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看书不认真的话,老师就会给我们讲一个故事,那么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就是指以前有一个小孩子,他特别的想读书,但是家里面连买油灯的钱都出不起,所以他就只能够把墙凿一个洞来,借着隔壁家的光线看书,并且进行学习。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做匡衡,一直都是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榜样。
但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那么就是老师只会给我们讲匡衡小时候的事儿,但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匡衡长大了之后是在做什么?有一些老师是不知道匡衡长大后在干嘛,但也有一些老师会去查阅匡衡的资料,但在他查完之后也不会和我们仔细的讲解,因为匡衡虽然小的时候确实是凿壁偷光,但是在他长大之后却没做太多的好事。
这位凿壁偷光的小孩子,虽然是经常自己偷着看书,但他的成绩仍然是不如意,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当了一个小官,但只不过是在当地而言有一点名声罢了,出了这个地盘,大概都没有人认识他是谁?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所以匡衡翻译了诗经,皇帝就觉得他是一个能用的人,就提升了他的官位。
在他刚为官的时候,皇帝也比较重用他,所以就让他成为了一国的宰相。可当他成为了宰相之后,做的事情就开始让皇帝看着不满了,因为他仗着自己功高,并且官位也高,就开始各种贪污,不仅贪下了一些珠宝金银,而且还把土地给贪污到了自己的名下。因为他的官位高,所以别人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但是事情总是有暴露的那一天,后来皇帝知道了匡衡原来是一个这样的宰相,所以就把他的官位给贬了,并且还让他成为了庶民。他只能够回到老家生存,皇帝对他的不满也让其他和他一起为官的人都不怎么愿意帮他,所以他就只能够自生自灭了。在他回到老家之后,老家也没有人肯去帮助他,因此没过几年,他就死在了以前凿壁偷光的地方。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能够明白,虽然他小的时候确实是有凿壁偷光,并且还愿意去学习,可他后来身为高官,却做出了贪污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再成为我们的榜样了。因此,老师只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凿壁偷光,他长大之后的行为,是让语文老师彻底闭嘴了,毕竟那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