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浩在执政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必须扶持河北的大族

崔浩在执政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必须扶持河北的大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林牧史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3/12/16 5:57:18

崔浩死得很惨,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被关在囚车上,到了法场以后,几十名士兵朝着他的头撒尿,崔浩哭声震天,行人无不掩面,史书记载,自古以来,宰相被杀,就没有像崔浩这么斯扫地的,而下令这么作践崔浩的人,正是一直以来对崔浩信任有加的北魏太武帝——拓拔焘。

对崔浩,拓拔焘不是一般的信任,他经对别人说,我从来征战,碰到决策不了、但最终能成功的选择,都是崔浩教我的,拓拔焘还说,我一举一动,都要咨询崔公的意见,他所预料的事,从来就没有失算过,太武帝此言非虚,他在几十年的征战生涯中,确实对崔浩是言听计从,倚为心腹的。

但为什么,即便是这样的信任,最终也还是杀了崔浩呢?而且,还要在死前赐下那样的侮辱?按照史书的说法,是因为崔浩在写作北魏的国史时,揭露了拓跋氏祖先的短处。但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真正原因,在于崔浩的人品,这些年来,因为自己的为人处事实在有问题,崔浩得罪的人已经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树敌太多太多,这或许才是他最终死于构陷的致命原因。

本来,我们就来回顾崔浩的漫漫作死之路,到处树敌的崔浩,树过最大的敌,应该是拓拔焘的太子——拓跋晃,史书上记载的两人最早的矛盾,是这么产生的:崔浩在当政时,某次,任命了几十个地方官,但这些任命却遭到太子的反对。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可能类似于东汉时期的察举:由地方官吏推荐人才入仕,这些人在到了朝廷以后,先在各个衙门里充当郎、吏一类的基层办事人员,然后等到了某个特定的年限,再择其优者外放为地方守吏。

可如今崔浩任命的这几十个人,却没有经过这个程序,而是直接就外放到地方上做长官,因此,太子的不赞同主要集中在人才选拔本是州郡的事,如今你却非要横插一杠子,其次,非要自己选也不是不可以,但总归还是要注意一下程序的,可以把这些人补为郎吏,把之前先选好的人外放出去,不然的话,那些人的升迁之路就断了,崔浩在执政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必须扶持河北的汉人大族,请注意,不是扶持汉人,而是扶持汉人大族,尤其是那些跟自己有姻亲的大族。

标签: 崔浩

更多文章

  • 《相逢时节》宁蕙逃亡不冤,崔浩的“极端”,原著给出了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杨苗清标签:崔浩

    成年人的绝望,往往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亲人频繁触及薄弱面,从而让它无限放大,谁也不知道在那个瞬间,心态就彻底垮了。出事这天崔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她关心的并不是崔浩内心的呐喊,她确实紧张了,可她说出的话却是把崔浩推向极端,原著里她是这样说的,“不行,你得去上班,我找人托关系找你们简厂长,别有

  • 北魏清河崔氏的代表崔浩,可谓算无遗策,为何会落得灭族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崔浩

    #每天都有新发现#西晋八王之乱过后,天下大乱,五胡乱华的烽烟席卷大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帮助下,带领一帮马仔南下,建立了东晋王朝。这个时候北方的各大士族家族,为了生存分成了两派。第一派选择衣冠南渡,代表家族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第二派选择留在北方,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范阳

  • 两朝风云李顺和崔浩同为门阀世家,为什么斗得你死我活?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崔浩

    北魏朝廷的权力架构主要是由汉胡两大部分组成,汉族方面主要是北方的门阀世家大族,而胡人方面则是以皇族拓跋氏为首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从北魏建立开始,这两个部分就在朝廷中明争暗斗,影响着北魏朝廷政局的发展。每一任北魏皇帝都需要平衡这两方势力,才能完全地控制朝政,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在被北魏皇帝器重的汉族

  •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崔浩

    三国时期重要谋士有郭嘉、孔明,十六国时期重要谋士有王猛、张宾,南北朝时期公推的第一谋士乃是北魏崔浩。崔浩(公元381年-公元450年),字伯猿,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历任著作郎、博士祭酒、太常卿、司徒等职。出身高门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父亲为北魏司空崔宏,母亲为后赵文学家卢谌的孙女,与

  • 称霸天下的伪娘崔浩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吴志芳标签:崔浩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臣崔浩,集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于一身,“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崔浩生得貌美如妇人,官至司徒,位列三公。先后侍奉过三朝皇帝,即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位皇帝对他都是极为器重,参与军国大政,多谋而善断,居功至伟。如

  • 两朝风云拓跋焘杀崔浩并非胡汉矛盾,是消除南征后顾之忧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崔浩

    崔浩是北魏初年最为著名的战略家之一,他在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辅佐道武帝拓跋珪建国,有在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成为一等一的朝廷重臣,是北魏国家战略重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之一。可以说崔浩在北魏初年的政治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他直接影响到了南北朝局势的变化,在历史上留下

  • 两朝风云拓跋嗣三次欲带兵南下,为何崔浩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崔浩

    北魏开国以后,在前三任皇帝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的带领下国力蒸蒸日上,很快统一了北方大地,于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势。其中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当皇帝的十五年中,是北魏国力发展最快的使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历史学者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称他他上承道武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

  • 崔浩:一脉相承辅政北魏,窥探天机却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崔浩

    崔浩,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全才的他在内政、外战、天文、历法、等方面多有建树,对北魏能够一统北方有着杰出贡献。从皇帝宠臣沦为阶下囚,手握重权却最终身死族灭,崔浩都经历了什么呢?一、高门名士,才艺通博“清河崔氏”源远流长,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后裔,崛起于

  • 贤臣崔暹屡次弹劾权臣,为何如此受高欢父子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妄比生活标签:崔暹

    崔暹今天的河北人,他汉代尚书崔寔的后代。崔暹是因为他弹劾司马子如等权臣,等罪了他们,多次被诬告有罪,所以他在这东魏的朝廷上经历过几次沉浮直到559年去世。崔暹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所以他的贤名很快就在家乡一带传开。而当时高琛在定州镇守,听说了他的大名之后,就征召他到了自己哪里,让他做了开府咨议。随后,因

  • 到彦之战败入狱,隔年宋文帝想重新启用他,为何却被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到彦之

    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史称东晋。自秦始皇以来,“统一中国”的魔咒,就萦绕在每个权力者的心头。东晋一百多年来,不停地试图北伐收复失土,恢复中华。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北伐大将。从一无所有的祖逖开始,后来每个北伐者,都必然成为东晋最大的权臣。想驱动需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的大型战争,能不权臣吗?看看诸葛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