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为啥老师不愿说?走上了歪路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为啥老师不愿说?走上了歪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亮亮老唐 访问量:775 更新时间:2024/1/19 20:42:58

作为我们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人物,匡衡的凿壁偷光,可以说是和司马光砸缸一个重量级的故事了。

我们也经常感叹于匡衡的勤奋,匡衡的故事也曾经激励了一代人。

但是,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去说。

可能我们大家都认为,以匡衡的勤奋努力,以后过得一定不会差。但其实真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匡衡之后的发展,可以说是完全与小时候背道而驰,甚至走上了歪路。

这也难怪大人们以及老师,不会再告诉我们匡衡之后怎么样了。

我们在凿壁偷光的故事中就能够看出来,匡衡自身的家庭并不富裕也可以说是非常贫穷。匡衡的家庭世代都是以务农为生,因此匡衡从小就深知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而匡衡最擅长的科目就是诗经,诗经属于六经的其中之一根据当时西汉的科举制度。只需要掌握六经中的其中之一,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才考取功名。

而这也成为了匡衡的首选。匡衡对诗经的理解非常深刻,很多人都会特地跑来听匡衡讲诗。匡衡讲的诗通俗易懂,让很多人听完以后都恍然大悟。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匡衡参加科举考试可谓是手到擒来。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凭借匡衡的实力考一个甲级应该是轻而易举,但事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匡衡在科举考试当中,屡次失败,即便是最低的丙级都没有考上。这给予了匡衡非常大的打击,但匡衡的优秀品质就是勤奋,这点也体现在了匡衡的科举考试当中。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匡衡气馁,反而愈挫愈勇,直至第9次的时候,匡衡终于成功上岸,但只是考了一个丙级。到了如今这一步,匡衡也不能任性地继续考试,只能入朝当一个小官。但早年刻苦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用处。在匡衡入朝为官之后,凭借自己对诗经的深刻理解,立即获得了当时太子的赏识。

当时的太子正是汉元帝。有一次太子正在花园中与大臣们讨论国事,碰巧遇到了匡衡在给别人讲授诗经。

太子听到之后立马停了下来开始认真地听,越听越陶醉,甚至忘记了自己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至此之后,匡衡的才学也被太子发掘了出来,开始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当汉元帝上位之后,开始推崇儒学。而推崇儒学的目的一个是自己非常的喜爱儒家学说,另一个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如果全国上下都是一种信仰,那么自己治理国家也会更得心应手。而此时匡衡也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说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也开始了迅速崛起。

通过不断地晋升最终成为了丞相。很多人认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是典型的笨鸟先飞加废柴逆袭的故事啊。

但其实,匡衡在为官之后,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小时候的单纯和天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已经成为丞相的匡衡,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位置,匡衡也是非常的有心机。他开始上下之间连续打太极。

对于朝廷中的害群之马,身为当朝丞相竟然助纣为虐。当时朝廷当中也有一位大臣叫石显。石显的所作所为可以说非常的极端。

他无视朝纲,违法乱纪,仗着自己跟皇帝关系好,无法无天。而匡衡正是因为石显跟皇帝关系好,才没有进行举报揭发,反而不断地进行讨好和委曲求全。

这时的匡衡已经偏离了他当时的初心,成为了一个一心只为权势的势利眼。后来石显塌房,匡衡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把石显的罪行一一揭露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匡衡更加受到了皇帝的青睐,成功取代了石显的位置。从此以后,匡衡也开始了贪污腐败,剥削百姓的黑化之路。

权力迷失了他的双眼,当时西汉时期,每位大臣都有自己的封地,当然匡衡也是有的。但是匡衡对于自己的封地并不满足,他认为自己应该要得到更多。

更多的封地也就意味着可以剥削更多的百姓。因此,匡衡上下运作,足足比朝廷分给他的封地多出了四万亩。

但由于当时匡衡扳倒了石显,百姓们对于匡衡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太多的怨言,反而将匡衡视作他们的救世主。但随着匡衡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过分,开始不断地有官员对匡衡进行弹劾。

匡衡封地中的百姓也越来越不愿意。朝廷也注意到了这个事情,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朝廷决定偷偷调查这件事情。最终,匡衡欺君的事情也终于真相大白。

但由于汉元帝曾经很赏识匡衡,匡衡也并不是毫无贡献。因此,汉元帝选择放过匡衡一马,免除了匡正的死罪,将匡衡贬为了平民。

而匡衡又回到了他当时奋斗过无数日夜的老家。当匡衡回到了老家,看到此情此景,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其实匡衡的一生可以说非常的波浪起伏,从少年时期的屡次失败,再到随着时代迅速崛起,再到因为自己一念之差毁了自己的一生。

