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浩:集胆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为何会被北魏拓跋焘灭族?

崔浩:集胆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为何会被北魏拓跋焘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根想说娱 访问量:3023 更新时间:2024/1/15 11:39:05

自古乱世出英雄,越是混乱的时代,就有越多有着超人能力的人物出现。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精彩绚烂的一笔,但最终也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

崔浩却不一样,他在北魏的地位完全不亚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集胆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但他最终为何被北魏拓跋焘灭族呢?

崔浩的能力

崔浩的祖辈早在三国时期就在曹魏担任重要职务,后世基本上也一直都是朝廷里面的重要大臣。优秀的家族资源,崔浩也很顺利地成长为一名不亚于任何一位祖辈的官员。

不仅仅对于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同时对于占卜这一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就。就连拓跋焘也会经常来找崔浩占卜来询问下一步事情的走向和决策。

崔浩对于拓跋焘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在军事方面崔浩会提出很多建议给拓跋焘参考。每次出兵之前,拓跋焘都要和崔浩进行商议,看自己的作战思路是否可行。

刘裕去世之后,拓跋焘意图对刘裕出兵,崔浩急忙阻止并且言明要害。刘裕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必然会为了王位而起争执。这个时候出兵反而会让这他们团结起来,不如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拓跋焘并没有采用崔浩的建议,崔浩也提出自己的第二天建议先进攻淮河一带,再图滑台、虎牢。

可惜,拓跋焘一意孤行坚持要先将滑台占领,结果大败而归。此后每逢战事,拓跋焘都要先问崔浩再商讨下一步行动。

崔浩对时局的看法也和其他人不一样,北魏大多数大臣都认为柔然对于北魏的威胁是最大的,但北魏和柔然开战胜算并不大。

崔浩却不这样认为,刘宋的实力现在并不强,但并不能做到直接剿灭,如果等到刘宋发展起来到时候和柔然联手并然会导致北魏陷入到双线作战的困境中。

所以崔浩说服拓跋焘发兵柔然,乘机扩大势力。拓跋焘接受崔浩的建议,果然取得大胜,奠定了北魏的强大。

崔浩大力鼓动拓跋焘出兵剿灭周边势力弱小的国家,并不断加强国力对抗盘踞在北方的其他势力。

几乎北魏的一场战争背后都有着崔浩的身影,拓跋焘也在崔浩的建议和支持下一步步统一了北方。

汉族和鲜卑族的矛盾,崔浩的死亡伏笔

五胡乱华中鲜卑族是最后一个接触到汉族文化的民族,他们在建立北魏之后一直认为鲜卑族高于汉族,是北魏最高贵的民族。

崔浩作为一个汉人和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崔浩认为即使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但北魏朝廷当中有着不少汉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希望北魏的贵族阶层可以改变,不再以鲜卑族独大,而是两族之间相互融合。

作为一个深受汉族文化熏陶的人,崔浩还要求北魏全国应该和汉族传统文化一样,按照汉族的门第思想重新对北魏的贵族阶层进行排列。

崔浩的具体做法很简答,就是在进行官员选拔的时候不仅仅看个人能力,还要看这个人的家世,对于儒家学说是否了解,了解到何种程度。

这个举动触犯到了鲜卑族的利益,因为按照崔浩的想法他们很多贵族的等级都要下降,甚至可能会失去现有的贵族特权。

而此时鲜卑族来到中原也不过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文化尚未融合。

很多鲜卑族人都没有接触过儒家学说,虽然有着政治方面的优势,但按照崔浩的做法,他们很快就会失去政治方面的优势,而汉人在儒家学说方面的成绩是鲜卑族在短时间内很难去超越的,这自然也遭到了无数鲜卑族的反对。

拓跋焘自然也收到了很多鲜卑族的抗议,他本人也反对这个措施。

但崔浩的能力很强,对于整个北魏王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拓跋焘即使再有杀心也要为整个国家考虑。

拓跋焘的考虑不仅仅是在崔浩一个人身上,他还明白崔浩现在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代表的是整个北魏王朝中的汉人贵族。

如果自己杀了崔浩会给汉人贵族带来恐慌,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主要的政治工作还是要多多依靠汉族。拓跋焘也没有办法去杀崔浩来平息鲜卑族的异议,但这也确实让拓跋焘内心埋下了不能放纵崔浩的想法。

编写国史,被屠满门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拓跋焘交给了崔浩一个重要的任务——编写国史。拓跋焘对于国史的编写其实一直有一个十分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一族人长年生活在辽东地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但拓跋焘并不想让这些事情进入到国史内,避免自己的子孙认为先祖是一群野蛮人。所以他特意叮嘱崔浩,务必要将曾经在辽东的事情给改写,最好可以美化一下自己的祖先。

但这对于崔浩来说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认为编写国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将历史上发生的一切用最真实的画面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仓可以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

所以他第一次违抗了拓跋焘的命令,将北魏的历史一笔一字的全部真实地写了下来,特别是在辽东的一切完全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来进行编写。

甚至很多鲜卑族人和拓跋焘不愿意提及的事情也全部编入到国史当中。

在国史编写完成之后,崔浩没有选择第一时间交给拓跋焘看而是刻成石碑,将全部的石碑放到一起形成了一座碑林。这个事情彻底激怒了拓跋焘,那些鲜卑族的黑历史全部在一夜之间昭告天下。

