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独孤天下,何以最牛——西魏时期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略考

独孤天下,何以最牛——西魏时期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略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城 访问量:1611 更新时间:2024/1/15 3:45:57

独孤信(公元502年-公元557年)本名如愿。武川镇军人(史书对其籍贯有争议)。是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大将,西魏时期的八柱国之一,北周大司马太保并追封卫国公。独孤信家族显赫,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唐元贞皇后、隋文献皇后。他的一生军功卓著,但又舍家撇业,颠沛流离,投奔了多个领导人,从北魏、南梁再到西魏、北周,可以说身边是走马灯一样换了多个皇帝和主人。

据《周书•独孤信传》记载,独孤家族祖上是鲜卑族的一支,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独孤氏的先祖伏留屯时期。而伏留屯曾是拓跋氏三十六部落之一的部落大人,并且和拓跋氏家族一同兴起。

独孤信

乱世出英雄

独孤信少年时期仪表堂堂,善于骑射。史书说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到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公元524年),北魏六镇之乱时,独孤信和武川军官贺拔度、贺拔岳等人斩杀了起义军将领卫可孤,从此知名。

六镇之乱

后来独孤信成为当时大将葛荣的部下,到了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年)葛荣兵败于北魏权臣尔朱荣之后,尔朱荣便任命独孤信为其别将,跟随队伍征讨葛荣的旧部韩娄。在擒获渔阳王袁肆周的作战中,独孤信以单枪匹马获胜,也因此军功获封员外散骑侍郎。后来元颢占领洛阳,尔朱荣任命独孤信为先锋部队,和元颢的军队在黄河北面英勇作战,并且一举击败元颢的军队,凭借此军功被封为安南将军,被赐爵为爰德县侯。从此,独孤信凭借军功地位逐渐提升,也为日后独孤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奠定基础。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秋七月,孝武帝元修因受到岳父高欢的排挤,决定西行(实为逃亡),率领京城中百官、后宫大批人马离开洛阳投奔长安的宇文泰(孝武帝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这时,身为武卫将军的独孤信弃家千里奔主,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孝武帝称为“乱世识忠臣”。

插话-北魏分裂

说话孝武帝元修让老丈人高欢给挤兑走以后。这一年的十月十七日,高欢就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理由,废了元修的北魏孝武帝号,另外立元善见为皇帝(也就是东魏孝静帝),并将都城迁到了邺。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孝武帝元修到了长安好日子没多久,又成了宇文泰的傀儡,政令处处受制于人,慢慢地就对宇文泰不满起来。到了永熙三年的闰十二月十五日(公元535年2月3日)这一天,他就被宇文泰找了个借口给毒杀了。之后,大权在握的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皇帝,史称西魏。

兵败荆州、逃奔南梁

这的北魏已经正式分裂为了西魏和东魏两个国家。但当时荆州一地被东魏占领着,西魏朝廷就派遣独孤信为卫大将军,统领荆州诸军事事务,前去招抚荆州。职务是有了,但其实也没多少兵马,独孤信到达前线,瓦解了荆州防守,乘胜取得城池。但没曾想东魏援兵赶到,最后因东魏军力强大,西魏军队难以抵抗,独孤信因敌众我寡,就率部投奔了南梁。

在南梁居住三年后,梁武帝准许他返回北方,独孤信得以回到西魏。到了大统三年(公元537年)秋,独孤信到达长安后,以有损国威为名请求治罪,但西魏文帝元宝炬没有对其定罪。其跟随宇文泰四处征战,因卓越的军功表现,又被提拔为了大都督,率军进入了洛阳。但第二年,在据守洛阳过程中失利,洛阳又重新被东魏军队所占领。

获封柱国、被逼自尽

在任职陇右期间,独孤信因诚信而出名,地方流离百姓都愿意追随归附,后来宇文泰就赐名“信”给他。大统七年到大统十四年间,孤独信率部东征西讨,先后参与了平定岷州、凉州等地叛乱。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46岁的独孤信被封为了柱国大将军,与宇文泰、杨忠、李虎、李弼等人成为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做到西魏最高官职。而与他同为柱国大将军的这些人的身份则对独孤家族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日后建立了北周,独孤信长女独孤氏后来成为北周明帝明敬皇后;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建立了隋朝,独孤信七女独孤伽罗嫁与杨坚,隋建立以后为文献皇后;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了唐朝,独孤信四女嫁陇西李氏李昞生下李渊,唐朝建立后追封为元贞皇后;而李弼则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的祖父。而独孤信,则是杨坚的岳父并兼任李渊的外祖父。

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西魏大军东征之后,独孤信又升任了大司马。然而在宇文泰去世后,西魏政局巨变,宇文泰的权力被交于侄子宇文护(北周前期的实际控制者,后宇文邕被所杀)之后,迫于宇文护的压力,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北周第一位皇帝,宇文护所控制的傀儡)。从而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独孤信就升为了北周的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他的长女在丈夫宇文毓接替弟弟宇文觉后来成为了北周第二个统治者,独孤氏也就成为了王后,后来被追封为皇后,史称北周明帝明敬皇后。

但不幸的是,在独孤信55岁时,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被手握实权的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视为异己,北周孝闵元年(公元 557 年) ,独孤信被逼自杀,成为北周开国以来第一冤案。

