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蒯通,靠三寸不烂舌游说于楚汉之间,他的一番话差点形成三分天下

蒯通,靠三寸不烂舌游说于楚汉之间,他的一番话差点形成三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超超搞笑观察汇 访问量:4083 更新时间:2023/12/7 1:08:25

蒯(kuǎi)通,范阳县(今河北徐水北)人,原名蒯彻,因与武帝同名,后人遂改称他为蒯通

楚汉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武臣平定了赵地,号称武信君。蒯通为武臣前去游说范阳县令徐公,他一见到徐公就说:“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要祝贺您因为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

徐公听后连连拜谢,并问道:“为什么要对我表示哀悼?”蒯通答道:“您做县令十多年,杀害人家的父亲,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杀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手刃你,是因为畏惧秦法。当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那些被害人的家人就要杀死您来报仇雪恨并夺取功名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来表示哀悼的原因。”

徐公听完又问:“您为什么又祝贺我获得生路呢?”蒯通表示武臣派人来向他询问战事的吉凶,他正打算要前去劝说他。蒯通说:“我打算见到武信君时说范阳县令本应该整顿军队,守卫城池,奋起作战,但是因为懦弱而向你投降。如果他向你投降,却被杀死,那么其他的城池就会做抵死反抗,城池变得固若金汤。如果你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边界驰骋炫耀,那么大家就会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投降而获得富贵,便会争相投降。”徐公听后再度拜谢蒯通,并用车马送蒯通。蒯通见到武臣也用同样的话劝说他。武臣采纳,并用一百辆车、两百名骑兵和侯印来迎接徐公。此事传开后,有三十多个城池向武臣投降。

后来,汉将韩信俘虏魏王,攻破赵、代两国,使燕国降服,后又接连平定三国,战功显赫。正当韩信打算攻打齐国的时候,听说刘邦已经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便想停止进军。

蒯通游说韩信说:“将军接受汉王(刘邦)的命令攻打齐国,现在有诏书说要求您停止进攻吗?郦食其是个儒生,凭借口舌之利就可以劝降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将军您率几万兵马,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做将军的怎么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韩信认为蒯通说得有道理,便攻打了齐国。齐王认为郦食其欺骗自己,便用沸水将他煮死,最后兵败逃走。

韩信终于平定了齐国。刘邦委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齐王,以便安抚他。这时,项羽也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想要跟他联合。蒯通认为天下的局势取决于韩信,便劝说韩信背叛刘邦,使天下势力三分,互相牵制。韩信思考再三,不愿意背叛刘邦,蒯通不得不装疯卖傻,当起了巫师。

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被告发有谋反举动,被皇后吕雉设计处死。临死前,韩信叹息道:“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里。”

刘邦得知后,下诏书捉拿了蒯通。刘邦问蒯通为什么要劝韩信造反,蒯通说:“狗总要对自己的主人狂吠。那个时候韩信就是我的主人,我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即将灭亡,天下人都争夺帝位,只是有的人能力不足而已。您能将这些人都赶尽杀绝吗?”刘邦听后,竟释放了蒯通。

刘肥受封齐王时,曹参为齐国丞相,他礼贤下士,请蒯通做宾客。蒯通对曹参说:“有的妇人丈夫刚死了三天就改嫁,有的妇人却宁愿深居简出,闭门守寡。如果您想娶媳妇,会选哪个?”曹参说:“我将娶那个不愿意出嫁的人。”蒯通便说:“那么,寻求谋臣也应该这样。传说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是齐国的贤俊之士,隐居于山林之中,不愿‘出嫁’,也未曾卑躬屈膝地出来求官。希望您派人去以礼相待。”曹参采纳了蒯通的计谋,把这两人都作为上宾对待。

蒯通在世时,不仅为武臣、韩信、曹参等人出谋献策,还曾将战国时游说谋士的权变之术整理成书,取名《隽永》,为后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蒯通

更多文章

  • 为何韩信没有听从谋士蒯通的建议三分天下?因为他忠心于刘邦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蒯通