不得不说,匡衡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但站得越高,也就意味着只要走错了一步就会摔得越惨,匡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权力以及财富的诱惑,匡衡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初心以及自己努力的意义。

可能当时匡衡一心科举,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让家人都能够过上好的日子。这样的想法不坏,最后确实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只可惜自己无法固守本心成为了自己当时最讨厌的那一种人。

匡衡能够从一个平民逐渐成为朝廷的丞相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因此我们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匡衡身上可以学习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虚心接受。

对于那些不好的做法,我们也应该吸取教训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凿壁偷光依然是非常经典的学习案例,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这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为何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匡衡

    在我们年纪尚小的时候,上学时总是听老师讲述一些励志的故事,老师们都想要从这些励志的故事来让我们从其中学习他们的精神面貌。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这么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孩热爱学习,但是家中贫穷,便只能够将自家的墙上凿出个洞,来用隔壁家的透露的光线来学习,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匡衡,长大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为啥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匡衡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定都听说过很多的励志故事,老师家长也会经常用一些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来教育我们,用为父亲温席的黄香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用泯为众人矣的仲永来教育我们不能恃才放旷;用“凿壁借光”的匡衡来教育我们要艰苦奋斗,手不释书。可是这些用来教育我们的历史人物也不都是一生的楷模,很多原本很优秀很值得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匡衡

    文/寻史奇谈“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小时候大人常常会用古人的事迹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像是把头发悬在梁上以及往大腿上扎针的孙敬,又或者是自己家没蜡烛就把墙壁凿穿的匡衡。这些古人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我们,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匡衡,他的结局却并不怎么好。大人们总是用匡衡

  • 小时候听过凿壁偷光,匡衡后来做了这些事,让语文老师闭嘴!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匡衡

    小时候听过凿壁偷光,匡衡后来做了这些事,让语文老师闭嘴!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看书不认真的话,老师就会给我们讲一个故事,那么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就是指以前有一个小孩子,他特别的想读书,但是家里面连买油灯的钱都出不起,所以他就只能够把墙凿一个洞来,借着隔壁家的光线看书,并且进行学习。这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啥?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告诉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匡衡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人的一生很长,很多时候都在路上,因此中间会遇到很多不同的环境,影响心境变化的事情也有很多,因此会出现开始时带着雄心壮志的目标,但是在中间经历了事情之后,心境发生了变化,就会忘记最初的目标,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但是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最应该记

  • 教材上楷模:借光匡衡、让梨孔融、悯农李绅,光环背后是人性黯淡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匡衡

    课本楷模——"孔融让梨"中国有句老话:“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原以为这句话该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却不曾想,那些书本上的楷模人物也同样适用。中国无数风流人物如浪潮一般来了又去,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叱诧风云,一时间风光无限。但等归于尘土、归于雨露之后,去掉那些所谓的光环,遗留下的,只是些发臭的过往

  • 终于知道“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啥了,难怪语文老师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一世倾情一生标签:匡衡

    终于知道“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啥了,难怪语文老师不敢说能点开这篇文章的,相信都是走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高材生了。那么大家小时候肯定都听语文老师讲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叫匡衡,家境很贫寒,晚上想要学习,但因为贫寒家中没有蜡烛,没有办法看书。但是他的邻居,比较有钱一点可以买得起蜡烛,所以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啥,让老师不愿告知背后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匡衡

    前言: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故事。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一颗赤子之心而被历史铭记。还有一些人因为心怀天下而被历史所歌颂。另外一批人则是因为他们在困难中积极向上进取,永不言弃。关于他们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说不完。在这些过程中一脉相承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因为包含了这些传统美德,所以

  • 老师绝对不会透露: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些什么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这是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西汉匡衡,出身在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才有能读书,由于家里点不起灯,他在墙上凿了个小孔,把邻居家的灯光引过来,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了著名的学者。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匡衡刻苦成才后的故事。匡衡早期的求学和仕途生涯却没有人想象的那么顺利。他参加了九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变成了什么样子?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匡衡

    从小到大我们听说过很多经典的故事,而且其中一些还是老师经常用来鼓励我们积极学习的,这其中就包括凿壁偷光,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故事,反正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的深,当时我还非常的好奇,故事的主人公是怎么将墙给凿开的,而且我曾经还尝试过这样看书,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这样学习是否舒服,效果还是不错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