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时候有很多历史文化,一直被后人流传到现在,比如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岳飞精忠报国,匡衡凿壁偷光,这些历史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都是因为能给人们以教育和警醒的作用。
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讲述的是上文所提到的“凿壁偷光”,不过今天要讲的不单单是凿壁偷光,而是偷光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在长大后到底都干了什么?为啥语文老师闭口不谈
所谓的凿壁偷光,指的是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灯油,为了看书竟然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小洞的另一边是邻居家,当然匡衡在墙上凿小洞并不是为了偷窥,而是为了读书,在现代人看来,在墙上挖小洞的行为会被人说成是变态,凿小洞看书的行为可能被人说成是假正经,但是在一穷二白的古代,这种凿壁偷光的行为却被人们奉为学习的楷模。
在学生时代,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看看人家匡衡,为了读书可谓是费尽心机,没有条件也要创造出条件,再看看你们,拥有这么好的读书环境,却整天不好好读书,那时候语文老师经常借用匡衡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但是对匡衡的未来却只字不提,这是为何?
原来,匡衡虽然小时候勤奋好学,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长大后只是当了一个芝麻大的官,幸好他小时候熟读《诗经》,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有了皇帝的扶持,匡衡一路扶摇直上,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匡衡在当上了宰相之后,逐渐忘了自己的本心,为了金钱和利益,开始不断贪污,贪污是个坑,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再出来了,匡衡后来越贪越大,连百姓的土地都敢动手脚。
史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匡衡的贪污事迹很快就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一怒之下把匡衡贬为了庶民,这还是念及往日的情分,匡衡被贬之后,回到了老家,老家的人对他指指点点,他只能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当看到小时候在墙上凿的洞之后,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不该贪污,要不然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但是,此时后悔已经没用了,世上又没有后悔药,匡衡只能独自承受这老无所依的孤独和寂寞。
匡衡“凿壁偷光”,如今我们要学习的并不是偷光这件事,而是一种学习方法。大家谁也想不到,小时候勤奋好学的匡衡,竟然能干出如此羞耻之事,这也是语文老师“闭口不谈”长大后的匡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