    西汉初年,刘邦开始论功行赏,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分封了很多异姓诸侯王。这其中就包括淮阴侯韩信,在整个古代史上,韩信都是有名的武将,能够与之媲美的武将没有几个,单单一个背水一战就足以其他武将效仿多年了。背水一战在古代史上也仅仅韩信使用过一次。不可否认的是,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西汉能够建立

  • 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蒯通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足鼎立之前战乱不断,各方势力突起,每个人都想在战乱之中分一杯羹。这个时候刘邦项羽等人异军突起,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刘邦能够成功功劳还是应该归属于他的部下,既有谋士又有能带兵打仗的将军,尤其是刘邦手下的韩信,绝对是将帅之才,韩信身上也拥有称王的实力。但是自从韩信进入刘邦的

  • 劝韩信自立的蒯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审时度势,洞察人性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蒯通

    蒯通这个人在史书之中着墨不多,但是这个人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他本可以成为一个改变历史的人,奈何韩信只是战将,实非明主,从而使得蒯通的“金点子”明珠蒙尘,黯淡无光。但是,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把蒯通的人生履历好好研究一番,就会发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其目光如炬,对于时势、人心的把握是极其精

  • 读史记:给曹参讲故事的蒯通,一言下30城,一言杀郦食其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蒯通

    1公元前209年7月的某一天,武臣率领楚军在连下赵地十城后,浩浩荡荡地向范阳(今河北保定附近)进发。就在接近范阳的时候,突然从范阳方向驶来一辆马车,马车径直来到军前,车上的人要求见武臣。此人正是来自范阳,名叫蒯通。见到武臣,蒯通说:“虽然将军你已经连下十城,但效率太低,我有办法可以让你不费一兵一卒,

  • 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蒯通

    刘邦杀人讲技术含量,并不是龙颜一怒,随便让人头落地。也就是说,这个人怎么杀得有个说法,不是切土豆那般帝王气侧露。就如嬴政一口气杀27个劝解他的人那样的事情,刘邦断然不会做。《史记》记载,韩信临死前感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说,真后悔当初没有蒯彻的劝告,如今被妇人与

  • 韩信用蒯通之计,能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么?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蒯通

    韩信临终前说:“后悔没有用快通的计谋,却被我儿女给骗了。”这不是天堂吗!''七年前,韩信灭魏,伐赵,擒燕,伐齐。还打败了项羽大将的20万楚军,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军人地位。又请汉王刘邦封为齐王,可谓春风得意。但他没有接受蒯通提出的将世界一分为三的提议。韩信有什么顾虑?如果那个时候就做决定,岂不是死路一

  • 曾经有人劝韩信自立,如果他听了蒯通,会不会灭了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蒯通

    公元196年,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韩信临终前感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韩信的兵权早就被夺走了,从齐王到淮阴侯,他一直都处于刘邦的严密监控之下。楚汉之争结果明朗化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重兵的,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天下形势,其实那个时候的韩

  • 蒯通建议韩信造反,韩信死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威胁”刘邦得赦免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蒯通

    韩信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但他的志向却终究“不够”远大,因此这也决定了后来很多的事情,让他在临死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建议啊!”我们都知道韩信的死亡,是在前196年,他早些年跟老部下陈豨说:“以后你在外边起事,我会在京城接应你的。”到这一年,陈豨果然造反了,刘邦离开京城前去平叛

  • 楚汉风云之五大顶级谋士排行榜,陈平第二,蒯通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蒯通

    楚汉战争打了近五年时间,那是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最后在韩信、刘邦大军合围之下,项羽兵困垓下,是夜,狂风大作,楚歌四起,楚军思乡心切,军心涣散,项羽只率数十骑突围而出,最后自刎于乌江古渡。项羽死后不久,刘邦为巩固政权,开始杀戮有功之臣,韩信功高盖主,首当其中。最后韩信被吕后设计诱杀于钟室。韩信临死前的

  •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刘邦后来为何要煮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蒯通

    蒯通此人,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劝谏韩信三分天下。楚汉战争之际,韩信接连灭赵、齐,并诛杀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使得天下局势逐渐明朗。此时的刘邦和项羽都知道,想要解决这场战乱,关键点就在于韩信。因此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此稳住他,而项羽则是派人来游说韩信,希望他能够保持中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