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三件事,毁了他的光辉形象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三件事,毁了他的光辉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韶彬 访问量:4446 更新时间:2023/12/25 16:50:38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杜甫

引言

提到匡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凿壁偷光”,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匡衡这个孩子勤学好读,未来一定是个可造之材。后来的匡衡确实成了《诗经》大家,但是抛开学术成就,来看看他为人和为官,确实差得不行,他长大后做了这三件大事,毁了他小时所有的光辉形象。

一、迫害陈汤

整个西汉王朝一直有个劲敌,那就是北边的匈奴,匈奴问题其实自从先秦时期就有,到了汉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刘邦就曾经栽在匈奴手中一次,所以后继的西汉皇帝一直都希望能够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

陈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登上西汉的历史舞台,此人作战勇猛,而且杀伐果断,喜欢自作主张。当初他和甘延寿一起北击匈奴,就是瞒着皇帝干的事情,自己下了一份矫诏书,调遣了边关的四万将士,虽然成功击败了匈奴,杀死了单于,为西汉接下来几十年的北方和平奠定了基础。

但是回到朝堂之后,就被匡衡一顿批评,在匡衡的排挤下,陈汤很快被皇帝抓了起来,好在他确实立了天大的功劳,只是做事的方式不对,才免遭一死。此时的匡衡已经是代丞相,对待民族英雄如此薄情,说得严重点,他这是在迫害忠良。

二、以官谋私,包庇自己的罪犯儿子

匡衡的儿子仗着自己的父亲在外为非作歹,杀了人要吃官司。匡衡本想着利用自己的职权,把自己的儿子捞出来,但是计划还没有实施,自己的儿子在狱中捅了个更大的篓子,他的另外几个儿子竟然伙同一群乌合之众劫狱,导致事情彻底闹大,从此匡衡也逐渐失去皇帝的信任,不久后被贬为庶民。

三、以权谋私

匡衡因为精通诗经,深得汉元帝的宠信,一路从郎中升为丞相,一时间位极人臣,除此之外他还被封为乐安侯,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封地。但是皇帝给他的只是三十一万亩田地,而他却利用自己的权利,多划了四万亩田地到自己的名下。

后来在他弹劾石显时,也被其他官员举报,说他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最后证据确凿,被汉成帝罢了官,不久后便病死了。

结语

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后来的匡衡是对不起大家对他的期望,做过些许好事,但是坏事做得也不少。历史教材上记载的往往是需要传播正能量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

往期精彩内容

古代没有监控,青楼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花大价钱赎身呢?

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兵败下野,蒋介石为何依然没能控制晋绥军?

张灵甫战死后,貌美的妻子为何要逃离台湾?老蒋对她做了什么?

曾占据陕甘宁青豫鲁六省之地的冯玉祥西北军,究竟有多少兵力?

清朝覆灭后,溥仪究竟还私藏多少财产?文物数量夸张却被贱卖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西京杂记》

文章题目:“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做了些什么坏事?毁了他的光辉形象文章作者:离央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为啥老师不愿说?走上了歪路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匡衡

    作为我们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人物,匡衡的凿壁偷光,可以说是和司马光砸缸一个重量级的故事了。我们也经常感叹于匡衡的勤奋,匡衡的故事也曾经激励了一代人。但是,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去说。可能我们大家都认为,以匡衡的勤奋努力,以后过得一定不会差。但其实真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匡衡之后的发展,可以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为何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匡衡

    在我们年纪尚小的时候,上学时总是听老师讲述一些励志的故事,老师们都想要从这些励志的故事来让我们从其中学习他们的精神面貌。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这么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孩热爱学习,但是家中贫穷,便只能够将自家的墙上凿出个洞,来用隔壁家的透露的光线来学习,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匡衡,长大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为啥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匡衡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定都听说过很多的励志故事,老师家长也会经常用一些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来教育我们,用为父亲温席的黄香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用泯为众人矣的仲永来教育我们不能恃才放旷;用“凿壁借光”的匡衡来教育我们要艰苦奋斗,手不释书。可是这些用来教育我们的历史人物也不都是一生的楷模,很多原本很优秀很值得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匡衡

    文/寻史奇谈“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小时候大人常常会用古人的事迹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像是把头发悬在梁上以及往大腿上扎针的孙敬,又或者是自己家没蜡烛就把墙壁凿穿的匡衡。这些古人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我们,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匡衡,他的结局却并不怎么好。大人们总是用匡衡

  • 小时候听过凿壁偷光,匡衡后来做了这些事,让语文老师闭嘴!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匡衡

    小时候听过凿壁偷光,匡衡后来做了这些事,让语文老师闭嘴!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看书不认真的话,老师就会给我们讲一个故事,那么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就是指以前有一个小孩子,他特别的想读书,但是家里面连买油灯的钱都出不起,所以他就只能够把墙凿一个洞来,借着隔壁家的光线看书,并且进行学习。这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啥?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告诉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匡衡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人的一生很长,很多时候都在路上,因此中间会遇到很多不同的环境,影响心境变化的事情也有很多,因此会出现开始时带着雄心壮志的目标,但是在中间经历了事情之后,心境发生了变化,就会忘记最初的目标,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但是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最应该记

  • 教材上楷模:借光匡衡、让梨孔融、悯农李绅,光环背后是人性黯淡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匡衡

    课本楷模——"孔融让梨"中国有句老话:“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原以为这句话该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却不曾想,那些书本上的楷模人物也同样适用。中国无数风流人物如浪潮一般来了又去,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叱诧风云,一时间风光无限。但等归于尘土、归于雨露之后,去掉那些所谓的光环,遗留下的,只是些发臭的过往

  • 终于知道“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啥了,难怪语文老师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一世倾情一生标签:匡衡

    终于知道“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啥了,难怪语文老师不敢说能点开这篇文章的,相信都是走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高材生了。那么大家小时候肯定都听语文老师讲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叫匡衡,家境很贫寒,晚上想要学习,但因为贫寒家中没有蜡烛,没有办法看书。但是他的邻居,比较有钱一点可以买得起蜡烛,所以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啥,让老师不愿告知背后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匡衡

    前言: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故事。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一颗赤子之心而被历史铭记。还有一些人因为心怀天下而被历史所歌颂。另外一批人则是因为他们在困难中积极向上进取,永不言弃。关于他们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说不完。在这些过程中一脉相承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因为包含了这些传统美德,所以

  • 老师绝对不会透露: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些什么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这是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西汉匡衡,出身在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才有能读书,由于家里点不起灯,他在墙上凿了个小孔,把邻居家的灯光引过来,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了著名的学者。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匡衡刻苦成才后的故事。匡衡早期的求学和仕途生涯却没有人想象的那么顺利。他参加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