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年翰墨著文章,三载努力今回响:考试与吕蒙正、韩愈、柳宗元

十年翰墨著文章,三载努力今回响:考试与吕蒙正、韩愈、柳宗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侍雅丽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4/1/19 20:49:50

六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月份,无数高考考生就要在这个时候走进考场,挥洒汗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考场上书写的不仅是答案,更是曾经三年的付出和青春。高考制度的前身,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许多年,在古代,无数考生也像现在一样,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金榜题名登科时。在漫漫的科举之路上,共有六百余位状元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这些状元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成就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通过“高考”及第做官,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但是科举制是一道千军万马都在跨越的独木桥,多少人被挤下了桥,多少人到达了彼岸,多少人被同伴踩在脚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只有六百余人一朝成为状元郎,能成为状元的人有多少可想而知。许多人为了能够登科及第而癫狂,有的人从此落寞失意,落魄一生,有的人却发愤图强,另辟蹊径。

吕蒙正,本是平民出身,通过科举应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人生。吕蒙正年少时生活贫苦,他的父亲吕龟图和嫡妻刘氏关系不好,两人常常因为吕龟图有众多的妾氏而吵架。后来吕龟图还将刘氏和吕蒙正赶出家门。吕蒙正在母亲刘氏一人的抚养下艰难地长大成人,但是成人的吕蒙正却宽容大度,在自己做官后将父母亲迎接同住,并为他们安排了不同的房间,将父母亲都安顿得十分周到。

吕蒙正还三次当上宰相,封为了许国公,还做过太子的太师。他为人宽厚,性情温和,而且知人善用,敢于直言,宋太宗评价说:“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宋史》中也对吕蒙正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吕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吕蒙正算是科举应试改变自己命运与人生的典型代表,他是幸运的,也是努力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越过了科举考试的河流,追逐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无数同样努力的学子,而这一切不仅是因为他的天赋,更是因为他超出他人的努力。

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毕竟是少数,有些人科举不顺,连年不中,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用自己的天赋,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也一步步地攀登上了人生的山峰。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被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可是谁能想到这样的“文章巨公”连续三次科举考试失利,一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连续的考试不利并没有影响韩愈的成就,韩愈在其一生笔耕不辍,现存的诗文就有七百余篇,《韩昌黎集》也流传了下来,供后人传阅学习。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追求“发言真率,无所畏避”的文章写法,他的文章不拘于流俗。白居易对其评价道:“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后人们的文风写法也深受韩愈的影响。

还有的人干脆放弃了科举入仕这条道路,选择用自己的才华去吸引与打动别人。比如李白,李白字太白,又号青莲居士,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仗着自己过人的诗歌天赋,一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他云游于山河间,增长了自己的阅历和见识。后来,他的诗名广为传播,由于玉真公主贺知章都对李白的诗作称赞不绝,唐玄宗也得知了李白的诗赋。唐玄宗对李白十分欣赏,便召见了李白。觐见的李白在玄宗的询问下对当时的时事、政治等相关问题对答如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白在长期的游玩中,注意观察生活所得。李白很好的把握住了这次宝贵的机会,随即他就供奉翰林,陪侍在皇帝身边。玄宗也十分宠爱李白,宴请或者郊游必定会带上李白。机会到来时不会提前告诉你,所以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要看你平时的积累了。

吕蒙正、韩愈、柳宗元代表了面对科举考试时走了不同道路的三种人,吕蒙正一路顺利,步步高升,韩愈虽有挫败,但从未放弃,李白在生活中积累,另辟蹊径,用才华和能力来证明自己。科举考试就像一场高考,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道路和命运,但是最终都是一样的,都会寻找到自己人生的闪光点,一直朝着梦想和希望前行。未来,不会迷茫,未来一定光明。只要有自己的梦想,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标签: 柳宗元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北宋时期的唐宋八大家最多,而唐朝只有韩愈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大舞台标签:柳宗元

    唐诗宋词,犹如一道道划过历史夜空的流星,它们是如此的绚烂瑰丽,又是如此的发人深省。时隔千年,再次拜读,仍然会使人引发很深的共鸣。其中,既有悲怆壮烈的家国情怀,又有精湛细腻的文学风采。唐宋两代,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有人将其中的八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也叫散文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再就是北

  • 柳宗元:一首诗绝唱千古,老实本分、不会装傻的人,往往最吃亏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柳宗元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如果要选一首史上最“孤独”的诗,我想柳宗元的《江雪》一定是高票当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是从用词、用句,还是对意境的构架上,都堪称是“孤”绝天下。但是,柳宗元内心为何如此孤独,却是很多

  • 柳宗元是如何传承宗经明道思想,并破除治经陋习的?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柳宗元

    传承宗经明道的思想,视《孟子》为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是儒家典籍的代表,为孔子教育弟子的教材,之后流传下来的仅《诗》、《书》、《易》、《礼》、《春秋》,自汉代起被定为一尊,设立五经博士,自此儒学成为学术思想的主流,但至唐代已呈现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情况,柳宗元在思想上虽然

  • 柳宗元:假如那晚我跳柳江,柳州的故事将会减半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柳宗元

    公元815年一个秋日傍晚,广西柳江畔,一名中年男子静伫楼顶,面朝奔腾的江水喃喃吟咏: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萧瑟秋风吹过,男子衣襟飘扬,茕茕孑立,真担心他突然纵身一跃,随风投入滔滔江水中。多年以后

  • “唐宋八大家”第二名柳宗元的人生旅程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从被赶出长安,柳宗元的内心逐渐跌落至冰点。回想自己少年成名,三十岁叱咤大唐官场,谁知后半生却要蹲在偏远山区搞扶贫。唐宪宗忌恨柳宗元,一直到死都没原谅他。而柳宗元这颗政治新星的陨落,却换来“唐宋八大家”二当家的横空出世。公元773年,安史之乱结束十周年

  • 柳宗元:文治与武功并重的官僚文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末期著名的官僚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曾在唐朝和后梁政府中担任过多个要职,为政绩卓著,被称为“柳文庙”。他的文学作品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以清新自然的文风、丰富多彩的修辞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著称。柳宗元的诗歌同样富有文学价值,反映出他对自然、

  • 柳宗元士族出身,而且才华出众,为何会一生潦倒?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柳宗元

    唐代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士族门阀对官场还有极大的垄断性。唐朝和宋朝都是不到300年的历史,但宋朝大约录取四万进士,唐朝只录取四千人。不是这四千人都是官场精英能以一对十,而是多数职位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即便武则天重用寒门,可纵观唐朝历史,寒门子弟位居高位的依然很少,寻常学子想要在仕途上一展拳脚依旧难如

  • 唯有读懂这首诗,才能读懂柳宗元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柳宗元

    小时侯读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

  • 柳宗元虽然贬谪柳州,却能寄情山水,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历史人物编辑:小话同学话诗词标签:柳宗元

    清代文学家李渔《闲情偶寄》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句:“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大意是说,要想写出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章,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的思想,这样作品才能立意高远,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瀛奎律髓111卷43迁谪类,柳宗元这首七律,景语中隐藏情语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柳宗元

    前言 前面两篇文章,是学习唐宋迁谪类五言律诗,今天开始欣赏几首这个题材的唐宋七言律诗。首先,还是从唐诗开始,自然少不了杜甫、韩愈、白居易这些大诗人,李白七律少而不精,没有入选也不奇怪。一、《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