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kuǎi)通,范阳县(今河北徐水北)人,原名蒯彻,因与武帝同名,后人遂改称他为蒯通。
楚汉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武臣平定了赵地,号称武信君。蒯通为武臣前去游说范阳县令徐公,他一见到徐公就说:“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要祝贺您因为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
徐公听后连连拜谢,并问道:“为什么要对我表示哀悼?”蒯通答道:“您做县令十多年,杀害人家的父亲,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杀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手刃你,是因为畏惧秦法。当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那些被害人的家人就要杀死您来报仇雪恨并夺取功名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来表示哀悼的原因。”
徐公听完又问:“您为什么又祝贺我获得生路呢?”蒯通表示武臣派人来向他询问战事的吉凶,他正打算要前去劝说他。蒯通说:“我打算见到武信君时说范阳县令本应该整顿军队,守卫城池,奋起作战,但是因为懦弱而向你投降。如果他向你投降,却被杀死,那么其他的城池就会做抵死反抗,城池变得固若金汤。如果你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边界驰骋炫耀,那么大家就会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投降而获得富贵,便会争相投降。”徐公听后再度拜谢蒯通,并用车马送蒯通。蒯通见到武臣也用同样的话劝说他。武臣采纳,并用一百辆车、两百名骑兵和侯印来迎接徐公。此事传开后,有三十多个城池向武臣投降。
后来,汉将韩信俘虏魏王,攻破赵、代两国,使燕国降服,后又接连平定三国,战功显赫。正当韩信打算攻打齐国的时候,听说刘邦已经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便想停止进军。
蒯通游说韩信说:“将军接受汉王(刘邦)的命令攻打齐国,现在有诏书说要求您停止进攻吗?郦食其是个儒生,凭借口舌之利就可以劝降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将军您率几万兵马,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做将军的怎么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韩信认为蒯通说得有道理,便攻打了齐国。齐王认为郦食其欺骗自己,便用沸水将他煮死,最后兵败逃走。
韩信终于平定了齐国。刘邦委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齐王,以便安抚他。这时,项羽也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想要跟他联合。蒯通认为天下的局势取决于韩信,便劝说韩信背叛刘邦,使天下势力三分,互相牵制。韩信思考再三,不愿意背叛刘邦,蒯通不得不装疯卖傻,当起了巫师。
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被告发有谋反举动,被皇后吕雉设计处死。临死前,韩信叹息道:“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里。”
刘邦得知后,下诏书捉拿了蒯通。刘邦问蒯通为什么要劝韩信造反,蒯通说:“狗总要对自己的主人狂吠。那个时候韩信就是我的主人,我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即将灭亡,天下人都争夺帝位,只是有的人能力不足而已。您能将这些人都赶尽杀绝吗?”刘邦听后,竟释放了蒯通。
到刘肥受封齐王时,曹参为齐国丞相,他礼贤下士,请蒯通做宾客。蒯通对曹参说:“有的妇人丈夫刚死了三天就改嫁,有的妇人却宁愿深居简出,闭门守寡。如果您想娶媳妇,会选哪个?”曹参说:“我将娶那个不愿意出嫁的人。”蒯通便说:“那么,寻求谋臣也应该这样。传说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是齐国的贤俊之士,隐居于山林之中,不愿‘出嫁’,也未曾卑躬屈膝地出来求官。希望您派人去以礼相待。”曹参采纳了蒯通的计谋,把这两人都作为上宾对待。
蒯通在世时,不仅为武臣、韩信、曹参等人出谋献策,还曾将战国时游说谋士的权变之术整理成书,取名《隽永》,为后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头条创作挑战赛#