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小的时候都特别不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大人总是喜欢用一个故事来教育小孩子,这个故事就是讲有一个小朋友因为小的时候家里面特别的穷,根本就点不起油灯,但是他为了学习就把自己家里面的墙壁砸破,这样就能够从隔壁邻居家里面透过一点儿光过来,然后就借着这点儿微弱的光源读书,最后,长大之后成为了非常有名的人。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曾经被这个故事感动过,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匡衡,那么从小就这么刻苦念书的匡衡,在长大了之后变成了什么样的?相信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好奇,只不过他最后的结局却让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的讽刺,下面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匡衡小的时候一直都在努力读书,还做出了“凿壁偷光”的壮举,但是等到他长大了参加考试的时候,结果却并不好,据说他一共参加了九次考试,但是只有两次中了,所以最后勉强做了一个非常小的官。
但是,匡衡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对《诗经》的理解非常的深刻,甚至有很多见解都特别的独到。而当时的皇帝,恰好对于《诗经》非常的喜爱,甚至是皇帝最喜欢的一本书。匡衡凭借着自己的这个优点开始在皇上面前露脸,并且得到了皇帝的喜爱,甚至最后做到了丞相这个位置,凭借的全部都是皇上的垂爱。而且当时的皇帝信任他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是有其他的大臣弹劾他犯的错误,皇帝也完全相信匡衡的一面之词,甚至不让匡衡辞职,坚持让他待在丞相的位置上。
匡衡当初为了读书“凿壁偷光”,可以看出他过的是非常穷的日子,但是他好不容易有了出息,当了宰相之后,却被自己的儿子坑惨了,怎么回事呢?原来匡衡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就非常放纵自己的儿子,似乎对于财富有一种异样的喜爱,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去强占百姓的土地,甚至还杀了人。到最后就连皇帝都没有办法保住他,因为所有的证据都被放到了皇帝的面前。所以最后他受到儿子的牵连,还是被皇帝罢免了官职,至于他最后究竟到了什么地方,史书就没有记载了。
匡衡当初“凿壁偷光”,好不容易当了宰相,最后却被儿子坑惨了读者们怎样看待匡衡长大之后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