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历史老师却不敢告诉你!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历史老师却不敢告诉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殷嘉豪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1/24 11:40:57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历史老师却不敢告诉你!

在我们小时候,家长老师经会给我们讲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大家一定对“凿壁偷光”的故事耳熟能详吧。这个故事讲得是汉朝的匡衡因为小时候家里实在是太穷,点不起煤油灯,导致匡衡在晚上看不成书。当匡衡看到隔壁在晚上常常点灯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匡衡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隔壁家的光透过墙壁来,借着透过来的光看书。

这件事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的流传了下来,更是发展成为了一句成语。老师也常常借匡衡的故事来教育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读书。那么,“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历史老师却不敢告诉你!其实,匡衡虽然好学,但是他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因此长大后匡衡只是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官职。

后来,匡衡翻译了《诗经》,这个版本得到了汉元帝的认可,汉元帝非常赏识他的学识,于是慢慢的开始提拔匡衡,当时刚好丞相韦玄成病逝,汉元帝就将匡衡提升至丞相。可惜,很多人站在高位就会经受不住诱惑,匡衡也是如此。随着官职的越升越高,匡衡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人心不足蛇吞象,匡衡慢慢忘记了初心。

匡衡对官员的“送礼”来者不拒,把持朝政,将与自己政见左的官员全部罢官,并且不断地盘剥人民,私自扩大封土地四万多亩。要说匡衡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也知道田地对普通人家的重要性,他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情呢!因为当时的汉元帝极为信任他,因此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

不久后,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继位,汉成帝不像汉元帝一样相信匡衡,因此慢慢的汉元帝就知道了匡衡背地里做的这些肮脏的交易,于是龙颜大怒,准备下旨赐死匡衡。但是,那时候的匡衡年纪已经非常大了。看着匡衡满头白发,汉成帝于心不忍,于是就让匡衡辞官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的匡衡,不只是因为对人民的愧疚还是对自己所做事的后悔,匡衡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死在了凿壁偷光的洞旁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就会变得很浮躁,贪念也会越来越大。这样一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也许在匡衡临死前,看着凿壁偷光的那个洞,回想起自己当初刻苦读书的时候是带着满满的愧疚与悔恨离世的吧!“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历史老师只告诉我们匡衡小时候,却不敢告诉我们他后半生故事的原因。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都干了些什么?难怪老师不会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匡衡

    引言中国人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因此也就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而对于一些能够催人奋进、引人向学的名人典故也大都会编纂成书,好古为今用。在数不清的名人典故之中,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汉代刘歆在他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 都知道匡衡“凿壁偷光”,你知道他后来的结局吗?难怪书中没有写

    历史人物编辑:明明说历史标签:匡衡

    教科书上写了很多典故,但基本上没有写他们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只因他们长大后变成了坏人,不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匡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匡衡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虽然家境不好,可他十分好学,也很勤奋。小时候,他非常想上学。家里拿不出钱,后来他跟着一个亲戚学认字,这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为

  • 匡衡当初“凿壁偷光”,好不容易当了宰相,最后却被儿子坑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匡衡

    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小的时候都特别不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大人总是喜欢用一个故事来教育小孩子,这个故事就是讲有一个小朋友因为小的时候家里面特别的穷,根本就点不起油灯,但是他为了学习就把自己家里面的墙壁砸破,这样就能够从隔壁邻居家里面透过一点儿光过来,然后就借着这点儿微弱的光源读书,最后,长大之后成为了非常有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很多老师都不愿告诉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匡衡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这个故事的主角名叫匡衡,他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名人,曾经担任过汉元帝时期的丞相。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读不起书,跟着亲戚学习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那时候,书籍和纸张特别昂贵,只有家境富裕的人,才有能力购买。匡衡没有钱买书,但是又想学习,所以他去有钱人家里打工的时候,宁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哪些坏事?难怪老师从来不讲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匡衡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的经学家, 年少之时爱好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困无法支付读书所需费用,匡衡不得不靠着给别人帮工赚取学费。因为无钱买蜡烛,晚上的时候便把墙凿开了一个洞,借着邻居家微弱的烛光来读书,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便由此传开。在众人的心目中,匡衡是一个正面典范,很多家长利用匡衡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 “凿壁偷光”的匡衡,9次复读,官至宰相老了变糊涂,儿子不争气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匡衡

    一提起艰苦求学,发奋图强,那么必定会想到,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凿壁偷光的匡衡,这三个经典流传的古代故事。小学语文课本也将这类故事收入了其中,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主角的精神,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但我们所知的仅仅只是一个片段,之后的故事不得而知。“凿壁偷光”的小匡衡匡衡,西汉经学家,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勾结太监陷害民族英雄,下场凄惨臭名昭著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匡衡

    为人父母,方知育儿不易,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每当看着孩子不喜欢读书或完不成作业,肾上激素便会抑制不住地上涌翻滚,随后便会爆发一场冰与火的惊天对决。可最终在孩子的杀手锏(使劲哭)面前,多数家长都会缴械投降,毕竟有时候孩子哭起来可以没完没了。其实强迫孩子读书,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主动学习

  • 匡衡“凿壁借光”家喻户晓,长大后他做了什么?难怪老师从不提起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匡衡

    古代历史上,涌现了很多小时候家境贫寒却热爱读书的古人,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孙康“萤囊映雪”。车胤是东晋人,小时候用萤火虫在漆黑的夜晚看书,最后做了吏部尚书。车胤虽然后面读书读成了认死理的人,但人品是一流的,为官刚正不阿,不屈权贵,东晋政权落入皇亲国戚司马元显一家,其他官员都趋炎附势,只有他不畏权贵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为何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为何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相信大家对“凿壁偷光”这个典故仍然记忆犹新。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年幼的匡衡勤奋好学,但是由于家里太穷,没有条件读书,因此就在墙上凿了个窟窿,让邻居家的灯光透了过来,匡衡就这样借着微弱的灯光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语文老师从小就拿这个典故来鼓励我们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什么?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什么?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经常会为了让我们好好学习,讲一些古代的名人事迹,来激励我们,比如说凿壁偷光的故事。然而老师们只告诉我们,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小时候怎么样勤奋读书,却没有告诉我们他长大之后做了什么。老师们之所以不告诉我们,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