小结:军功积一身,联姻高门第

独孤信以己军功积而显身,又多靠联姻皇室保持高门之第,使得独孤家族成为一时的显贵。然而,随着政局的平稳,在后来独孤信诸子之中,鲜有以自己的能力建功封侯者,多以父功而得封,再之后能够载入史册者寥寥无几。

(本文原创作者:史说新传,各自媒体平台同号;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标签: 独孤信

更多文章

  • 独孤信引剑自刎,代偿般若追求‘独孤天下’代价,父女情令人动容

    历史人物编辑:桃夭生活标签:独孤信

    历轮回几世,修父子之缘。血脉承继,万古不断。霜雪染华鬓,沧桑浸容颜。生命交付,换儿女平安。戎马一生,刀剑论胆,终灯枯油尽蜡炬干。得失必有上苍平衡,独孤天下也必将付出代价《独孤天下》不论天下英雄胆,只看权谋、计策与情感之间的相互博弈,几对有情人之间爱恨情仇纠葛成虐恋悲歌,曲调忧伤。而恋情之外设下的一条

  • 厉害岳父PK,独孤信VS符彦卿,都是三个女儿是皇后,谁略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独孤信

    古代社会,母凭子贵。但若是女儿嫁的好,带给整个家族的也是无尽荣耀。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两位男人,他们自身战功卓著,同时女儿又嫁得好,都有三个女儿成为皇后,整个家族显赫一时。独孤信(502年-557年),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北魏景明三年,独

  • 三“后”之父—独孤信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独孤信

    要说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奇闻轶事,确实是挺多的,导致很多事情都会有个最什么,比如屠龙最多的是北周的宇文护,杀了三个皇帝而闻名,是一时权臣而不得善终,当然,同时期同样有一位杰出人物,几乎以一己之力把家族壮大繁荣,成为了关陇世家之一,同时生的女儿里出了三个皇后,分别是北周明帝的皇后,李渊的母亲(被追封为皇后

  • 崔浩:北魏第一谋士,因修国史被诛九族,死前还被施以尿礼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崔浩

    我们经常会看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历史剧,就会发现在古时候当官还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那个时候还是君主说了算。碰上个明君就是幸运,要是碰上个昏君或者多疑的君王就惨了,时不时怀疑臣子别有二心,要是惹君王不开心了轻则被贬重则被赐死,真是一颗心如履薄冰呀。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个官员就是因为做事不得圣心,被株连

  • 《相逢时节》崔浩郝青林固然有错,而婚姻中的女人又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杨文涛标签:崔浩

    01我们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中年危机:中年危机一般指女性39-50岁,男性40-65岁之间,男女将面临健康、家庭、事业等压力的集中爆发。对男性来说,该阶段又称“男人四十综合征”。这大概是因为社会对男性的社会价值期待更高。处于这个阶段的男性,健康上,各种小毛病多发。家庭方面,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大;

  • 崔浩:集胆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为何会被北魏拓跋焘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崔浩

    自古乱世出英雄,越是混乱的时代,就有越多有着超人能力的人物出现。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精彩绚烂的一笔,但最终也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但崔浩却不一样,他在北魏的地位完全不亚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集胆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但他最终为何被北魏拓跋焘灭族呢?崔浩的能力崔浩的祖辈早在三国时期就

  • 崔浩在执政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必须扶持河北的大族

    历史人物编辑:林牧史标签:崔浩

    崔浩死得很惨,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被关在囚车上,到了法场以后,几十名士兵朝着他的头撒尿,崔浩哭声震天,行人无不掩面,史书记载,自古以来,宰相被杀,就没有像崔浩这么斯文扫地的,而下令这么作践崔浩的人,正是一直以来对崔浩信任有加的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对崔浩,拓拔焘不是一般的信任,他曾经对别人说,我从来

  • 《相逢时节》宁蕙逃亡不冤,崔浩的“极端”,原著给出了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杨苗清标签:崔浩

    成年人的绝望,往往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亲人频繁触及薄弱面,从而让它无限放大,谁也不知道在那个瞬间,心态就彻底垮了。出事这天崔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她关心的并不是崔浩内心的呐喊,她确实紧张了,可她说出的话却是把崔浩推向极端,原著里她是这样说的,“不行,你得去上班,我找人托关系找你们简厂长,别有

  • 北魏清河崔氏的代表崔浩,可谓算无遗策,为何会落得灭族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崔浩

    #每天都有新发现#西晋八王之乱过后,天下大乱,五胡乱华的烽烟席卷大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帮助下,带领一帮马仔南下,建立了东晋王朝。这个时候北方的各大士族家族,为了生存分成了两派。第一派选择衣冠南渡,代表家族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第二派选择留在北方,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范阳

  • 两朝风云李顺和崔浩同为门阀世家,为什么斗得你死我活?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崔浩

    北魏朝廷的权力架构主要是由汉胡两大部分组成,汉族方面主要是北方的门阀世家大族,而胡人方面则是以皇族拓跋氏为首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从北魏建立开始,这两个部分就在朝廷中明争暗斗,影响着北魏朝廷政局的发展。每一任北魏皇帝都需要平衡这两方势力,才能完全地控制朝政,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在被北魏皇帝器重的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