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什么?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什么?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 访问量:4437 更新时间:2024/1/18 1:19:14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什么?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上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们经会为了让我们好好学习,讲一些古代的名人事迹,来激励我们,比如说凿壁偷光的故事。然而老师们只告诉我们,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小时候怎么样勤奋读书,却没有告诉我们他长大之后做了什么。老师们之所以不告诉我们,是有原因的。

匡衡出生在西汉时期,他的家里世代都是贫农,但是到了匡衡这一代却出现了匡衡这个勤奋好学的孩子。然而他的家里特别穷,因此他不得不为人打工,挣钱买书。他每天都为别人打工,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学习。

然而匡衡的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这令他十分苦恼。直到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的时候,突然发现屋里面有了一丝亮光。循着光源,他发现靠近邻居家的那面墙上出现了一个小洞,光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因此匡衡就有了一个主意,他拿小刀将那墙上的那个洞挖得大了一些,借着从洞里面透过来的光,他每天晚上就能够读书了。

汉朝时期虽然官员选拔的制度不像科举制度那么完善,但是也能通过考试获得官职。匡衡比较偏科,他考了九次,才考中了丙科,勉强得到一个官职。然而由于他对诗经了解得非常透彻,因此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看中。

汉元帝即位之后,匡衡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很快就做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官职。后来甚至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匡衡经常为皇帝出谋划策,铲除奸佞。因此被汉元帝非常看重。

汉元帝经封他为安乐侯。他的封地有31万亩。然而匡衡却利用法律的漏洞,将自己的封地扩大了整整4万亩,因此被人弹劾,皇帝将他贬为庶民,没过几年就穷困潦倒而死。虽然他之前为朝廷铲除奸佞、整治贪官污吏,但是他的做法与贪官污吏并没有任区别。

由此可见,匡衡其实只是一个沽名钓誉、贪图权力和金钱的虚伪之人。因此老师才只讲了他童年努力读书的事情,没有将他最终的结局告诉我们。对于此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一世倾情一生标签:匡衡

    上学时期,语文课本里没少给我们介绍一些古代求学励志的案例。譬如悬梁刺股的张敬,闻鸡起舞的祖逖,又或是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他们无不都是在艰苦条件下努力求学,最终改变命运之人。即便千百年过去,他们的精神对今人依然有着很好的“劝学”效果。而众多“劝学”故事里,最经典也最被国人熟知的自然是“凿壁偷光”。主

  • 鸡汤没有那么好喝?如果匡衡没做丞相那也无人知道“凿壁偷光”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现在这是一个成语了,基本上小学生们都会,说的就是一个人,同样都是孩子,人家是为了读书怎么怎么努力了,就算是看不见,挖邻居家的墙角也要学习(当然,这事现在不提倡做了,因为可能会有一些麻烦)!这也是现在很多的家长们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常说的一个典故,应该算得上是正宗的原始鸡汤文了吧,只不过,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老师想说又不能多说!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匡衡

    匡衡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的国人从小时起就知道我国在汉朝有这么一个人物,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之中,匡衡的凿壁借光是非常有名的,一般来说,在讲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也会着重的向学子们说匡衡的这种学习的精神,让我们向匡衡学习。而长大之后,可能也会有人比较好奇,那个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他是否因为这样的学习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小学语文学到的这篇文章,“匡衡”这个名字我们可能已经忘了,但是“凿壁偷光”这个典故我们肯定多少还有印象。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后来貌似就没下文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匡衡后来可是做了汉朝宰相的人,那为什么当时的历史

  • 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后来无人提了?当官后陷害忠良、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匡衡

    当今时代,人们被教导要珍惜粮食,于是大家从小就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耳熟能详。同时,家长告诫学生要认真学习,于是匡衡少年凿壁偷光的例子也常常出现在耳边。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写下《悯农》的诗人,最后成为了一个大贪官。匡衡长大后也黑化了,他为了一己私利,更是选择陷害忠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做了什么?为何老师一般不愿讲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匡衡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文人名士,他们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故事,有一些是歌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有一些是传达着他们的政治理想,还有一些则是赞扬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名人名事,这些故事述说着

  • 匡衡的艰苦求学之路,以及其对家族的深厚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匡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策略,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的同时,为察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提供了客观参考标准。察举贤良文学是对熟悉儒家经典的士人的选拔。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创建太学,选拔博士弟子传承经学,博士弟子通过课试则可以被选拔为官。所以读书致仕成为了士人改变

  • 凿壁偷光的匡衡,仕途坎坷,最终因贪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小乖的好运标签:匡衡

    如果让各位列举一下古代学习的典范,负薪挂角、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些词估计能够立马脱口而出。今天个您各位聊聊凿壁偷光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结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匡衡家里比较穷,为了学习他就到有藏书的人家里去打工,做完工还不要钱,和主人提要求,希望能够借阅人家家里的藏书。匡衡接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竟成了大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励志,可谓妇孺皆知。估计很多人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提着耳朵讲这个故事,并且一遍又一遍地被老师、父母和匡衡比。匡衡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吕老师告诉你,匡衡成了大贪官,估计会令你大跌眼镜。事实确实如此。在讲究死记硬背的汉代,读书这玩意儿和你付出的时间基本上是成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智慧生活屋标签:匡衡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名人志士,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光辉事迹,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将这些事迹作为励志小故事讲给我们听,以此来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好好做人。例如现代的周总理,小时候就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并且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人十分动容。再比如古时候的孔融让梨,孔融小小年纪就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