这不仅仅会让后世对于鲜卑族的印象发生改变,甚至影响到了百姓心中北魏的形象。拓跋焘立刻抓来了崔浩询问到他为何要这样做,崔浩支支吾吾没有回复上来,无奈之下拓跋焘只能放走了崔浩。

没过多久,崔浩就被拓跋焘给杀害了,不仅仅是崔浩全家被拓跋焘满门抄斩,就连不少北魏的汉人贵族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牵连。

国史编写一事仅仅只是成为了鲜卑族想要杀害他的一个理由而已,而真正导致崔浩被杀的还是他大过于急于将将汉人和鲜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了。

这触犯了鲜卑族的利益,也让整个鲜卑族都开始仇视崔浩。北魏在历经几代皇帝之后,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也逐渐开始,最终两族之间的文化彻底融合在一起。

崔浩急于求成地,想要将两族文化进行融合并没有错误,但他忽略了鲜卑族对汉族文化的抵制,而一味地去违抗鲜卑族的自我意愿,也最终让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文化融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支持,还要有着时间的沉淀。

崔浩一生为北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神机妙算也算到了北魏终将一统北方,却没有算到自己和家人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标签: 崔浩

更多文章

  • 崔浩在执政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必须扶持河北的大族

    历史人物编辑:林牧史标签:崔浩

    崔浩死得很惨,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被关在囚车上,到了法场以后,几十名士兵朝着他的头撒尿,崔浩哭声震天,行人无不掩面,史书记载,自古以来,宰相被杀,就没有像崔浩这么斯文扫地的,而下令这么作践崔浩的人,正是一直以来对崔浩信任有加的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对崔浩,拓拔焘不是一般的信任,他曾经对别人说,我从来

  • 《相逢时节》宁蕙逃亡不冤,崔浩的“极端”,原著给出了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杨苗清标签:崔浩

    成年人的绝望,往往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亲人频繁触及薄弱面,从而让它无限放大,谁也不知道在那个瞬间,心态就彻底垮了。出事这天崔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她关心的并不是崔浩内心的呐喊,她确实紧张了,可她说出的话却是把崔浩推向极端,原著里她是这样说的,“不行,你得去上班,我找人托关系找你们简厂长,别有

  • 北魏清河崔氏的代表崔浩,可谓算无遗策,为何会落得灭族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崔浩

    #每天都有新发现#西晋八王之乱过后,天下大乱,五胡乱华的烽烟席卷大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帮助下,带领一帮马仔南下,建立了东晋王朝。这个时候北方的各大士族家族,为了生存分成了两派。第一派选择衣冠南渡,代表家族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第二派选择留在北方,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范阳

  • 两朝风云李顺和崔浩同为门阀世家,为什么斗得你死我活?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崔浩

    北魏朝廷的权力架构主要是由汉胡两大部分组成,汉族方面主要是北方的门阀世家大族,而胡人方面则是以皇族拓跋氏为首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从北魏建立开始,这两个部分就在朝廷中明争暗斗,影响着北魏朝廷政局的发展。每一任北魏皇帝都需要平衡这两方势力,才能完全地控制朝政,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在被北魏皇帝器重的汉族

  •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崔浩

    三国时期重要谋士有郭嘉、孔明,十六国时期重要谋士有王猛、张宾,南北朝时期公推的第一谋士乃是北魏崔浩。崔浩(公元381年-公元450年),字伯猿,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历任著作郎、博士祭酒、太常卿、司徒等职。出身高门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父亲为北魏司空崔宏,母亲为后赵文学家卢谌的孙女,与

  • 称霸天下的伪娘崔浩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吴志芳标签:崔浩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臣崔浩,集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于一身,“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崔浩生得貌美如妇人,官至司徒,位列三公。先后侍奉过三朝皇帝,即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位皇帝对他都是极为器重,参与军国大政,多谋而善断,居功至伟。如

  • 两朝风云拓跋焘杀崔浩并非胡汉矛盾,是消除南征后顾之忧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崔浩

    崔浩是北魏初年最为著名的战略家之一,他在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辅佐道武帝拓跋珪建国,有在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成为一等一的朝廷重臣,是北魏国家战略重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之一。可以说崔浩在北魏初年的政治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他直接影响到了南北朝局势的变化,在历史上留下

  • 两朝风云拓跋嗣三次欲带兵南下,为何崔浩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崔浩

    北魏开国以后,在前三任皇帝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的带领下国力蒸蒸日上,很快统一了北方大地,于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势。其中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当皇帝的十五年中,是北魏国力发展最快的使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历史学者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称他他上承道武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

  • 崔浩:一脉相承辅政北魏,窥探天机却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崔浩

    崔浩,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全才的他在内政、外战、天文、历法、等方面多有建树,对北魏能够一统北方有着杰出贡献。从皇帝宠臣沦为阶下囚,手握重权却最终身死族灭,崔浩都经历了什么呢?一、高门名士,才艺通博“清河崔氏”源远流长,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后裔,崛起于

  • 贤臣崔暹屡次弹劾权臣,为何如此受高欢父子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妄比生活标签:崔暹

    崔暹今天的河北人,他汉代尚书崔寔的后代。崔暹是因为他弹劾司马子如等权臣,等罪了他们,多次被诬告有罪,所以他在这东魏的朝廷上经历过几次沉浮直到559年去世。崔暹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所以他的贤名很快就在家乡一带传开。而当时高琛在定州镇守,听说了他的大名之后,就征召他到了自己哪里,让他做了开府咨议。随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