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夸刘禹锡是诗豪,后人却评论:其实写得好的就这一首嘛

白居易夸刘禹锡是诗豪,后人却评论:其实写得好的就这一首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威史解读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3/12/18 15:50:53

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巅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诗歌分类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来说,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两大顶尖牛人,应该是唐诗的最顶峰,然而文化界却并不这么认为。

中唐诗歌虽然没有李杜这样的最伟大诗人,但诗歌的群众基础更好,诗人更多,而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普遍对于社会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思想意境更高远,题材更为广泛。再加上中唐诗人还注重理论研究,这导致诗歌文化在经历了盛唐辉煌之后,不仅没有下滑,而且还上了一个新台阶。

推动诗歌进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贺贾岛柳宗元等人,当然也不能不提到刘禹锡。我们熟知的《陋室铭》就是他的骈体铭文,然而刘禹锡还是以诗出名,宋朝黄庭坚就评价: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刘禹锡的诗文强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白居易就在《刘白唱和集解》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豪”这个称号,也由此产生,而且白居易还不厌其烦地回忆当年与刘禹锡相互唱和的情景,说是“一往一复,欲罢不能”,还说自己“予不量力”。

然而,千古人物,任人评说。到了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大书法家、大文学家翁方纲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肯定黄庭坚的说法同时,却又表示:

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词》。至于铺成排比,辄有伧俗之气。

这个说法,对刘禹锡的诗名几乎是毁灭性的。要知道,我们熟悉《西塞山怀古》、《堤上行》、《望洞庭》等名作,都是非常出色的,却在翁方纲的眼中并不足道,那么《竹枝词》到底是怎样的呢?

《竹枝词》是十一首诗的两组诗,因为篇幅原因,小珏不可能一首首来分析。其实流传度最高的就两首诗,而这首应该是最出名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四川的一种民歌,当地人们互相比赛,谁唱得越多,就是优胜,刘禹锡在担任夔州刺史就非常喜欢这种民歌。他先作十一首,后来又写了两首,合为十三首《竹枝词》。这两组诗不仅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是歌颂了纯朴的爱情,具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首无疑最为经典,它是以女子的口吻所写。在诗中,一个女子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天,忽然听到了自己的情郎在江上唱歌。东边还在日出,西边却在下雨,说是无晴却还是有晴天的。

这首诗最为精妙的地方,不是在于有多么雄浑壮丽的想象,也不在于遣词造句的功底,而是在于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最美的诗意,就是穿透人心,触碰人们灵魂深处的神奇力量。

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看似平淡,实际上却营造和构建了整体的氛围,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在诗歌之中,这种写法叫做“起兴”。

第二句是全诗唯一的剧情,或者说诗人仅仅捕捉了情郎江上唱歌,妹子在倾听这个画面,就描绘得如此传神,也成为了全诗的关键之处。

第三、四句则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千古名句。“晴”和“情”是谐音字,“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谐音。读到这里,诗人才将全诗的意思,含蓄表达出来。

这位女子在倾听,原来就是倾听情郎对自己的态度,她忐忑不安,直到听到最后一句,才清楚情郎心中是有自己的,这就是从“无情”到“有情”的转换。刘禹锡巧妙地用天气来比喻人心,用谐音字增加了诗歌的含蓄美,展现出出类拔萃的技巧。

这也难怪翁方纲认为这首诗是刘宾客毕生最为出彩的作品。读者朋友们也不要小看翁方纲,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做过多省的学政,鉴赏水平非常高,而且还提出过“肌理说”的诗歌创作理论,书法水平与刘墉齐名。他的看法,也许是一家之言,但肯定不会是信口开河。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白居易此诗无人知晓,刘禹锡的和诗却家喻户晓,还选入唐诗三百首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刘禹锡

    人生百年,能够遇到一个懂得自己的知音,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唐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在诗坛上遇到了两个知音,一个是元稹,另一个就是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形成了追求通俗易懂的元白诗歌流派;白居易和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将两个人之间100多首唱和诗编成了《刘白唱和集》。元

  • 唐朝诗人刘禹锡,34岁被贬,10年后因一句话又被贬,却造福更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大王标签:刘禹锡

    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805年因革新失败而被贬,当时他年仅34岁。10年后,他虽然被召回并准备重新被重用,但由于一句话惹恼了当时的朝中文武大臣,再次被贬。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次被贬反而让刘禹锡造福了更多的人。刘禹锡原本仕途不顺,但在朝廷征召后,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

  • 白居易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刘禹锡

    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在尘世间奔波,谁都经历过艰难;于迷茫中拼搏,谁没有过低谷。俗话说,平安知足是幸福,清心寡欲是福禄。世事沧桑如溪流,莫把名利挂心头;浊酒一杯随缘过,缘聚缘散莫强求。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

  • 周末逛公园,邂逅李商隐刘禹锡,最后一首壁上的诗有几人识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刘禹锡

    西出郑州十里,即到荥阳。荥阳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小编去荥阳,完全是冲着两座公园,和公园里的诗。这首诗只要稍识文字的人,都应该认得。李商隐的代表作,美到极致的情诗。和偶像站在一起,真是舒坦。每个毛孔都熨帖,每个细胞都自在。“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展开”。李商隐这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原本就是文曲星下

  • 白居易一生有三位知己,湘灵已经无处寻觅,元稹和刘禹锡却能长存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刘禹锡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公元840年,这一年知己好友元稹已经去世了9年,69岁的白居易,满头白发,坐在窗前,一阵阵沙哑的咳嗽声从窗边传出,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也已经很不好了。他在怀念过去的日子,也想到了这一生最重要的好友元稹。他们曾经一同高中进士,也曾经一同被贬谪外地,贬谪期间依旧能够写诗互诉衷

  • 刘禹锡的两首情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文学家,他的《陋室铭》和《乌衣巷》这两篇作品都被选入中学课本,除了这两篇作品外,他还有两首情诗也流传甚广,这两首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这两首情诗为《竹枝词》组诗中的两首,《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形式,就采

  • 刘禹锡纪念馆,藏在中学校园中的名胜古迹,很多人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好运连连啊标签:刘禹锡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路过广东最北端的城市连州,决定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城转转。发现有一处名为刘禹锡纪念馆的地方,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如此偏远的地方会为这位唐代诗人建一座纪念馆呢?跟着导航来到这里,发现竟然是连州中学,以为AI一定是出了错,没敢贸然闯入。先来到旁边的博物馆参观,顺便了解下情况。原

  • 刘禹锡的这首诗,尽管只有四句,但传递出了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他的很多诗作都自有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点,还有就是他的诗作中,自有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这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那是极其难得的一种精神。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很多诗人,他们都是属于那种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多的诗人在创作时,往往会把自身的遭遇,全部的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也就

  • 刘禹锡:64岁时大彻大悟,写了一首诗,把人生活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刘禹锡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却能够延续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我们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这其中,汉字的功不可没。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古人也在使用,只不过在细微之处略有变化。所以现代人读起古代的文章,除了文言句式上有阻碍以外,整体并不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心力。通过古人写的文章或者诗歌,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

  • 白居易和刘禹锡,在扬州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刘禹锡

    提到白居易,大家一定都会想到元稹。为啥?因为他们俩是那个时代最浪漫的CP。两人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吟风弄月,一起写诗撩妹。其实白居易还是个“多情之人”,除了元稹这位CP外,白居易还有一位很重要的CP,那就是刘禹锡。白居易和刘禹锡,自从在扬州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后,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的容颜。此时元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