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只有两种学问,一种很可爱但不解决问题,一种不入流但是“所向披靡”,陈寿亭一辈子没读过书,但是智慧一直伴随着自己。
就像六祖慧能也没读过书,但是未必做得不了衣钵,最不了弘扬佛法的人,可以说,红尘嚣嚣,人情练达,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能力,而且人脉和圈子都是凝结在这个上面的,情面、场面、人面。最难吃的三碗面,孝义黑三郎就是一个不重钱财重情谊的“好哥哥”,很多人也许其他本事不行,但是为人处事,人情世故,那是没得说。
郭德纲曾说过,人可以不读书但是不能不学习,那么社会大熔炉也是一种另类的“教育”,所以红尘、人生都是修行,了妄唯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要说《大染坊》的时代背景:
教科书这样写,晚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然后民族复兴,企图通过君主立宪和实业救国的方式让我们崛起。
陈寿亭生活在这个时代,就是民族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实江南一直就是丝绸和纺织行业的重要阵地,而随着和世界交流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中国人可以通过洋务,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寿亭用情专一,即是老婆鼓励要二房,他也会很生气,从始而终,从来没有背叛过感情,但凡和六哥接触的女生,无论身份、地位,他都没有看不起或者有人性的傲慢和偏见,对胭脂马也语重心长的说,染织行业不适合她,而且她容易被牺牲。
陈寿亭对于雇员很好,当兄弟一样对待,三件事反应:
第一、和兄弟们同吃同住,交流印染经验,从不怕员工跳槽,也不害怕员工出走。
第二、有一次员工抬硫酸,没有按照员工守则操作,差点硫酸伤了员工,他大骂员工,然后放假,还给补贴。
第三、有一次厨房弄猪肉,偷工减料,被骂得狗血淋头(一般的老板,嘴上骂心里满意,六哥是嘴上心上都不满意,就是不能省这个)
可以说陈寿亭刚正不阿,对于恶势力从不低头,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对自己比对别人还狠,他的敌人和对手完全不清楚陈六子是什么人,大多黑社会收保护费,律师敲诈,贪官污吏敲竹杠,可以说风风雨雨,初心不改。
最让人心痛的是,最后一幕,好多事情在大寿那一天集体爆发,锁子叔的死亡,日军侵华,还有好朋友的相继离世,让他感受到自己在时代漂浮的世界中,心力交瘁。
陈寿亭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有雷霆手段也有菩萨心肠,对于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负责到底,他伤心了,一辈子的心血为了家国,为了情谊,狼崽子们亡我之心不死,谢幕的方式何其悲壮,心头血喷涌各处,染在大大的“寿”字,唏嘘不已,陈寿亭,寿停,寿停。
最让人敬佩陈寿亭商业版图的教科书级别的竞争境界有三件事。
第一、在自家救命恩人,因为师傅仗着手艺多要工钱,15岁就提议裁员,自己可以上马,就连东家都心生恐惧,还好是朋友,要是敌人,那么后患无穷,属于不能为我所用,一定为我所杀)
第二、和青岛的友商竞争,将计就计,变化染色程序,最后和好,并把染错的布匹染回来,竞争对手破产之后,指出一个明路,就是通过销售建立渠道致富。
对锁子叔就像亲父亲一样,找人伺候起居,一直活到了最后,好人好报,好不然陈六子可就饿死街头了。
即是是东家,家驹,都很好,而且不以貌取人,更不质疑别人的生活方式,还劝家驹别到处拈花惹草,而对于家驹好色安排的美人计,陈寿亭也说话算话给了方子,只不过;给的方子和染色的人都是“自己人”。不仅没有主动坑人,也不会被人坑。
人和人不怕谎言和欺骗,就害怕用心,专注的用心,人心换人心,陈寿亭是那个知道的魂,一个唯一不害怕背叛和欺骗的人,所有人都信赖六哥,因为所有人清楚,谁都有可能背叛因为利益,而六哥的人格担保,绝对不会,死也不会。
陈寿亭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为人处事,还有出世入世的智慧,以及博弈中的局的应用和架构,他听过别人,周围环境变化,能够比市场超前发展一步、三步、多步。
这种能力并不是先天的,陈寿亭更接地气,一个乞丐出身,在动荡的年代,饿死何其多,何况活了下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把民族精神,个人追求,深深地凝结成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生活,是无数个时代,无数个陈寿亭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也要像陈寿亭一样,用我们自己的生命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