“唐代邓丽君”。那个时代的女性,可能受限制于身份,无法

  • 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指的是什么?我被萌娃问蒙圈了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王之涣

    古人写诗词,本意并不在于附庸风雅,而且切实的在通过这种题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以物抒情亦或者借景抒情频频被用于古代诗人的写作之中。要说出现在诗词中频率比较高的几样东西,无非是云、风、雨、月、美酒、美人等。在这几个景物中,姑且讨论一下风。风在古代诗词中多出现,常以“春风”最为常见。李白曾写道:“春

  • 王之涣的诗虽存世仅六首,但名动当世,因被诬谤曾在家赋闲十五年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秀凌,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盛唐诗人。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归乡十五年。后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在职以清白称,天宝元年(742年)卒于官。王之涣为人慷慨倜傥,才锐能诗。常击剑悲歌,且与王昌龄、高适交往颇深。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

  • 只有六首诗传世的王之涣,难道连《登鹳雀楼》都保不住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王之涣

    在现代,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气不小,被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然而,王之涣的作品却很少,归于他名下的,仅仅六首诗而已。但是,这六首诗质量很高,尤其是《凉州词二首》和《登鹳雀楼》,更是家喻户晓。前者产生了“旗亭画壁”的典故,而后者则在2011年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教授对唐诗影响力的调查中,被认为高居第四

  • 从曾经的对手到李渊的大将,凭借平定萧铣一战,李靖一战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萧铣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割据长江中游的萧铣在岳阳登基称帝,并建国号为“梁”。萧铣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西梁皇族后裔,当时李渊所属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影响力主要在北方,萧氏的影响力在南方,这也是萧铣沿用“梁”的国号的主要原因,百姓思梁,他可以获取民心。此时的唐王朝自身难保,北有刘武周、窦建德,河南有王世充,

  • 没落皇族萧铣,拥兵40万却为李唐所败,其崛起过程注定了自身败局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萧铣

    唐朝建立后,开始扫荡天下割据势力,来完成它的统一大业。唐朝在歼灭刘武周后,天下的形势是王世充、窦建德、李渊三雄割据北方,李子通、杜伏威、沈法兴雄踞长江下游。李唐扫荡完北方割据势力后,把目标投向南方。古代交通不便利,水路运输粮草可以带来很多的便利,长途作战本来拼的就是后勤补给,李唐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